監管給網貸行業戴「緊箍」、壓縮平台數量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清退」則是為了給不合規的平台留下最後一條安全過渡的「稻草」。據網貸之家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7個省市對外公示了網貸機構清退名單,涉及網貸機構數量多達405家。坊間傳言,備案最終通過的平台可能只有100家左右,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裡,拿不到備案資格的網貸平台將密集退出行業。
背靠中國平安、中國最大的在線財富管理平台之一陸金所正在計劃退出P2P業務。陸金所回應稱:「陸金服P2P業務正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三降"要求,網貸業務正常運營,存量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陸金服即陸金所旗下網貸平台。
所謂的「三降」,是指國家有關部門關於P2P壓降存量業務規模、出借人數量、借款人數量的要求。
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陸金服出借人數為65萬人,借款人數為147萬人。其待償的借款餘額為984億元,借款餘額筆數156萬筆,利息餘額91.14億元,逾期金額21.12億元,逾期筆數5.6萬筆。
在退出原因方面,有消息人士表示,陸金所退出P2P,是由於監管方面的障礙,其背景是中國監管層近年來整治相關行業以遏制可能出現的更大範圍的金融風險。在具體業務調整方面,雖然並不確切知道陸金所的P2P業務何時會被關閉,或者如何處理未完成的業務,但該公司已經開始申請消費金融牌照。
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了網絡信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會議傳遞了「下一階段將多管齊下推動機構良性退出或平穩轉型發展」的信號。
具體來看,下一步網貸專項整治的主要工作方向是,嚴禁新增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及時處置隨意變更股東或註冊地遷址的機構,引導絕大多數機構通過主動清盤、停業退出或轉型發展等方式實現風險出清。全國已成立400多個風險處置專班,加大對高風險機構的管控力度。
會議指出,為進一步壓降存量風險,2019年第三季度整治工作將繼續嚴格落實「三降」要求,利用合規檢查、多方監測系統分析核驗等手段對機構進行穿透式核查,加大良性退出力度。
會議提及,對於少數在資本金和專業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條件的機構,允許並鼓勵其申請改制為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對於擬轉型或清盤的機構,督導企業儘快制定兌付方案並抓緊付諸實施。
監管將按照「成熟一家、納入一家」的原則將合規的網貸平台納入監管試點,對於不想退出或無法退出的平台,也只能選擇轉型或等待合規的道路。從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上傳達的內容來看,監管表態,對於少數在資本金和專業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條件的機構,允許並鼓勵其申請改制為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
從市場供給端看,P2P這個行業一端為資金,另一端為資產,兩端期限不匹配、收益不匹配的結構不匹配問題比較突出。這也是監管「三降」要求以及備案一再延期的原因之一。截至記者發稿,仍未有關於網貸行業試點備案的通知出台。
薛洪言此前表示,只有在運營平台數量與備案數量相差不多時,才能控制備案開閘的負面影響。未來一段時間,監管重心應該是推動平台轉型與清退,結合行政手段和市場化手段,把平台數量降下來,為備案實質性開閘創造條件。
從市場需求端看,個人破產制度的推進,也給網貸行業增加了持續性壓力。7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其中提出,分步推進建立自然人破產制度。研究建立個人破產制度,重點解決企業破產產生的自然人連帶責任擔保債務問題。明確自然人因擔保等原因而承擔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負債可依法合理免責。逐步推進建立自然人符合條件的消費負債可依法合理免責,最終建立全面的個人破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