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長徵到陝北,向15軍團借錢,徐海東:取5000,送紅軍

2021-01-18     枕貓

原標題:毛主席長徵到陝北,向15軍團借錢,徐海東:取5000,送紅軍

我們從小讀歷史,就知道兩萬五千里長征,長征的勝利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是紅軍用鐵一樣的意志拼出來的。儘管我們不曾經歷過那個時代,但是一提到過雪山、過草地、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

這些故事仿佛住在我們的靈魂里,每每說起,都有著振奮人心的力量。長征之艱難,不必多言,但是我們擁有太多太多為了長征勝利付出的人,今日的中國,應該記得他們的名字。

長征

借錢風波

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部隊到達陝北之後,基本可以宣告勝利,這一期間發生了一件頗有意思的事情,這事情是由借錢引發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中央紅軍到了陝北之後,眼看就要入冬,北方的冬天不好過,可中央紅軍的領導人,也就是我們的毛主席犯了難。經過漫長的行軍,中央紅軍手中的物資眼看就要消耗殆盡,這麼冷的季節,將士們還裹著薄薄一層單衣,腳底下踩得是早就爛的不成樣子的草鞋。

那會兒和現在不一樣,冬天的天氣冷起來,沒有暖氣沒有不透風的物資,寒風一刮,是真的會凍死人的,當年因為寒冷截肢、送命的戰士數以千計。

必須儘快解決冬天的物資,可是主席和後勤部長兩個人算了半天,也只能湊出來一千塊大洋的軍費。

長征

一千塊錢,撐死也就能滿足一半人的需求,但是任憑多麼神通廣大的人,也沒法讓錢從天上掉下來,主席愁了半餉,最後決定向身為十五軍團團長的徐海東先借一筆。

負責送信的後勤部長楊至成覺得這事有點懸,徐海東自己的十五軍團家底是比中央紅軍寬裕很多,可是,十五軍團也是一群人等著吃飯,徐海東願意借嗎?再者說了,徐海東和主席,也沒什麼交情呀,他是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和中央紅軍雖說是兄弟部隊不假,可萬一人家親兄弟明算帳怎麼辦?

就連主席自己,抱著的也是試一試的態度,他在信里寫到,希望徐海東能暫時借中央紅軍2500塊大洋,這樣加起來就有3500塊,中央紅軍7000多人,兩人一塊大洋,儉省一些,過一個冬天勉強夠了。

徐海東接信之後,態度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他立刻叫來自己的供需官,詢問自己這邊還有多少軍費,得到的答案是還有7000塊大洋。

徐海東

情誼萬金

聽到這個數字,徐海東立刻命令供需官拿5000塊錢調撥給中央紅軍應急,自己的部隊只留2000塊。聽了這話,送信的楊至成愣了,沒想到徐海東一下子拿出這麼些錢來,徐海東的供需官更是急了,問徐海東,把5000塊送給中央紅軍,是不是太多了?

徐海東卻說,天下的紅軍都是一家子,自己的軍費也就是中央紅軍的軍費,再者說了,要不是真的遇到大難處,怎麼會開口借錢?現在自己這邊起碼衣食無虞,兄弟部隊卻還連口飽飯都吃不上,自然是先把大洋給著困難部隊先用!

隨後徐海東便把5000大洋的條子交給楊至成,讓他順便幫忙問候主席,楊至成臨走的時候徐海東忽然又把他叫住,說自己還有個條件沒講。

嚇得楊至成還以為徐海東臨時反悔,要敲竹槓,誰知徐海東見楊至成這樣慌張不由大笑,說自己是要跟他講明白,這筆錢算他送給中央紅軍的支援,以後就不用想著還了。

毛主席

這一筆資金簡直是雪中送炭,一下子就解決了中央紅軍全軍上下的吃穿用度,主席也對徐海東這樣的慷慨十分感激,不久就和總理、彭老總一起專門去找徐海東表達謝意。

直到主席晚年,還一直惦記著徐海東的這份情誼,他對很多人說:「當時中央紅軍很困難啊!要吃不起飯,多虧了徐海東同志給的這5000塊大洋,徐海東同志是革命的大功臣啊!」

的確如此,雖然在現代人看來,不明白5000塊大洋意味著什麼,但對於當時的中央紅軍來說,就是生存下去的希望。軍隊沒有物資,就意味著等死。古往今來,軍隊都重視所謂「糧草」。

因為缺衣少食的部隊是一顆定時炸彈,餓死還是輕的,嚴重的情況下,部隊會因為條件艱苦發生譁變。我們無法想像,作為主力部隊的中央紅軍如果熬不過那個冬天,會對中國的歷史產生怎樣可怕的影響。

也許後果會直接波及到後面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歷史的重大轉折,往往就是因為小小的蝴蝶效應,想來沒有人願意看到紅軍在經歷長征的艱難之後,倒在勝利的前夕。

幸好,徐海東的5000大洋讓所有糟糕的預想都只停留在了預想。

徐海東

深明大義

而且徐海東的深明大義也表明了他願意追隨中央,這對一個手中有兵,且不在中央紅軍管轄範圍之內的將領來說更是難得。儘管今日的中國擁有一隻千錘百鍊的團結之師,但在當年,紅軍也經過了種種考驗,各個部隊各自為政,互不服從一直都是一個大問題。

徐海東卻用這筆錢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一日為紅軍,就一日服從中央的指示,身為大將,一心為公,不貪權勢,革命正是需要這樣的人。

徐海東不戀權,更不戀財,若說什麼才是他心裡最牽掛的,只有祖國和人民的解放。徐家滿門忠烈,徐海東一族之中幾十個親人都在戰爭中壯烈犧牲,徐海東本人也多次負傷,為了革命,徐海東幾乎獻出了自己的所有。

長征期間,徐海東也一直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配合中央紅軍的行動。雖然徐海東本人與中央紅軍的將領們並不熟悉,而且很多理念上也不是完全一致,可徐海東是一個非常深明大義的人,一旦開始長征,最重要的就是維護所有紅軍的利益,在徐海東的理念里,中國一切為了民族謀求解放的人,都是兄弟手足,何分彼此。

徐海東

這樣的想法,才促成了這一段借錢的佳話,徐海東從不以當年的恩情作為自己的功勞,他認為一切本該如此。徐海東為了新中國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因為長期在一線作戰,他落下了終身的殘疾。那時他的殘疾補貼也不過三十塊錢左右,可就連這三十塊錢的補貼,他也沒有獨享,而是拿出來捐給了軍隊,放進了購糧的軍資之中。

徐海東在戰場上作戰很是生猛,甚至被敵人起了一個「徐老虎」的稱號,但對待戰友,他一向是一個為別人著想的謙謙君子。

後來,因為嚴重的傷殘,他不得不離開了他最為牽掛的軍隊,到後方休養,離開之前,他把自己在根據地能留下的物資全都留給了戰友,他的想法是,自己已經不能打仗了,但是戰友們還要衝鋒,這些物資再少,在戰場上也都是用得上的。

十幾年戎馬生涯,他沒有為自己謀過一絲絲的利益,只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集體。雖然他早早離開地戰場,但是他的貢獻人們不會忘記。新中國成立之後,主席和總理研究決定,授予徐海東大將軍銜,徐海東得知之後堅決推辭,認為自己早就卸甲歸田,不當如此。

徐海東

但主席卻說,徐海東的傷,是為了國家,這個大將軍銜不是額外的獎賞,而是他應得的榮譽,他是新中國的大功臣,又怎麼會配不上一個大將軍銜?

是的,徐海東值得這樣的回報,這是祖國和人民對他的讚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b4CFncBuNNrjOWz9m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