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給予的安全感,是貫穿一生最大的能量

2019-10-30     木棉說

蘭海 央視《超級育兒師》;特邀專家慕尼黑大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碩士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僅僅是教父母應該怎麼做父母,更重要的是,我們也需要教給孩子他應該怎麼做孩子。

《別讓家成為孩子最沒安全感的地方》

大家好,我是蘭海!

今天,咱們討論一個最基礎的問題,就是安全感和家庭的關係。

家,到底是什麼地方?

一個孩子來自於家庭時,他要從家庭走到外部時,安全感又意味著什麼?

如果我問,一個人每一天當中最喜歡的詞是什麼?

我認為回家是每個人一天中一定會說的詞。

回家是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都會說的詞,但是有很多人害怕說「我要回家」,因為他並不知道家對於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最近這幾年,很多孩子和我討論家的問題。

有一次,一位16歲的女孩,她走進我的辦公室。

蘭海老師,我今天一定要跟你聊一聊。我就想知道,家到底是什麼地方? 我在學校的時候,我被分數評價;我回到家,我爸爸媽媽也在用分數評價我,他們不在意我的感受,他們不在意我的夢想,他們不在意我所有的一切,那麼我就想知道家到底是什麼地方。 如果家和學校是一樣的地方的話,那麼我還不如就在學校呢。

我非常清楚,每一個家長都渴望給孩子創造家庭的溫暖,但是我們在學校和家的評價體系裡面,我們做了什麼?

有很多父母說,我們認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是第一位的,孩子的幸福感是第一位的。

但是問題來了,當父母們做選擇時,父母們就會說「這次考試特別重要,這個分數特別重要,下一次吧。」

孩子們的渴望就被每一個下一次延誤了,家到底是什麼呢?

在過去這幾年,我們知道有很多很多的悲劇發生,孩子在學校遇到的問題,在家庭中沒有得到緩解,於是孩子們選擇了離開。

他們離開的是什麼?

他離開的不是學校,他離開的是那個單一的評價體系。

父母是什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父母就是單純與孩子有血緣關係的爸爸媽媽。

我們到底要給孩子提供的是分數?還是我們給孩子一個幸福,一個可以被接納的懷抱?

在2017年,河南省對14個縣市進行了調查,調查了14167個初中生,其中31.4%的孩子說過我們想過要離家出走,他走的是什麼,走的就是家。

家本應該是為孩子提供安全感的地方,為什麼變成了這樣?

而在這31.4%的孩子中,以成績差的孩子占多,所以家到底是什麼?

剛才那位16歲女孩,她說「我就希望我回家能夠放肆一下,我就能夠毫無顧及地說話,但是我沒有可以說話的對象,我沒有找到可以和我說話的人和空間。」

家到底是什麼地方?

家是一個可以說真話的地方嗎?

第二個問題,家是一個可以說真話的地方嗎?或者說家是孩子們可以聽到真話的地方嗎?

這個問題是一個10歲的小男孩來問我的。

蘭海老師,我陷入了迷茫,我不知道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作文比賽拿了二等獎,我媽媽說我是最棒的,游泳比賽拿了第八名,我媽媽說我是最棒的,我數學考試下降了非常多,我媽媽說我是最棒的。 我慌了,我真的是最棒的嗎?如果我是最棒的,那麼是評價有問題嗎,那我要去找老師問問,我媽媽都說我是最棒的,為什麼我的作文只是二等獎,為什麼我游泳成績那麼糟糕? 到底真話是什麼?

我認為,過去幾十年我們是有進步的,我們開始鼓勵去表揚孩子,去認可他們,但是問題來了,孩子們是否也應該聽到真話?

有很多父母不敢表達自己的態度,因為怕傷害孩子,但是我特別想告訴大家的是,比真話更可怕的是我們的虛偽。

這位孩子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又問我:

蘭海老師,難道是我不足夠好嗎?難道我的爸爸媽媽一定要認為我是最棒的那個,我才是最好的嗎?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給孩子的讚揚表揚,看上去是很好的,但是我們缺乏客觀的態度,孩子會在整個體系當中迷失:

我到底是誰?我到底站在哪裡?

作為家長,難道我們比孩子更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真的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夠好嗎?

面對安全感的問題,我們需要回答他的是「我足夠好嗎?」

這個足夠好,並不是說你是第一,你是第二,你是最棒的,而是父母是否願意接納你!

所以,當大家去充分表揚孩子的時候,我認為客觀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

因為我們的不客觀會讓孩子迷茫,孩子需要在家裡聽到真話。當然真話的表達方式,我們需要提高,但是真話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

在「我足夠好嗎」的背後,我們提到了評價體系,安全感是什麼?

其實就是兩句話。

  • 第一句,前後一致的愛。

父母不會因為孩子棒還是不棒,就減少對他的愛。

  • 第二句,是不求回報的愛。

我們有時候是否很虛偽,孩子拿了第一,就成為我們一個炫耀的工具,跟所有人說「你看我孩子多棒」。

錯了,真正的愛就是你真心付出,你渴望給到孩子的是安全

前後一致的愛和不求回報的愛,是我們每個家長都在表達的,但是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呢?

家給予的安全感,

是貫穿一生最大的能量

第三個故事,來自一位小女孩,小學時,她比同齡人孩子都小很多,她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體育沒有及格過。

不巧的是,她的爸爸媽媽都是專業的體育教練,她的爸爸媽媽並沒有批評她,而是陪著這個小女孩,從一年級到四年級不斷進步,終於到四年級,她的體育能及格了。

這個過程中,父母並沒有迴避說你的體育不如別人。

他們正視這個問題,然後和孩子一起提高。

到四年級時,這個小女孩做了一件事,她在學校門口看到一個小偷,她就當眾指出來,你偷錢了,把錢還給別人,結果就是被那個小偷狠狠打了一頓。

回到家後,小女孩跟爸爸說,今天我為了抓小偷被打了,爸爸非常生氣,帶著這個小姑娘找到了偷錢的那個小偷家裡,但是進去一看,那也是個孩子,他家庭條件非常的窘迫。

於是,在當時1986年,這個女孩的爸爸從身上拿出50塊錢給那個小偷說,以後不要再幹這種事了,然後就帶著小姑娘回家了。

這個小姑娘覺得我被我的爸爸保護了,非常有安全感,但是她同樣看到了爸爸樹立了一個態度。

後來,這個小姑娘去了德國讀書,她在德國讀書時,遇到非常非常多的困難,但她一直知道有家,有家人在背後支持她。

你可能已經知道了,這個小姑娘就是我。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的父母一直特別正視我所有的問題,他們會告訴我,你什麼地方不夠好,我們要一起努力去加油,但是我覺得比真實更重要的是,他們給了我信任。

當我出國時,當我要從國外回到中國時,他們問我:

你確認要回國嗎?你確認要放棄你教授給你的博士學位的機會嗎?

我說,我確認!

他們說,好,你回來。

當我在2003年準備創業時,我爸爸說,你確認你要干這件事嗎?你要做的是成長教育,你要做的是心理,你做的這件事在中國沒有人做過,在2003年沒有人聽說過,你確認要做嗎?

我說,我確認,因為這件事我想做。

我爸爸說,好,你去做吧。

直到今天,我能帶著我的團隊能夠面對所有問題時,我的心理是非常安全的。

因為我知道無論我走到哪裡,有一個家是能夠接納我的,我的父母從來不會說這件事情你做不到,他們只會幫助我分析,這件事行不行

我的朋友或學生,最近十年一直在操心我的事,因為我單身,還沒有結婚。

我爸爸說,不要迴避任何問題,你幸福嗎?

我說,我幸福。

我爸爸說,好,過你自己的日子,你幸福我幸福。

所以我的勇氣,並不是來源我的專業能力,我勇氣來源於我的家庭。因為他們讓我知道無論什麼情況,都有人愛你。

我所教的學生在全世界各地,每當他們遇到問題時,都會給我打電話,我現在的角色是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講完了我說「好,我愛你們。」

我覺得愛不止於愛,每一個父母都知道要給孩子愛,但是到底什麼是愛?

對於家長來說,給他們一個充分能接納所有的環境,給他們一個多元評價的體系,讚揚他們的勇敢,讚揚他們的努力,並且信任他們,他們想做的事一定能做到,無非就是時間的問題。

每一個父母都不是完美的,我們有犯錯的時候,遇到過很多的困難。

我覺得家庭教育的核心,不僅僅是教父母應該怎麼做父母,更重要的是,我們也需要教給孩子他應該怎麼做孩子。

因為愛一定不是父母單方面的付出,還有孩子的回應,只有這樣家才是充滿愛的。

愛不止於愛,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愛的能力,給到孩子一個即使他犯錯了仍可以回來哭訴一番,給到孩子一個他在外面受委屈了,回來仍可以痛罵一頓的家,他知道他做得再差,家有一盞燈在等著他。

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家,那也是給我們自己一個可期待的家。

謝謝!


福利環節之粉絲問答

Q:當自己能量低時,碰到孩子叛逆應該怎麼辦?

蘭 海:如果父母已經感受到自己能量比較低了,這時候你可以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然後去找到一些讓自己興奮或者是積極的事情。先把自己處理好了,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了,再去解決孩子的事兒,所以每一個人首先解決好自己的問題,然後才能更好的去幫助別人。

Q:在家庭中為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同時,作為家長可以通過哪些方面,給孩子樹立好規則,讓她在大規則下感受到父母的愛,又避免孩子因為覺得父母愛我我便可以肆無忌憚的風險,謝謝。

蘭 海:怎麼樣在家庭當中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如同我在演講當中說的。第一個,就是真誠。給孩子說真話,給孩子表達你真實的感受。第二,同時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感受。

只有在一個真誠的環境,並且是尊重孩子的環境當中,孩子才能夠安全的釋放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需要,而這個時候呢,父母要減少一些評價,減少對於對錯的評價,讓孩子能夠真實的做自己,這個是家庭能夠帶給孩子安全感非常重要的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TSZJW4BMH2_cNUgYM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