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2019-08-03     普華文化

從見到孩子的第一眼起,我們就與其建立起了人與人之間最深厚的情感聯結。但是只要一進入照顧孩子的忙碌階段,最初體驗到的這種深層聯結感好像就消失了。最終,許多媽媽會產生疏離感,感到沮喪,而且從許多方面來說,覺得孤獨。

但是我們與什麼疏離了呢?

在與來訪者交談的過程中,蘇茲·盧拉(深受大眾喜愛的心理諮詢師、教師和勵志演講家)慢慢發現,成為媽媽後,女性很容易與自我疏離。原因是我們傾向於將所有與母親這一角色相關的行為凌駕於做一個人之上。

每個人都渴望表達自己充實的存在。那是對生命的熱情,是興奮之情。在《母親進化論:決定孩子一生的母親素養》一書中,蘇茲認為,一個媽媽一旦與這種充實感疏離,育兒體驗就更像是一個空油箱,所以難以有動力、耐心、友善和熱情,也不能帶來家庭所需的聯結和照顧。由於我們與真實的自我疏離了,於是我們常常感覺我們脫離了我們最珍貴的禮物——我們的孩子。

事實上,許多人心中的渴望都夭折了。夭折,沒錯——並且遠不止於此,對於母親而言尤其如此。我們渴望能夠活著——真正地活著。而且,最奇妙的是孩子也渴望我們能真正地活著。

這就是為什麼深入內心世界如此重要,我們從中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將才華奉獻給世界的衝動。你看,滋養內心可以創造這種內在環境,幫助你自由而充分地付出。一旦開始帶著內在的充實感養育子女,你就會改變家裡的氣氛,改變自己的行事方式。當你感受到與孩子之間具有深深的聯結時,你們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加豐富。

蘇茲的諮詢經驗告訴她:我們的孩子真的不在乎我們掙了多少錢,也不在乎我們的房子有多大;他們只是想與我們建立聯結,他們渴望我們能夠看到或聽到他們。這也是我們小時候所渴望的。

要想過上蓬勃且真正地幫助他人——尤其是我們的孩子——的生活需要我們與自己的內在建立聯結。這就是改變那種錯誤卻又往往令人信服的信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十分匱乏或殘缺不全——的方法。

一旦你接受了自己現在的樣子,就不會再感到不足、匱乏,或者認為自己是一個受害者。不管過去發生了什麼,不論你如何看待當下的生活,你的內在價值永遠不會減少。事實上,不管你做了什麼,都不會增加或減少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即使你認為自己是不足的,這個想法也改變不了你本身的內在價值。

滿足感與你所處的環境完全不同,與你做了什麼、沒做什麼或獲得了怎樣的成功完全沒有關係。與其從外部——如通過孩子——尋求滿足,不如由內而外地探索自己的內在世界。我們不再允許外部環境來定義我們——孩子的分數、考入的學校、贏得的獎項、取得的成就。對於純粹的自我的了解可以帶來異乎尋常的回報。

一旦你意識到這一點,即使是最細微、最簡單的自我關懷都會將你推上與自己那完整、富足、充滿價值的本性重新建立聯結的旅程。你會發現自己珍愛自己,這就是滿足感。

自我關懷之所以能將我們身為人母的體驗從匱乏、狼狽的狀態轉換到滿足的狀態,是因為我們單純地接受了我們自身的真實狀態——我們的內心已經擁有愛、喜悅、安寧和所有我們需要的價值。雖然這個深層的內在自我難以觸及,但是滋養內在的練習依然可以將我們與我們的本質——強大的自我意識——重新建立聯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QGaWGwBUcHTFCnfWYW1.html










別說看開點

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