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Carla Sonheim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進入幼兒園、小學、中學,尤其在中學之後,特殊的孩子一定會面臨被同學「欺負」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走向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怎麼在學校和孩子之間做溝通調整。
今天,就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兒童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副主席萬國斌教授來幫大家分析「欺負」這件事,他同時也給家長們如何從「欺負」中對孩子進行社交技巧的訓練提供了實用建議。
萬國斌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科主任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兒童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組委員
讓孩子從「欺凌」中獲得成長
文|萬國斌
特殊孩子從小到大,都需要幫他建立一套支持系統
我現在工作接觸到的大多是3歲以下的孩子,青少年的孩子、家長並不多。但是,我們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接受幫助,他們需要來看醫生,有時候是因為情緒問題用藥,有時候是由醫生幫家長開拓新的教育方式和建議。
青春期是一個困難的時期,普通孩子都需要老師和父母的理解協助,特殊孩子就更加需要了。
社會研究發現(數據記不太清了),大概結果是我們的孩子可能百分之七八十是不能發展正常友誼的。友誼、親密關係是常人收集情緒、建立溝通、防止自己出問題的支持系統。
但由於我們的孩子社會性、交往技巧等不夠,缺乏這樣的支持系統,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應對的方式就少得多,有了情緒問題也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樣找到合理的發泄方式,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去支持自己的孩子,為他提供幫助。
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理性面對「欺負」?
但是家長在面對孩子「被欺負」這種情況的時候,要有一套循序漸進的思考體系,這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家長要界定孩子是不是真的受到了欺負。
比如,有時其實只是孩子間的正常交流與玩笑,但我們孩子不理解當成了欺負,產生情緒問題,家長可能會站在護犢的角度,一看孩子有反應,就認為他受到了欺負,這樣是片面的,不利於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確實受到了欺負,家長接下來要做的是去評估受欺負的程度。
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過程中肯定有強勢 、弱勢、主動、被動等關係。確實,也許一些孩子在學校會去欺負別人,但這種欺負有時候在正常孩子間是一種可以接受的範圍。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們就不要太過於緊張,要理性地去幫孩子分析,教他怎麼去應對。
如果站在一般人角度都能評判出是明顯的欺負,比如幾個人圍毆一個同學,對孩子造成了明確傷害地情況,我們一定要保護孩子,想辦法處理。
而我們在處理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除了要保護孩子,更重要的,還有成長。
保護與成長的邊界在哪裡?
我這兩天正好看到一個視頻,內容是一個父親帶兒子去跳傘,兒子在空中操作不穩定,感到害怕,父親採取的措施是跟過去,幫孩子穩定下來,並沒有首先幫他拉開降落傘。大概十幾秒鐘後,孩子平靜下來,自己拉開了降落傘。
想想看,如果父親很快就幫孩子把降落傘打開,那麼結果可能就是這個孩子一輩子都不敢跳傘了,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
我非常理解家長們護犢的心理,但面對欺凌,絕對不能單純從護犢的角度去處理事情,更要站站在促進孩子成長的角度去考慮。
一些對自閉症孩子進行社交訓練的建議
提到對自閉症孩子的訓練,我們現在的父母親有時可能會過於焦慮,比如孩子出現哭鬧、情緒不穩定的情況,家長就非常著急,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平靜下來。
可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有受挫折、哭鬧的時候,父母親要擺正心態,首先去感受、分析,理解孩子為什麼哭鬧,再進行針對性的處理。
如果你很焦慮,只是去平息孩子的情緒,孩子沒有經歷自我調節、克服的過程,失去了迎接自我挑戰的機會,這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所以在我們在訓練自閉症孩子的時候,如果他因為跟陌生人打交道感到害怕從而緊張或者哭泣,家長此時不要馬上帶離,試著給孩子一些安撫、鼓勵,經過調解促進孩子自己平靜下來,雖然還是害怕,但他可以面對挑戰,去學會接受陌生人。
因此我們在訓練自閉症孩子跟人的社會交往時,要把握好平衡點,既要安撫情緒,讓他有安全感,同時又不能讓他完全有安全感,卻接受挑戰,孩子才能得到成長。
我們孩子在學校里受到了同齡人的欺負,如果這件事沒有對他的未來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這種情況家長要堅持去面對,了解孩子為什麼受欺負,教他面對欺負時應該怎麼辦。
如果已經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陰影,那家長就要考慮到我們孩子的特質,他們應對技巧不夠,容易受挫折、不開心,如果是這樣,我們應該怎麼辦?
對於小一點的孩子,我們要進行社會交往的訓練,跟他建立安全感的同時平衡面對焦慮的心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到了青春期後,他的應對技巧也相對提高,這就是我們的治療;如果孩子大了,有明顯的情緒問題,從評估他情緒障礙、焦慮症的程度來講,需要用藥,那就要去找醫生正確吃藥,不要逃避。
學會利用環境,減少讓孩子受挫的條件
不僅如此,我們還要站在孩子處理困難的角度來考慮,如果做了上述措施還不能改善孩子的情況,那家長就要學會從環境的角度來幫忙,思考如何才能改變環境,讓它幫忙接納、調解我們的孩子,減少讓我們孩子挫折的條件?
作為父母親肯定要跟學校進行有效溝通,要把我們孩子的特點、困難點、難以適應的情況說明,讓學校的老師能因此站在孩子角度去幫他,比如開班會,告訴別的孩子不要隨便跟我們孩子開玩笑等等。這樣孩子在學校受到的挫折減少了,有些高功能的孩子是可能因此順順利利度過學校生涯的。
環境的另一點,還需要從教育部門,政府部門出發,呼籲讓老師多接受一些教育培訓,多去了解這樣的孩子,知道他們的特點,就不會用對普通孩子的標準去教育我們孩子,能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最怕的,就是家長去學校較勁
當然,面對欺凌,家長的心態是最重要的,你要能夠接受現實,要理解孩子在學校的確有可能受到挫折和有意無意的欺負。我們最怕的就是有情況家長就去學校鬧,其實換個角度來說我們孩子在學校也會給別人帶來困擾,我們需要的是別人的包容與幫忙,而不是跟人較勁。
所以我很強調的一點是家長要有彈性,有放射思維,善於去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利用周圍的、學校的資源來給孩子服務,這對幫助孩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當你學會平靜自己的情緒,積極、正面地去看待這些問題,才能想到幫孩子應對地方法,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
讓孩子學會成長吧!
本文字為《大米和小米》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抄襲必究。
聯繫人:5317002(大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