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班數學老師沒收到學生的鮮花,破口大罵,帶來三點反思和思考

2020-07-20     十八點心理

原標題:畢業班數學老師沒收到學生的鮮花,破口大罵,帶來三點反思和思考

每一位老師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學生能夠學有所獲,能夠成才。在學生成才的道路上,作為老師會把自己的所知所學傳授給到學生,讓他們在成績和品德上都有一個質量的提升。看到自己的學生能夠畢業,都能夠實現自己心中的期望,老師的心中也會感到欣慰。

在學生生涯中,一般都會記得自己的班主任是誰,小學、初中、高中都會記得,因為班主任陪伴自己的時間是最多的,也是最久的。所以當學生畢業後,很多學生為了表達班主任這麼多年的辛苦,會送一些禮物表示感謝,這也是情有可原的:比如鮮花。

在陝西朔州的一所小學,在六年級的畢業班會上,因為有一名學生送了班主任鮮花,而沒有送給數學老師,這時候的數學老師開始發飆了,情緒非常激動,不斷辱罵學生,罵得非常難聽。數學老師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得到肯定,內心非常生氣,從而怒火衝天了。事情的緣由是由於該班級的學生覺得他們班的班主任非常辛苦,又做得非常好,學生們為了表達感激就「眾籌」資金買了一束花送給班主任。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送花送給誰,自己想送就行。

因為沒有收到同學送的花,就勃然大怒,這實在是不應該。畢竟老師的職責是教好書,教書育人才是最根本的,其它都是浮雲。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產生哪幾點反思呢?

第一點:情緒的控制非常重要。作為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裡,自己的言行舉止對於學生來說都是榜樣的作用,也是潛移默化的。就算學生沒有給自己送花,心裡不開心,很生氣,那也不要表現出來呀,這違背了師德。而且最後把自己的前程給毀了。

第二點:不要去想著收學生的禮物。人對於一件有期待的事,就會在內心深處惦記著。就會想著這個期待何時能夠兌現,如果兌現不了,自己內心就會憋屈。所以越是期待學生尊重自己,很多學生越是不尊重自己;越是想著在學生這裡能夠獲得好處,這好處越是得不到。與其想著從學生這裡獲得禮物,不如想著如何把他們的學生成績提高。

第三點:比較之心不可有。我們很喜歡和自己身邊的人或者熟悉的人進行比較,當自己比他們厲害或者優秀時,內心就會產生自豪之情。當自己比他們落魄或者差距很大時,內心就會產生極度自卑之情。當這種比較之心產生後,內心的感覺就會出現一種偏差,就會經常關注對方得到或者失去什麼。這位數學老師,也是如此,看到班主任得到了鮮花,自己沒有得到,那是不是就說明同學都喜歡她,不喜歡自己呢?是不是自己的教學很失敗?越想越生氣,於是就做出了過激的行為。

生活是需要沉澱的,生活也是需要歷練的,在沉澱和歷練中,去發現自己的缺點,從而完善自己的缺點。如果這位數學老師能夠換一種方式去表達,換一種行為動作去表達,也許結果就會不一樣了。學生畢業了,老師送上最美好的祝福,一個擁抱,都能夠給彼此留下最美好的記憶。

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要明白自己身上的職責所在。當對教學之外的事情不抱有期待,也許就能夠讓自己喜出望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3k5a3MBd4Bm1__Yfy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