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崗鎮,是重慶市北碚區的一個轄鎮,現在已經更名街道辦,而且蔡家又是兩江新區的核心區域,近年的建設和發展只能說用神速來形容,隨著發展的不斷深入,現在的蔡家崗鎮的老城區域蔡家正街,也從開始慢慢的走向沒落,這並不是說蔡家現在的發展勢頭不好而沒落而是發展得太好,是的蔡家正街走向沒落。因為發展過快,很多當地的居民不斷搬遷到安置房和商業小區,現代化的購物方式盛行,給趕場這樣有傳統的民間購物方式,在蔡家老街逐漸衰退,現在在蔡家老街趕場的人也逐步減少,比起往年確實遜色許多。
蔡家
蔡家,當時到蔡家的時候已經是中午十一點,在四川重慶和貴州這一帶,趕場最熱鬧的時段都是在上午的八點到九點這段時間,而過十點鐘後,趕場的人也逐漸退場,到蔡家老街的時候,可能太暗了,趕場的人也陸陸續續的退場。
蔡家
蔡家,這位妹子看著表情還真有幾分羨慕,背後的娃兒已經睡著,而把嬰兒車當購物車使用,還是第一次看見,把嬰兒車當購物車使用的這位妹子,還真有那麼幾分創意,相信這位妹子生活當中一定會很多很有意思的創意,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是誰家的閨女,這麼的聰明,是誰家的媳婦,生意這麼的有滋有味。
蔡家
蔡家,比起往年趕場,蔡家老街確實冷清不少,趕場的核心區域,蔡家集貿市場更是冷清,雖然當時到蔡家的時候是中午的十一點,但是往年趕場的時候,中午的十一點也不至於這麼的冷清,來重慶生活後來過蔡家三次,來過燈塔一兩次,都是趕場天,比起2011那時候,趕場的熱鬧場面真的沒法比。
蔡家
蔡家,可能是外鄉人的原因,很少看到人家做這種碎肉,來到重慶後就經常看到了,碎肉是包抄手餃子的時候用作肉餡的,還有就是到年底的時候做香腸,重慶這邊的居民都喜歡吃臘肉,特別是香腸,灌香腸的時候,也是用這種肉餡做的,說起臘肉和香腸,就想起幾年前在農村,看見人家改在大院裡一排排的臘肉,只是今年的豬肉價格偏貴,不知道今年的農村,還有沒有做臘肉,當然要是自己喂豬的,還可以,要說購買豬肉的,可能就有點心疼了。
蔡家
蔡家,看到豆腐就想起十多年前一件很尷尬的事情,那時候剛出社會工作,走走廊的時候正好踩上走在面前一位女同事的後腳跟,這位女同事當時是已婚婦女,她回頭微微一笑說,年輕人真是心急,都成老豆腐了你還吃,當時既尷尬有害羞低頭不說話,後來才知道是這位大姐是人事總監,後來的工作和生活當中,這位大姐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儘管此豆腐非彼豆腐,但是想起國人文化對於豆腐的理解,真的太有意思。
蔡家
蔡家,滷肉曾經有一段時間是餐餐不離,頓頓不剩,只是後來把胃吃出問題以後,滷肉就很少吃,不過也在這個攤位買了四元的豬肺干,在蔡家老街的一家麵館點了一碗清湯麵,真的是清湯,吩咐店老闆只放鹽還有青菜,油味精雞精辣椒都不放,然後放入四元的豬肺干放到碗裡面,跟小面混合著吃,吃得可上勁了。
蔡家
蔡家,就這麼吃小面相信很多重慶的朋友都沒吃過,也只有像我這樣的外鄉人才會這麼吃,其實很喜歡吃紅湯麵的,特別是肥腸紅湯麵,而且越辣吃得越過癮,可恨的是胃不是很爭氣,比起前段時間還好,可以吃葷菜了,就是辣的現在還不能吃,在重慶不吃辣的,是不是覺得很奇怪。
蔡家
蔡家,重慶人愛喝酒,那是天下人都知道,不過老家也是個酒鬼盛行的地方,奇怪的是重慶這邊的人喝酒都是喝上兩三杯就不在喝,而且能喝上三杯酒的人很少見。要是在老家,喝酒都是已斤為單位,而且大多數都是公斤級的酒鬼。後來才知道,重慶這邊的酒是高粱酒,酒精度數達到將近50度,而老家是米酒,酒精度數也就20多度,老家喝得上三斤米酒的都是酒神,而重慶這邊,喝上三杯酒的人,也稱得上是酒神了。
蔡家
蔡家,2011年來蔡家老街趕場的時候,這裡是很熱鬧的,這幾家老牌麵館和茶館都是人滿為患,今非昔比,不如往年,其實現在在蔡家還有一處更加熱鬧的地方趕場,就是汪家堡那邊,是個人過於念舊的原因,比較喜歡來蔡家老街這邊看看,蔡家老街會隨著兩江新區的不斷發展而消失,只想著看一眼是一眼 ,萬一哪天蔡家老街真的沒了,只能回憶了。
蔡家
蔡家,來蔡家老街趕場的同時,順道走一回燈塔,現在的燈塔也就剩下一條街,而燈塔集貿市場看著更心塞,燈塔集貿市場幾個大字都掉落幾個字,這麼顯眼的幾個大字,要是在很繁榮的十幾二十年前,掉落的幾個大字早就補上去,現在這幾個大字補不上去,也就意味著讓其自生自滅,等待燈塔集貿市場的命運也就是拆遷了。
本文是記事性文稿,見物說物,如有不對的地方敬請大家諒解。
謝謝廣大讀者閱讀本文稿,敬請給予建設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