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信息革命帶來了全球性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使信息數字化與工程建設深度融合。工程因科技的發展而更加富有生命力,而科技的日新月異也召喚著我們要緊隨信息化技術更新的步伐,以最前沿的智造技術實現對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BIM技術是這個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產物!它的出現使工程建設行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進程跨入快速通道。在推進BIM的進程中,還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與探討。
為此,2019年11月2-3日,來自橋樑領域BIM方面的專家、領導及相關單位的200餘位代表匯聚橋都重慶,出席BIM技術融合發展與應用問題研討會暨太洪長江大橋、紅岩村嘉陵江大橋施工現場參觀活動。
本次會議由《橋樑》雜誌社主辦,重慶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貴州橋樑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建橋樑有限公司、中鐵九橋工程有限公司協辦,《橋樑·BIM視界》雜誌承辦,並得到了重慶市交通局、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重慶市公路學會、重慶市勘察設計協會的大力支持。
開幕式上,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周海濤表示:「從2014年虎門二橋至今BIM技術在公路行業的應用已經走過了5年的時間。在這5年的時間裡,BIM技術在公路行業設計、施工、養護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和應用,呈現出良好的勢頭。當然,在取得這些進步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BIM技術在公路行業應用的路子還很長,挑戰還很多,還有很多問題沒有看清楚,需要進一步探索。」
隨後,重慶市交通局副局長李關壽在發言時也講到:「目前,應用BIM技術的單位已不局限於個別大型企業,很多民營企業、設計院、諮詢公司、軟硬體企業和大中專院校都積極參與應用和研究,成果業態也已經擴展到整個大交通領域。這讓我們看到了BIM技術對於工程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廣闊前景,及BIM技術對於工程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這些成績的取得,也使我們更加堅信BIM技術應用落地會有美好的未來。對於BIM技術的認識、開發、應用將永無止境。」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調研員張冬青、重慶市公路學會理事長陳孝來、重慶交通局建管處副處長邸小勇、重慶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院長鍾芸、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萬恆、重慶市勘察設計協會秘書長唐曉智、貴州橋樑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黃盛、中建橋樑有限公司長江分公司董事長趙文磊、中鐵九橋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向華等專家、領導參加了大會開幕式。
陳孝來
邸小勇
鍾芸
李萬恆
唐曉智
黃盛
古佩勝
向華
11月2日下午,大會組委會組織參會專家、代表分別前往紅岩村嘉陵江大橋北岸主橋工區和太洪長江大橋南岸主橋工區進行參觀,通過視頻、動畫演示、VR體驗和現場講解,全方位了解兩個項目的總體概況、施工技術創新點,以及紅岩村嘉陵江大橋施工質量管理、安全管理、BIM應用情況,太洪長江大橋BIM設計與建造關鍵技術等內容。
參觀紅岩村嘉陵江大橋施工現場
參觀太洪長江大橋施工現場
本次研討會共組織報告20場,包括《BIM技術應用機遇與挑戰》《國內橋樑BIM技術應用概述》《交通建設BIM應用實踐與思考》《深中通道BIM技術應用與實踐》《BIM技術在大瑞鐵路怒江大橋建設中的應用》等,針對BIM技術在國內橋樑中的發展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和瓶頸,從「公路工程數字化轉型」「BIM正向設計」「BIM+GIS在公路工程中的數字化交付與智慧建管養」「BIM技術在鋼橋製造」等方面,共同探討了BIM技術的融合發展,分享了BIM技術應用的最新成果。報告圖文並茂,精彩紛呈,為與會代表帶來許多全新的理念和認識。
楊昀
劉小輝
陳煥勇
趙亮亮
張太科
李法雄
陳奉民
付雷
劉子玉
高波
宋路兵
祝興虎
望開潘
杜戰軍
楊冰
曾遠
此外,在11月1日會議報到當天還召開了「《橋樑·BIM視界》編委理事擴大會」,編委會主任周海濤對雜誌近年來的工作給予了肯定,與會編委及理事單位代表也對雜誌未來的發展提出了良好的建議。
本刊記者 / 裴小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