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是姐姐,在平時就不能遷就著點弟弟嗎?」
「我不管是誰先做錯事,但你作為老大,就應該要多讓讓弟弟。」
「她還小不懂事,犯錯是情有可原的,可你這個哥哥比她大這麼多歲,怎麼也跟著這麼不懂事呢?」
這些話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呢?在很多二胎家庭里,大寶的耳邊常常會出現這樣的話,在不少家長的嚴厲,大寶年紀比較大,應該更懂事,更謙讓,主動讓著小的。但是不知道這些家長們想過沒有,除開「老大」的身份,他們也只是一個孩子呢?
近期,湖南衛視正在熱播的《少年說》里,就有一位女孩哭訴道:她有一個小6歲的妹妹,在平時,妹妹特別喜歡招惹她,可每當在她忍無可忍要反擊的時候,爸爸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的立即責備她。
「妹妹還小,你作為姐姐的必須要讓著她。」爸爸說著,又反覆提醒她幾遍,「孔融讓梨的故事,你應該不會不懂吧?」
很多生有二胎的家長,平時一旦遇到兩個孩子鬧矛盾時,通常都會立刻要求大寶去遷就容忍二寶,理由千篇一律都是「他還小」。但是家長們沒有想過,經常這樣會不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呢?
其實,很多家長都曲解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原版是這樣的:
4歲的孔融和幾個兄長吃梨,桌上的梨有大有小,可孔融卻拿了個最小的。父親不解,問他怎麼不拿大的梨。孔融回答:「我年齡最小,食量也是最小的,理應拿最小的梨。」
從這個故事裡可以知道,孔融遠離把梨讓出去,是他自願的行為,首先孔融自己有挑選梨的權利,然後才能決定自己要不要讓給兄弟們。
但是在很多家庭里,出現的情景跟孔融完全不同。比如老大老二都想玩玩具,家長把玩具給了老二,並且告訴老大要讓著小的,對於老大來說,並沒有選擇的權利,甚至沒辦法碰到想玩的玩具就要被迫讓給老二。
本質上來看,這算是一種道德綁架,在老大的眼裡,這個玩具從來沒到自己手上過,因為父母強行給出的理由才被迫放棄,可見這樣的行為,根本無法讓孩子學到「孔融讓梨」的精髓。
李玫瑾教授曾說:兩個孩子起爭執,家長應該將重點放在教育老大身上,而不是一味護小。就如同分橘子的時候,應該交給老大來分,他願意分給弟弟妹妹多少,家長都不要說,因為老大對老二來說畢竟是長輩,只有當老大得到了這樣的權利時,他才會主動地去照顧弟弟妹妹,成為家長真正期待的樣子。
一碗水要儘量端平
無論是大寶還是二寶,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次當孩子,因此,在平常兩個孩子有矛盾的時候,建議父母可要一視同仁,對事不對人。千萬不要一味的讓大寶忍讓,畢竟孩子是自己決定要生的,不要把這種壓力強加給大寶。
給老大更多的選擇權
當孩子抱怨「我什麼都要讓著他」時,家長就應該反省自己的做法了,如果自己對兩個孩子的愛都平等時,二寶和大寶是會互相謙讓、分享的,而大寶這樣的抱怨,說明有一些他想要的東西,大人沒有在意大寶的情緒就直接分給了二寶,自然會讓老大產生怨氣。
孔融讓梨的故事,是教導孩子們要學會相互分享。並不是讓年紀小的孩子,理所當然的去搶老大的東西。而且,是非對錯本就不應該有年齡之分,要是一味地偏袒年齡小的孩子,不僅對大孩子不公平,將來也很容易讓二寶形成胡攪蠻纏「我小我有理」的錯誤思想。因此,在處理兩個孩子的關係上,家長還是要多費點功夫,勤於反思自己。
平常面對兩個孩子起爭執的時候,各位家長們會怎麼來處理呢?覺得大寶有義務時時去忍讓遷就弟弟妹妹嗎?
————————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我是媽咪有方,每天在帶娃養娃中與寶寶一起成長。
每天分享育兒經驗,歡迎各位寶爸寶媽與我共同分享養娃過程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