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渭南市蒲城縣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培育壯大村級特色產業,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和增產增收。興鎮寨子村因地制宜,從2019年起發展綠蘆筍種植,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趟出了一條新路子。
在興鎮寨子村的綠蘆筍種植基地,一根根形似「毛筆」的蘆筍在陽光長勢喜人,煥發著勃勃生機,村民們正在忙著採摘新鮮的蘆筍。興鎮寨子村五組村民 吳小妮:「我這是一天采兩晌,一個人一晌採摘六七筐。」
劉生林是寨子村五組村民,從種植到現在採摘,他一直從事技術管理。據劉生林介紹,蘆筍一次種植可連續採摘15年,一年有兩到三次採摘季。
劉生林:「今年咱這是初采,今年能采四十到四十五天時間,產量一畝地能采450公斤左右,現在收購價5元,一畝地4500元。」
寨子村的蘆筍種植,不僅讓本村村民看到了產業發展希望,也吸引了外村農戶參與種植。在距離五公里外的党家村四組村民黨武財的田地里,蘆筍幼苗長勢良好,再過幾個月留足母莖後就可進行第一次採摘。
興鎮党家村四組村民 黨武財:「去年考察後感覺這個產業還可以,就栽了6畝,主要技術指導有合作社,咱只是下苦,把這管理好。」
黨武財說的合作社,就是寨子村在產業發展中採取「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由村經濟股份合作社牽頭,為農戶牽線搭橋,與山西一蘆筍收購公司簽訂種收協議,公司負責技術指導,農戶按照要求種植蘆筍,直接出售給公司,讓群眾收益最大化。
眼下,興鎮寨子村及周邊蘆筍種植已達200餘畝,經過一年的摸索,興鎮寨子村的蘆筍種植已走上正軌,接下來村上還將從規模、生產模式、品種結構等方面進行擴大和優化,讓蘆筍成為開啟村民增收致富的綠鑰匙。
興鎮寨子村黨支部書記 吳永峰:「今年咱80畝蘆筍已經開採了,帶動貧困戶是17戶。下一步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通過村經濟組織合作社,把優勢發揮出來,帶動群眾育苗銷售技術指導,一體化地把這發展起來,貧困戶老齡人都可以來務工,讓群眾增收,讓村集體資產更多的提升上來。」(蒲城台記者陳帥、張帆)
編輯:李智
初審:劉瑩
終審:黎英、周新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