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日大使館內的職員在軟禁期間於館內規劃了高爾夫球場
大使館是一國外交代表居住與工作的地方,當兩國友好時,會在對方的領土互設大使館,以作外交聯繫;但當兩國交惡時,或會驅逐外交人員。二戰珍珠港事件後,就發生過一段被眾人遺忘的插曲:日本勒令關閉東京的美國大使館,職員被拘留在使館超過半年。但這批外交人員意外地得到十分人道的待遇,而且生活愜意,寫下一段另類的二戰史。
1940年底,日本在中國的侵略行動,以及與納粹德國的盟友關係,早已令日美關係十分緊張。當時日本政府內部仍在考慮應與美國對戰或者講和。同年11月,日本政府派遣與時任美國總統小羅斯福有私交的野村吉三郎,出任日本駐美大使,並於翌年四月開始,代表日本與美國政府進行多輪和談。但到了1941年11月26日,談判依然沒有進展,時任國務卿赫爾 (Cordell Hull) 向日方發交涉文書,敦促日軍撤出中國。
日本軍方誤以為是美國發出的最後通牒,於是在12月7日突襲珍珠港。由於日軍事前沒有很好地和外交官溝通,雙方的外交大使都顯得失措,野村吉三郎不單來不及傳達照會,更依然和赫爾會面,並被赫爾直斥「惡棍小人」(Scondrels and Piss-ants)。由於戰爭已經爆發,美國就把野村拘留,日方也勒令關閉東京的美國大使館。時任美國駐日大使格魯 (Joseph Grew)和一眾大使館職員就只能被扣留館內。外交研究訓練協會透過口述歷史方式,記錄了當時大使館職員的生活。
大使館知道美日開戰後,立刻慌忙地銷毀重要資訊。格魯的秘書 Robert Fearey 是其中一個受訪者,他記得當時大家七手八腳,把厚重的編碼簿和機密文件,放在室內的大鐵籃,或者室外車庫的鋼桶里,然後點火銷毀,他們燒文件時漫天灰燼。當時,日本政府也派警員到大使館,但他們對這些文件並無興趣,只希望收走館內所有無線電設備。Fearey 後來得知,正如時任內閣總理大臣近衛文麿曾數月前告知格魯那樣,日本密碼專家已經破解出美國大使館的編碼。
當年的美國住日本大使館外觀
當時大使館內約有65名職員,另有十多名美國商人逃難到大使館。他們在拘留期間,努力嘗試去過正常生活,幸好在八月底於舊金山下了大筆訂單,物資更剛好在美日開戰前一星期送到。他們按需求分配必需品,奢侈品則供職員內部競投。直至他們離開日本,該批物資仍未用完;大使館內的日本職員還會為他們購買新鮮糧食。在使館內,各人難得清閒,各做各的事,例如閱讀 、寫作,還有人選擇學習打字。
Fearey 被委任為體育小隊隊長,帶領眾人做運動來維持士氣,偶爾也會玩捉迷藏和跑步。由於美國大使館占地面積很大,於是他和後來成為知名外交官的 Charles Bohlen ,臨時規劃了一個九洞高爾夫球場,他們有時會戲稱為「大東亞共榮高球場」。車庫庭院也被改裝成羽毛球場和桌球場,讓大家舒展筋骨。他們為每項運動舉行了大師賽,獎品有銀杯和煙灰缸。
Fearey 還有另一重任,就是管理大使館的酒窖。格魯在出使德國和法國期間搜羅了很多佳釀,為免他日撤離時便宜了日本人,使館眾人每天都努力喝酒,可惜最後都沒有喝光。
1942年4月18日,美軍大規模反擊,策劃了「空襲東京」(Doolittle Raid),以16架B-25轟炸機空襲東京。此舉證明了美軍有能力攻擊日本本土,重挫日本士氣。格魯的傳記《Ten Years in Japan》提到,當使館眾人目睹美軍戰機低飛經過東京時,都難掩興奮之情。
同年,在瑞士和西班牙政府的協助下,美國和日本政府終於達成協議。日本交還美國大使館職員在內的1,450名外國人,眾人在6月18日陸續登上蒸汽船「淺間丸」,經香港 、越南西貢 、新加坡,再穿過巽他海峽 (Sunda Straits) ,目的地是今天莫三比克首都馬普托,兩國於當地交換公民和使節,然後各自回國。直至8月25日,他們才回到紐約,結束另類的二戰經歷。
(撰文:Billy Tong @ CUP媒體 / 圖片來源: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 Training)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wCSGjHMBnkjnB-0zJwn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