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兒子是瘋子?孩子的這些表現或是高智商,媽媽別誤解了

2020-04-12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愛因斯坦,物理學界的泰山北斗,智商高達165的「天才人物」,是全人類敬仰的「偶像」。但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天才愛因斯坦的小兒子愛德華曾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愛因斯坦的兒子是瘋子?其實在愛德華沒患病之前,他同樣展現了驚人的天賦,不僅是一名出色的鋼琴家,還是專研醫學與精神病學。

正因如此,很多人都覺得,瘋子和天才的距離僅僅一線之隔,只不過在於發力方向不同。

現實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高智商兒童被誤解為「低能兒」的例子

叮叮從小就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當別的小朋友聚集在一塊玩玩具的時候;他總是目不轉睛盯著樹木發獃。

別家的小朋友已經知道見到長輩要問好;可別人叫喚叮叮的名字,他也反應不過來。

別家的小朋友穿得光鮮亮麗放風箏;叮叮蹲在地上堆泥巴,小臉蛋弄得髒兮兮的。

「這孩子有些傻!」小區里的老人們,背地裡都忍不住揣測是因為叮叮智商有問題。

見到叮叮異於常人的表現,叮叮媽媽也有些慌了,她帶著叮叮去醫院做了智力檢測,結果現實叮叮智力發育正常,甚至比其他小朋友平均值高出不少。

也許是這孩子開竅晚吧!叮叮媽媽如是安慰自己。

到了叮叮上學後,一切就真變得不一樣了,叮叮在物理方面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三維空間能力非常強,一舉還斬獲了多個青少年物理競賽獎。

「原來是真人不露相,叮叮這孩子聰明,以後要當科學家!」小區里的老人又轉了口風。

愛因斯坦兒子是瘋子?孩子的這些表現或是高智商,媽媽別誤解了

生活中還有不少類似於叮叮這樣的孩子,因為幼年時期異於常人的表現,而被外人誤解為智商低、瘋子等。

恰恰是這些異於常人的舉動,可能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現,正如艾薩克·阿西莫夫說過的至理名言:「一個有創意的人需要在他感興趣的方向有一個優秀的知識背景,並且有一些特立獨行的習慣」

是的,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孩子的「瘋子行為」,實際是他們創造力發揮的潛在表現

哪些行為證明孩子的創造力強呢?或許很多媽媽都誤解了孩子:

一、 喜歡亂塗亂畫

創造力強的孩子很喜歡亂塗畫,他們的繪畫沒有什麼規矩,各種五顏六色、長長短短的線條,甚至是一些根本看不懂的符號。

為了制止孩子亂畫的行為,很多家長甚至直接將孩子「痛打」一頓。

要知道國外很多教育家都認為,孩子創造力的培養,應該以兒童繪畫為符號作為突破口。

孩子通常在2歲左右開始因為有了自己的生活經驗,他們將所思、所想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意味著他們的想像思維開始活躍,孩子信手「亂畫」並不是調皮搗蛋,而是身心發展的需求。

面對喜歡亂塗畫的孩子,家長不要用強硬手段進行干預、阻止,否則只會抹殺孩子的創作靈感,破壞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二、喜歡惡作劇

有的小朋友天生就是「搗蛋鬼」,他們喜歡把玩具藏起來,或者洗臉的時候把水濺得到處都是,他們喜歡捉弄人,甚至以此為樂。

面對這種「小壞蛋」,很多爸媽感到無可奈何。但德國兒童心理學家托馬斯·卡爾博士的調查顯示,愛玩惡作劇的孩子富有想像力和創造性較之於循規蹈矩的孩子更大。

這是因為孩子們在做惡作劇的行為過程中,他們會在內心世界設計一個有新奇感的方案,需要進行相當強度的腦力運動,在一次又一次的惡作劇中,無疑是催化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可以挖掘孩子的無限潛能。

當然面對孩子惡作劇行為,家長也不能袖手旁觀,一旦涉及到安全隱患的惡作劇,家長要勒令制止,告訴他們這麼做的嚴重後果。只要在安全範圍的「惡作劇」,那麼不妨放手還給孩子一片童真。

小編的叨叨

「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這是民間流傳的一種說法。這個說法的理由,是因為人類智力最好的體現——創造力的內在機制非常複雜。因此才有了高創造力與精神疾病之間的某種聯繫。

事實上,創造力高的孩子,並非是基因出了問題。他們不同於尋常的行為、習慣,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打破墨守陳規的教條,尋求真理,並且在此基礎上探究新的可能性。

寶媽們,你家孩子有表現出哪些非比尋常的天賦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吧!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vuGqcXEBiuFnsJQVat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