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一刻!北斗三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總師一番話振奮人心

2020-07-31   強國兵器

原標題:歷史性一刻!北斗三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總師一番話振奮人心

北斗衛星發射

在今年的6月23號,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北斗三號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也是北斗系統的第55顆衛星。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在軌測試、入網評估工作之後,近日歷史性一刻終於到來,北斗導航系統的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的好消息。這也標誌著在歷經26年的不懈努力後,我國終於建成100%自主可控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同時也意味著正式打破了GPS在全球的壟斷地位。

幾十年來,每當說到衛星導航系統時,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美國的GPS系統。畢竟經過美國的幾十年的發展,GPS導航系統早就形成了「獨霸全球」的強勢局面。然而GPS的核心技術說到底還是掌握在美國手中,再加上當年的「銀河號」事件,我國意識到發展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要性,接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應運而生。不過剛開始時,我國的航天實力薄弱是有目共睹的,為此科研人員集思廣益為建成北斗規劃了一幅藍圖。

北斗衛星

實際上,在基礎全無的境況下,我國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過程中採取了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是通過最初的北斗一號系統驗證中國的衛星導航技術,最終不負眾望我國建成了雙星有源定位的試驗系統;第二步建成了由14顆衛星組成覆蓋亞太的北斗二號區域導航系統,當時我國就能利用該系統實現精準打擊;第三步就是我國最新完善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6年從無到有的變革,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決心。現如今,北斗三號已經正式開通,對我國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北斗三號能夠滿足國家安全與現代化社會運行的需要,還能為其他全球用戶提供連續、穩定、安全、可靠的服務;其次,發展衛星導航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有著衛星在天上幫忙,不管是民用還是軍用領域都能得到更大的發展;最後,北斗還能夠深化國際合作,與其他國家共享衛星導航發展成果,提高導航系統的綜合應用效益。

北斗全球網模型

說起來,北斗的建設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坎坷,就拿其中起著核心作用的原子鐘來說,研製初期時我國原本打算從國外進口,但是當時外國對我國的航天事業已經展開打壓行動,國外的技術封鎖成為制約北斗建設發展的最大瓶頸。不過這一難題僅被科研人員耗時兩年就攻破了,而更讓人驚嘆的是,一般的原子鐘精度為10萬年差一秒,而北斗所運用的原子鐘的精度已經提升到300萬年差一秒。不止原子鐘,現如今北斗導航衛星單機和關鍵元器件國產化已經達到100%。可以說,關鍵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就在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的當天,北斗三號總設計師林寶軍也說了令人激動不已的一番話。他表示:從無到有,從區域到全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現了真正的跨越式發展。目前北斗團隊已經開始為下一代導航衛星繼續奮戰,未來既要讓廣大用戶對北斗用得放心,還打心底相信和喜歡北斗。

林寶軍

此外,北斗的目標並不止步於此,未來等到了2035年,我國將建成以北斗系統為核心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體系,進一步提升時空信息服務能力,能夠讓北斗更好地造福全人類。(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