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省們,為什麼這麼難?

2020-09-21     地產情報站長

原標題:高考大省們,為什麼這麼難?

現在的教育,講究的是從娃娃抓起。從早教開始,到為孩子買學區房,再到課外班補習,大眾對於教育產品的投資,最終都會落到高考這個點上。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高考報名考生人數達1031萬人,而本科錄取率只有42%左右。

作為「高考大省」之一,河北的處境一直很尷尬——在河北境內,沒有一所985或211院校,唯一一所掛著「河北」名頭的雙一流院校河北工業大學,還建在天津。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懷來校區正式開建的消息引發了熱議,網友們紛紛表示,河北「終於迎來985」。然而,北理工「落地」真能改變河北的高考難題嗎?

您可別逗了。

01

提起河北的學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衡水中學。在河北省內,衡水中學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和它聯繫在一起的關鍵詞,是「軍事化管理」和「高強度學習」。放到時下,可能還要再加上一個新詞——「內卷化」。

所謂「內卷化」,簡單說就是內部競爭。由於個體所分配到的資源越來越少,只能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獲得與原來同等的回報。而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內卷只會讓競爭越來越激烈,甚至形成惡性循環。

倘若不是沒得選,沒有人願意主動趟入內卷化的渾水裡。

就像衡水中學,雖然在教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世人對它一直褒貶不一。其實衡水中學只是當今教育的一個縮影,往遠點兒看,幾個高考大省各有各的痛,各有各的內卷化。

2020年,全國共有1071萬人參加了高考。其中,復讀生的人數為242.2萬人,占總人數的22.67%。換言之,每100個參加高考的考生里,就有22個復讀生。應屆生和往屆生一起擠著過獨木橋,共同在內卷化的環境里越陷越深。

發展到極致的可能要數河南,在「2020年高考復讀生人數」統計中,河南2020年的高考報名人數為115.8萬人,其中復讀生人數為46.75萬人,占總人數的40.37%。

河北的復讀生人數也不少,2020年復讀生有16.86萬人,占到高考總報名人數的26.98%。

回看10年前,2010年河南共有95.24萬考生報名,其中復讀生人數為34.7%。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的是,復讀生的比重正在越來越高。這些人里不乏高分考生——因為沒有考上名校,於是選擇了復讀。

02

我國高校資源分布不均,這是明擺著的問題。以河北為例,省內重點支持的大學是燕山大學和河北大學,現在仍在向一流大學「進軍」。而省內唯一一所雙一流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卻建在了天津。

在高校資源的困窘上,河北並非獨一份,中西部省份的處境更為尷尬。137所「雙一流」大學裡,中西部省份合計不到50所。其中,河南、山西、內蒙古、江西、廣西、貴州、雲南、西藏、青海、寧夏均只有1所211大學。一般情況下,人口大省的高考內部競爭,一定會遠超於其他省份。因此,「高考移民」也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

今年高考結束後,「西藏學區房」的概念又被炒了起來。很多房產中介鼓吹,西藏每年只有2萬多人參加高考,競爭壓力小,而且錄取分數上也相對較低,「孩子只需要買房落戶到西藏,就可以輕鬆實現985、211的夢想」。

在「買西藏高考房,圓孩子重點大學夢」「擁有西藏學區房,清華北大輕鬆上」和「西藏學區房高考直降100分」的廣告詞背後,是高考大省家長們的普遍焦慮。

西藏教育資源雖然相對薄弱,但考生數量也少,因此每年的錄取率實際並不難看。

西藏的情況,與高考大省截然相反。河南、河北等高考大省,教育資源並不一定明顯領先於其他省份,但報考人數卻遙遙領先,而且省內高校又少,這三點結合起來,最後就會造成一個結果:復讀生增多,內卷化加重。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大眾會將夢想寄托在名校上了。因為本省高校的教育資源,一般都會傾斜本省的考生。所以北理工在懷來落地,家長和學生們才會歡欣鼓舞。這背後,是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

只不過,北理工校區在懷來落地,並不意味著增加在河北的招生名額。河北多年來的高考難題,並不能簡單因為一個高校分校區落地而改善。

03

無論是高考還是高校,最後立足的點都是城市未來的發展。

很多人報考大學最先看的是城市,其次才是學校和專業,因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可能決定考生在4年後的去留。

以深圳大學為例,985、211的榜單上都沒有它的名字,然而憑藉著深圳一線城市的地緣優勢,以及近幾年深圳政府的大力扶持,深圳大學的排名扶搖直上,甚至超過了不少211和 985大學,錄取分數也是高得出奇,多省錄取分數超過620分。

反觀河北,2019年的GDP為35104.5億元,名義增量-905.8億元,名義增長率-2.52%。經濟上的對比,似乎也昭示著高考背後的奧義。和樓市一樣,和人相關的問題,背後的邏輯歸根到底往往都是經濟。

我們反過來看,或許能從城市房價中找到些蛛絲馬跡。

隨著北方城市房價的普遍回落,深圳、杭州等城市的房價進入上行階段,前幾年的「人才流入是房價上漲的根本緣由」似乎有了支撐的證據。早在2017年,百度地圖曾經發布中國城市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所調查的49個城市中,深圳、廣州等城市位列前茅。

從那些房價上漲的城市來看,具有強吸引力的城市18-34歲常駐人口占各自總流入常駐人口的很大比例,也正是他們源源不斷的需求,支撐起了高房價。而這群人是什麼人呢?多是從大學步入社會的那一批青壯年。

2016年北京市教委宣布,「十三五」期間北京將不再擴大教育辦學規模,在京高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積、不再校內擴建,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屬高校通過整體搬遷、辦分校、聯合辦學等多種方式向郊區或河北、天津轉移疏解。然而在接受採訪時,很多學生對轉移校區表現得並不情願。

通過高校搬遷、落地分校,河北可以承接北京大量的教育資源。但如何將這些高校學子留下來生根發芽,還是一個長期的難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uw_hsXQBd8y1i3sJ3pV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