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本季熱點雲登錄迎來最後一期啦!
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在這個本該煽情的場合,一場精彩刺激的 「人機大戰」意外展開——
據前方後浪小記者發來報道, 人類陣營以熱點雲登錄「三巨頭」為首,與雲嘉賓、雲觀眾一起組成戰隊,而他們的對手是單槍赴會、以一敵十的 人工智慧。
大家不必擔心,這場「掰頭(battle)」是非常和平友好滴,決鬥、摔跤、相撲……諸如此類的比賽方式——
並沒有發生!
至於真正的 「人機大戰」是如何進行的?嘿嘿,在這裡我先賣一個關子,大家不妨參考這個視頻聯想一下:
用東北話嘮嗑的掃地機器人
會說東北話的掃地機器人大家見過嗎?好傢夥,咱們嘮嗑都不一定嘮得過它!
掃地機器人:
其實這款裝載了語音包的掃地機器人,僅僅是我們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中不起眼的冰山一角。而談及科技發展,當然不能不提我們深圳這座「科技之城」。
大家應該還記得7月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深圳發射了一顆亞太6D衛星, 命名為 「深圳星」。這顆衛星將以中國為核心,面向亞太地區提供全地域、全天候的衛星寬頻通信服務,以後不管我們是在輪船上,飛機上,還是高鐵上,都可以使用高速的網絡信號了。
而大家也許還不知道的是,這幾年深圳已經有四五顆衛星發射上天。 把衛星的成本降低,讓將來每一個中小企業都可能發射屬於自己的衛星,是深圳遠大而踏實的夢想和目標。
生活在深圳這座城市,科技感和幸福感當然不僅體現在科技園區和先進實驗室的數量上,而更多是已然滲透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在新的時代,科技的能量與光芒點亮萬家燈火。
本周的深圳衛視熱點資訊訪談節目《熱點雲登錄》我們就來聊一聊人工智慧與信息技術,和「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爺爺」一起探討 在大數據時代里,我們將如何 「智見未來」。
從撥號上網到5G時代
網絡技術改變我們的生活
本期的幾位熱點雲觀眾年齡跨度可大啦,年逾古稀的方定順叔叔自豪地表示自己是最早的網民,97年就開始接觸網絡,在深圳之窗瀏覽新聞。作為老年協會的會長,方叔叔不但自己精通智能設備,也帶動同齡人接觸、熟練利用網絡技術。
年輕時寫書信讀報紙,退休後玩轉網際網路和家用智能機器,方叔叔就像「別人家的爺爺」,親身證明 老年人也能加入到科技生活中。
而年齡最小的 雲觀眾王錦宏同學接觸網絡時已經是2G時代,妥妥地贏在了網速起跑線上~熱愛鑽研無人機的他高中時期就在科技大賽中奪得一等獎, 科技幫助每一個好學的少年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十多年間,網絡技術取得長足的發展,如今5G覆蓋的地區網速甚至能達到140mb/s,是以前的整整280倍。
主持人王瀏芳對現狀也提出了新的考量——搜尋引擎帶來便利的另一面, 網絡技術是否會讓我們變得不愛思考了?
這個考慮和前段時間B站知識區對 「網際網路是否填平知識鴻溝」這個辯題的討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此以外, 熱點觀察員方家翊也提出了 網絡信息體量過大、真實性難以辨別的問題。
這……相信大家也深有體會吧!
#baidu看病,癌症起步#
雲嘉賓馬徐駿老師對這些問題做出了客觀理性的分析和解答——而這還只是第一個話題而已!強烈推薦大家收看今晚的節目,穩賺不虧啊!
大數據在生活中的運用
網絡技術快速發展,催生了一系列信息技術的產生, 大數據就是其中之一。
年輕一代的朋友對大數據可能有更切身的體會。 熱點觀察員方家翊提到了飯圈文化中的「頂流」一詞,其實就是大數據的表現形式之一。金主爸爸在給藝人拋橄欖枝的時候就會參考這些流量、數據。
甚至在影視創作中,劇情也會根據大數據調整。 主持人王瀏芳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大數據對商業決策造成的影響。
雲嘉賓馬徐駿提醒大家不要過於相信和依賴大數據。
是的,大數據並非無所不能。就如紙牌屋的成功被標榜為大數據成功的範本,而實際上,同條件打造的其他劇毫無水花。我們不應該被倖存者偏差影響而追捧大數據,誇大其作用。
它可以打輔助,但飽含真情和人性的創作本身應該高於冰冷的數據,不是嗎?
當然啦,大數據在生活中更多領域的運用還是給我們帶來了過去難以想像的便利。
雲嘉賓周聰舉例提到了疫情期間的健康碼。如果沒有健康碼,我們每天身上要攜帶多少自己何時到過何地的證明,要經歷多少人工的排查,耽誤多少時間,提高多少風險,拖慢多少「深圳速度」?在大數據時代下應運而生的健康碼,無疑是雪中送炭。
大數據下的網絡安全
從前有一個男孩子,有一天他走在路上,路過幾個女生,她們正在熱火朝天地討論娃娃裙。
後來,這個男孩子在網購的時候,發現「猜你喜歡」欄推薦了娃娃裙。好奇心驅使下他點開一條裙子的連結。
再後來,他的網購APP首頁被各種各樣的裙子占領。
故事的最後,這個男孩子變成了一位女裝大佬。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大數據帶來高度便利的同時,無可避免要以犧牲一部分的個人隱私為代價。
圍繞這個話題,我們「三巨頭」、雲嘉賓和雲觀眾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你是否也對 大數據下的網絡安全懷有隱憂呢?
記得今晚準時收看節目,嘉賓們介紹了不少實用的方法來幫助大家保護好個人隱私哦,千萬別錯過!(震聲)
信息繭房是偽命題
還是真擔憂?
這這個問題上, 熱點評論員余治國和 雲嘉賓馬徐駿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場面一度十分……可愛:
熱點觀察員翊翊子:
信息偏食問題究竟是不是大數據算法造成的呢?信息繭房在網際網路時代出現之前是否已經存在呢?
帶著你的答案,和雲觀眾一起加入今晚的討論吧~
「 人工智慧 」
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
隨著網絡和大數據的發展,人工智慧進步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
就在最近, 全球第一首由人工智慧作曲並演唱的歌曲發布啦,節目現場我們也欣賞了這支MV, 熱點觀察員方家翊表示:
各個都是「大窩扣(vocal)」,唱跳俱佳,這些人工智慧可以組隊出道啦!
欣賞完人工智慧的演出,興奮的翊翊子還提議要和手機里的人工智慧Siri來一場智慧的較量、詞庫的「掰頭(battle)」——成語接龍。 (原來「引戰」的是你!)
彈幕:正片開始!!
「三巨頭」+雲嘉賓+雲觀眾,十個人對打一個人工智慧,看起來是人多勢眾,但Siri相當於一個靈活的集成網絡,而這場 「人機大戰」事實上是十個人的知識儲備對戰全網的成語詞條。
那麼最後這場「人機大戰」的獲勝者究竟是誰?
人類與人工智慧,你pick的是哪個陣營呢?
【星觀點】
人工智慧將會趕超人類智慧嗎
經過了精彩刺激的「人機大戰」,大家都感到現在人工智慧的知識儲備已經遠超想像。
本期我們要探討的星觀點就是: 你認為人工智慧在未來將會趕超人類智慧嗎?
年紀最小的 王錦宏打了三顆星,他相信人工智慧在未來一定有趕超人類智慧的一天。
而另一位 雲觀眾黃羿作為智能科技公司的商務經理,從當局者的角度給出了零顆星,認為人類會給予很大的限制和關注,時刻警惕不讓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智慧。
其他幾位雲觀眾和嘉賓們也從不同角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但殊途同歸的結論是,我們堅持同樣的方向:
沒有人能斷言未來的樣子, 科技進步固然令人欣喜,但造福於人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關乎我們幸福的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人心的選擇。
話說回來,我們《熱點雲登錄》的「雲」概念,也是科技進步、網絡技術發展的可愛產物呀~
好啦, 今晚21:20深圳衛視《熱點雲登錄》我們不見不散哦!
編審 | 張丹 主編 | 王艷丹 責編 | 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