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和東契奇不一樣的「持球之道」!體系核心如何決定球隊上限?

2020-01-01     理性說籃球

「35歲生日快樂,我的兄弟詹姆斯!然後你能不能回歸得分,別再追求那麼多助攻了?」雖然看似是一句玩笑話,但保羅此前對詹姆斯的這句生日祝福,卻似乎暗含著一番道理。

在今天雷霆以106-101逆轉擊敗獨行俠的比賽中,保羅也親自詮釋了這個隱藏的道理,面對新時代的「持球強點」東契奇,保羅在關鍵時刻投進一記中距離跳投,直接殺死了比賽,而東契奇此後卻尷尬地貢獻了一次失誤和一次打鐵,最後只能掩面接受失利的痛苦。

同樣全場貢獻7次助攻,保羅和東契奇作為球隊體系核心的理念卻截然不同,這一老一小的「持球之道」,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區別呢?

迎接新時代的傳統控衛,保羅已成功蛻變

截至目前,在聯盟助攻榜的前五名中,只有盧比奧和特雷-楊是純後衛出身,剩下的像詹姆斯、東契奇和西蒙斯都是有著前鋒身高卻主打控衛的異類,其中詹姆斯更是以場均10.8次助攻穩穩占據著助攻王的寶座,在小球時代,助攻仿佛不再是傳統控衛的專利。

而一直被冠以「傳統第一控」稱號的保羅,本賽季場均助攻已經下滑到了生涯最低的6.5次,我們都說控衛是越老越妖的,曾經的基德和納什都在35歲的年紀保持了不錯的助攻數據,那麼為何身體素質更加出色的保羅卻下滑如此嚴重呢?

事實上我們都被這個數據矇騙了,保羅本賽季的個人使用率只有21.9%,創造了生涯第二低的紀錄,但是他在進攻端卻打出了60.2%的真實命中率,其中禁區命中率高達81.8%,中距離兩分球的命中率則是52.9%,雖然場均16.6的得分並不出色,不過雷霆隊的戰績卻是漂亮的18勝15負,出人意料地排在了西部第七的位置。

這些數據都說明了保羅已經從一名傳球至上的控衛逐漸變成了進攻端的尖刀,在個人得分和幫助隊友得分之間找到了一個相對適合的平衡點。

在對陣獨行俠的比賽中,保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也不是他的傳球有多麼出神入化,而是在個人進攻上的無解,面對任何防守都可以找到辦法將球投進籃筐的驚人能力,全場僅僅得到17分的他,第四節獨砍13分,一舉擊潰了年輕的牛仔們。

——比賽還剩4分32秒,保羅頂弧持球,藉助亞當斯的高質量掩護,他連續胯下運球擺脫了防守人,突破到罰球線附近一記急停跳投命中將比分追到了90-94。

——終場前1分59秒,保羅左側底線持球面對芬尼-史密斯的防守,在佯裝突破的動作下,一記果斷的大幅度後仰三分出手命中,將比分縮小到只有2分!

——趁著火熱的手感,殺紅了眼的保羅突破東契奇,在對方並未失位的情況下,空中摺疊拋投命中,隨著獨行俠投籃不進,保羅最終穩穩投進一記後仰中投為比賽蓋棺定論。

其實比賽就是這麼簡單,職業生涯總共4次加冕助攻王的保羅不斷摸索,當初和庫里的持續纏鬥也令他明白了,在進攻至上的小球時代,持球點在關鍵時刻只需要不斷得分就夠了,並不用刻意去為隊友創造機會,過多的助攻反而令自己失去了進攻端的堅決。

如今這個「助攻下滑」的保羅更加成熟,更加可怕,同時他非常懂得合理分配自己全場比賽的體力,在隊友實力並不弱的條件下,以自己出色的關鍵球能力決定了球隊所能達到的上限,確實配得上所有的溢美之詞。

大包大攬的虛假繁榮,東契奇更需要穩健執行

小球時代的不斷發展令球員的個人數據都出現了大幅度的膨脹,而東契奇無疑就是代表人物之一,從新秀年開始,他就展現出了自己全能的身手,本賽季更是以場均28.8分9.5籃板9助攻的豪華數據直接成為了常規賽MVP的候選熱門,在助攻榜上也雄踞第三。

不過在東契奇因傷缺陣期間,獨行俠卻連續擊敗了雄鹿和76人等聯盟一流強隊,等到他復出之後,球隊反而連續輸給了湖人和雷霆,目前暫時陷入了兩連敗的窘境,雖然這其中有波神未能上場的因素,但是面對大好局面被雷霆逆轉,確實體現出了東契奇不夠穩健的一面。

從技術特點上來看,東契奇擁有小前鋒的身高,卻始終把持著大量的球權,和詹姆斯、哈登等大包大攬的球星是一個類型的,個人使用率上,東契奇高達36.9%,和哈登的37.6%幾乎不相上下,因為他的存在,讓陣容實力相對平均的獨行俠始終保持著「眾星拱月」的態勢。

另一方面,東契奇幾乎掌握了所有的進攻技術,因為體系賦予了他大量的持球權,令他能夠在個人進攻和助攻隊友之間隨意做出選擇,理所當然地造就了非常全能的數據。

不過從不多的比賽樣本中還是可以看出,東契奇面對壓迫式的防守依然沒有更多的辦法去解決問題,先是受困於快船隊鐵索橫江的「死亡纏繞」,全場14投4中輸掉比賽,日前又被湖人隊成功復仇,全場只有14投5中,三分球也慘澹掛零。

本場比賽遇上帳面實力更弱的雷霆,東契奇失去了壓迫式防守的束縛,全場比賽瘋狂出手29次,但是只命中了了其中的12個,關鍵時刻手握著可以反超比分的機會,表現卻令人大失所望,和保羅殺人誅心的進攻相比,東契奇好看的數據確實不值一提。

NBA是一個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聯盟,所以獨行俠本賽季的強勢崛起,外界也習慣性把功勞歸結於東契奇一個人的飛速成長,認為他就是下一個詹姆斯般的人物,是聯盟未來的門面擔當。

不否認東契奇很出色,但是他的數據更像是一種自然現象,而不是絕對能力的體現,他的背後有卡萊爾這樣的戰術大師,身邊也有波神、塞斯-庫里等優秀的隊友,他如此大包大攬式的風格只能決定球隊的下限,而無法幫助球隊在更高級的舞台取得關鍵性的勝利。

因為他的出彩數據,在未來必然還會遇上更多的針對性防守,而如何在個人大量持球的情況下,於進攻和傳球之間做出更加堅定的選擇並且穩健執行則成為了當務之急,一如現在成功蛻變的保羅。

持球核心如何才能決定球隊的上限?

其實本場比賽保羅和東契奇不同的「持球之道」恰恰也是很多球隊的核心球員所面臨的難題,詹姆斯當年也曾經因為自帶體系必須大量持球,而導致了和很多球星打法不兼容,近幾年的哈登更是因為個人持球過多,導致了在季後賽找不到平衡而頻頻被淘汰。

一支球隊需要進攻發起點,但絕對不是「球霸式」的發起點,這幾年的金州勇士隊能夠橫行聯盟,恰恰依靠的就是助攻不怎麼出色的庫里,他是持球推進者,但從不黏球,他是絕對的進攻核心,但從來不會讓隊友們站著看自己打,而上賽季成功拿到總冠軍的洛瑞也是這種「能夠持球卻從來不黏球」的代表人物,關鍵時刻更是能夠一劍封喉。

所以現在的保羅才會不斷向正確的模式進化,「持球點需要助攻多」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他們在全新的時代更加需要參與到直接的進攻當中,就像當初「禪師」傑克遜所說的,一場比賽的數據就像一塊蛋糕,應該是每個球員根據需求來分配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而不是某個人因為在體系中權力更大,最終拿走了本屬於隊友的那一份。

如果持球點能夠根據隊友的特點從自身出發做出合適的改變,同時在球隊真正需要自己的時候,能夠擁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挺身而出,讓得分和助攻數據產生於自然而非刻意,最終才能造就贏球的結果。

當然,35歲的保羅畢竟比東契奇多走了十幾年的路,東契奇也還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和摸索,但可以肯定的是,東契奇目前這種大包大攬的持球打法可以讓他創造足夠多的數據紀錄,但是很難同時令球隊在季後賽走得更遠,畢竟籃球還是五個人的運動,詹姆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隨意複製的。

相信在連續輸給詹姆斯和保羅這些「持球領域」的老前輩之後,東契奇也會根據自己的打法不斷做出改進,幫助獨行俠成功突破那可望不可即的理想上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ujYIYW8BMH2_cNUgZ_4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