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十大愛情故事之最是心心相印的愛情錢鍾書與楊絳

2019-11-11     萌小糸說歷史

最是心心相印的愛情:錢鍾書與楊絳

錢鍾書、楊絳和他們的女兒錢媛。1932年,錢鍾書在清華園認識了無錫名門才女楊絳,一見鍾情,第二年,錢鍾書與楊絳便舉辦了訂婚儀式。楊絳先生回憶說:「默存和我的訂婚,說來更是滑稽。明明是我們自己認識的,明明是我把默存介紹給我爸爸,爸爸很賞識他,不就是肯定了嗎?可是我們還顛顛倒倒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默存由他父親帶來見我爸爸,正式求親,然後請出男女兩家都熟識的親友作男家女家的媒人,然後再蘇州某飯館擺酒宴,請兩家的至親好友,男女分席。因為我爸爸生病,諸事從簡。」 據說這個書生氣十足的清華才子,在家裡對楊絳關懷備至,錢鍾書每天早起做早餐,這個傳統一直到老。

錢先生在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別是在科學地揚棄中國傳統文化和有選擇地借鑑外來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錢鍾書以一種文化批判精神觀照中國與世界。在精熟中國文化和通覽世界文化的基礎上,錢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總是表現出一種清醒的頭腦和一種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也不盲從任何一個權威。他畢生致力於確定中國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宮殿中的適當位置,從而促使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學藝術的總的格局中去。為此,他既深刻地闡發了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蘊和獨特價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歷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評中國人由於某些幻覺而對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橫掃了西方人由於無知而以歐美文化為中心的偏見。錢先生對於推進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人了解西方的學術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1935 年 7 月 13 日,一場特殊的婚禮在蘇州廟堂巷舉行。

這是當年最熱的一天,新郎、新娘都穿上了正式的禮服。新郎穿的是黑色西裝,因為太熱,西裝上的白色領圈被汗水浸得又黃又軟。結婚照上,每個人都大汗淋漓,顯得狼狽不堪。

領圈被汗水浸透的那位新郎,正是錢鍾書,新娘是楊絳。

兩人對婚禮的這一幕記憶猶新,錢鍾書甚至把它寫進了《圍城》中。

那一年,錢鍾書24 歲,楊絳 23 歲。

錢鍾書在《圍城》中將婚姻比作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

可他和楊絳卻是例外。

許多年前,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楊絳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鍾書當即回應:「我和他一樣」。

楊絳答:「我也一樣。」

自那時起,他們只有生死,再無別離。

錢鍾書與楊絳夫婦都是我國著名的學者和作家。他們做到了"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做到了珠聯璧合,相濡以沫,更重要的是做到了在平凡中品嘗幸福。有一本《錢鍾書與楊絳》再現了這對文壇伉儷幾十年生活、愛情與創作的全貌,向我們完美詮釋了二老的前塵往事。

《聖經》里有這樣一句話:「有的時候,人和人的緣分,一面就足夠了。因為,他就是前世的愛人。」

楊絳和錢鍾書恰恰就應了這句話。

1932年,楊絳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了錢鍾書,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初次見面錢鍾書便急切地澄清:「外界傳說我已經訂婚,這不是事實,請你不要相信。」

楊絳也緊張地說道:「坊間傳聞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門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說費孝通是我的男朋友,這也不是事實。」

錢鍾書被她「頡眼榮光憶初見,薔薇細瓣浸醍醐」的淡雅別致所深深吸引,楊絳覺得他眉宇間「蔚然而深秀」。

一見鍾情定終身,真實地發生在了他們兩人的身上。這一遇,便是66年的陪伴。

錢鍾書和他的夫人代表了理智誠實的文化理想,在有時令人不堪忍受的環境下保持了廣度非比尋常的人文主義視野。和很多中國現代知識分子一樣,他們也在戰亂和政治運動中寫作和工作,但他們身上帶有的兩種品質,把他們與其他一些人區別開來。

其中之一是他們純然的天賦,正如錢鍾書的散文、小說、重要作品,以及楊絳的舞台劇、小說、散文、翻譯藝伎回憶錄所證明的那樣。另一個是他們對文學和家庭共同的奉獻和專注,這幫助他們難能可貴地保持了與當代政治的精神隔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uYbMWG4BMH2_cNUgcJ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