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10點,為防禦超強颱風利奇馬,中央氣象台已發布最高級別的颱風紅色預警。衛星雲圖顯示,利奇馬已進入東海大陸架。
警報發出時,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浙江沿海全面起風,溫州、台州、寧波沿海最大陣風均已達12級。
根據超級計算機集合分析顯示,利奇馬已鎖定浙江,8月9日夜間或10日凌晨,最大可能在溫州市區到台州市區之間登陸。
距下游甌江入海口約2公里,正在施工期的溫州甌江北口大橋位於利奇馬侵襲正面,關係到生命財產安全和工程品質的嚴峻考驗突如其來。在未來的關鍵的12個小時中,大橋項目部將要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呢?
《橋樑》雜誌微信公眾號聯繫正在一線指揮應急預案的項目部負責人,得知1260名項目施工人員、12艘船隻按照部署從現場撤離,分別進入4個安置點。
項目部組織值班人員24小時巡視,同時在收悉利奇馬颱風可能對工程建設造成影響後,召開多次專題安全部署會議,邀請大學教授為安全監管員和施工人員講授安全注意事項,在人員的安全意識上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同時在應急防颱機制上,項目部在4個方面進行了部署:
1、成立防颱應急小組,並在應急小組下設辦公室,作為應急處置工作的辦事機構。
2、制定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定時對各關鍵區域進行巡查,發現險情,立即彙報。
3、對現場的防颱部署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對需加固的大型設備、臨時建築進行梳理,定人、定責,做好防颱措施。
4、保障生命安全,安排全體人員撤離現場併購置分發應急物資。
甌江北口大橋是國家高速公路G15W3(寧波-東莞)和國家公路網規劃中新增G228國道(丹東-東興)在溫州市境內跨越甌江的重要過江通道,是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和南金公路兩大項目的控制性工程。
這座大橋是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多塔連跨懸索橋結構體系取得創新突破,首次在典型海區環境中採用超大型沉井基礎,同時也是首個採用「BIM+網際網路」技術進行全壽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橋樑工程,成為交通部綠色公路示範工程、省交通廳品質工程示範工程。
根據氣象機構的測算,利奇馬很可能以強颱風上限的強度登陸溫州或台州(15級),若成真,將超過雲娜成為台州有氣象紀錄以來的最強颱風,或次於桑美成為溫州歷史上的第二強颱風。更何況,利奇馬的體型要大於雲娜,更遠大於桑美,所以不管怎樣,甌江北口大橋這座尚未完工的大橋都將不得不面對這場劇烈的狂風、暴雨、大潮的挑戰。
此時此刻,當利奇馬肆虐的步伐正在臨近甌江北口大橋,我們在得知項目施工人員和船隻已經安全轉移並妥善安置的同時,作為橋樑人,我們為大橋送上發自內心的祝福:
浙江加油!
甌江北口大橋加油!
本刊記者 / 盛超 穆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