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摘得「國際花園城市」啟示:看得見的「詩城」濟南 摸得著的古城「肌理」

2019-12-14   無線濟南

當地時間12月13日下午,第19屆國際花園城市競賽正式在義大利落下帷幕。泉城濟南從激烈的賽道中強勢突圍,最終榮獲「國際花園城市」大獎。同時獲得「環境保護與綠色經濟」唯一單項獎。

據了解,「國際花園城市競賽」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涉及城市人居環境管理、生態建設、資源利用、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重要議題的國際競賽。自1997年由國際公園協會及聯合國相關組織創辦以來,已在各國成功舉辦18屆全球總決賽,得到了聯合國各機構、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的廣泛認可,被譽為「綠色奧斯卡」。

榮譽過後,一起來看泉城濟南如何美得驚動世界,最終奪得「綠色奧斯卡」。

在決賽的競技場上,濟南面對的是維也納、里斯本、布誼諾斯艾利斯這樣的世界名城。而最終奪得「國際花園城市」桂冠,這無疑是對濟南在城市建設發展過程的肯定,近些年來,濟南的城市空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而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在今天煥發新的光彩。

記錄時代音符

塑造「活著的城市記憶」

1904年,濟南這座歷經千年風雨滄桑的古城,迎來了城市發展史上堪稱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那就是自開商埠,從此掀開了濟南近代,對外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歷史篇章,也打開了濟南人了解世界的一扇窗。

1895年電影誕生,濟南自開商埠之後,第一家電影院出現在經三緯二路路口,取名「小廣寒」。經過幾年的改造,如今的小廣寒電影院舊址,已經恢復了當年輝煌時的模樣:巴洛克式建築的原貌,弧形的「臉面」、四個平圓券窗子、頂部呈疊落的曲線狀山尖、再加上下半部分的舊青石牆面,門臉上方大大的標誌性數字「1904」,這一切都告訴著人們這座建築長遠的歷史。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濟南一直在留意著城市的記憶。濟南將保護工作劃分成了歷史文化遺產區、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及傳統風貌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及優秀工業遺存、泉水文化景觀及泉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優秀傳統文化六個保護層次。芙蓉街—百花洲和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是濟南古城現存的保留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傳統特色地區。

在2019年濟南開發了泉水書房,通過「山泉湖河城」結合漢字元素,對泉城文脈進行梳理,用書香喚起人們的記憶。濟南正在力爭讓泉水書房成為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排頭兵。

目前,濟南市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43個,濟南及時為代表性傳承人申請國家、省、市專項資金支持,市裡每年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工作提供8000元/年的資金支持。

9月份,2019全國非遺曲藝周在濟南拉開帷幕。素有「曲山藝海」美譽的泉城濟南再一次與曲藝相逢,泉城市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曲藝帶來的藝術享受。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也來到了濟南,劉蘭芳對於濟南的曲藝氛圍印象非常深刻。在演出中,她主動當起了濟南的代言人:「(濟南)不但山水好,出人才,不管是高元鈞先生,還是馬三立、侯寶林等等,都在這兒獻過藝,為什麼呢?這是大碼頭,是培養曲藝人才的基地。」

事實也正是如此,濟南在非遺傳承方面一直不曾鬆懈,不停地搭建非遺展示的平台。組織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在春節等重要節慶日,開展形式多樣的非遺主題活動。戲曲作為重要的傳統文化,濟南深入實施戲曲進校園活動。據悉,到2020 年,濟南將實現戲曲進校園常態化、機制化、普及化,全面實現全覆蓋。

在2013年濟南市啟動了工業遺產保護研究項目。用5年多時間,建立了歷史建築保護庫共356處,工業遺產庫共110處,並制定了三種保護和再利用模式。

此外,通過搭建濟南「城市文創空間」平台和舉辦首屆旅遊文創設計大賽,濟南市有力促進了文創事業的發展。首批10家「城市文創空間」落戶濟南泊寓,成為青年創客的聚集空間,文創項目的孵化空間,文創產品的展示空間。

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在調研中多次強調,歷史文化古街區的打造要精心精細,要十分注意古城肌理、歷史文脈、城市底蘊的保護和傳承。

一年四季 各具風格

70%以上建築看得見山上綠色

濟南已由過去的「讓濟南了解世界」,變為現在的「讓世界認識濟南」。2018年,濟南被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評定為「世界二線城市」,進入「亞洲城市50強」。山東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多次強調,要提升建設標準,按照「水清、岸綠、河暢、景美、宜游」目標,全力打造人水共享的城市環境。

「山、泉、湖、河、城」相互融合的泉城濟南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天下第一泉」風景區聞名海內外。目前,「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工作正穩步推進。

此外,通過「拆違拆臨、建綠透綠」,濟南市建綠透綠竣工面積達469.93萬平方米,共建成各類綠地4166處,建成口袋公園370處。

在濟南市中區郎茂山三區5號樓東側路邊,就有一處口袋公園,時不時有看孩子的市民帶著小朋友在這玩一會,要是到了傍晚,坐在小公園裡聊天休閒看孩子的市民就更多了。

「雖然面積不大,但對於我們這種老舊小區,能有這麼個地方來玩玩,看孩子,就非常好啊」。李廣英老人就住附近,樓外街邊的口袋公園,成了她每天必去的地方,無論是買菜路過歇歇腳,晚上出來乘乘涼,或者是孩子在這兒蹦蹦跳跳一會兒……總之,這個小公園已經是李廣英老人每天必須「打卡」的地方了。

天下泉城客戶端記者了解到,2018年,濟南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13.22平方米。鼓勵立體綠化,倡導節約型園林建設,2015至2018年,屋頂綠化面積增加了8.7萬餘平方米。此外,通過山體綠化,濟南實現了70%以上的建築能夠看到山上綠色景象。

2018年,濟南啟動了長183公里的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建設。建成後,黃河將成為濟南市城中河,黃河及灘涂將被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國家濕地公園。據了解,濟南已建成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稱區、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森林公園五類自然保護地達到了80處,全市現有濕地面積27713.49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2.71%。

2017年,濟南啟動全域燈光亮化提升工程。打造了陸線步行游——夜逍遙,用休閒步道串聯起大明湖、趵突泉、五龍潭等泉水公園節點;水線坐船游——」泛舟行「,在護城河和大明湖內乘船游賞,觀27座橋,看19處泉;以及綜合試聽體驗水秀——明湖秀,成為了海內外遊客來到濟南必打卡的網紅景點。

「濟南的一年四季有各具風格的美,生活在這座城市,徜徉在這座城市,就會感覺到這座城市的美麗。」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在2019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上如此感慨。

聯合國原副秘書長、美國卡內基國際事務倫理委員會執行主任扎諾斯·帕茲托在來到濟南出席論壇時也曾表示:「感覺濟南是一個獨具魅力、充滿活力的城市,希望今後能夠跟妻子一起來濟南度假,更加希望濟南能夠保持它的美麗與純真,打造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