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期間,電動自行車火災頻頻發生,其中,有人為的因素,也有電池質量的因素,但歸根結底,還是脫離了規章制度,因此,火災不難防,重在守規章。
為此,前段時間,南京市下達了整治非機動車違規充電、違規停放的通知,以及江蘇省開展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百日整治」專項行動,即使如此防火抓安全,但卻有一樣讓人防不勝防啊!
那就是舉報!
事情是這樣的,近日,江蘇蘇州某地市場監管部門收到群眾舉報,某電動車維修店存在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的行為。
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趕到進行調查,確認該電動車維修店確實存在非法增加電池容量、改裝車輛外觀等違法行為,最終,監管部門對該經銷商處以2萬元罰款。
自7月份以來,江蘇、浙江、廣東等多地實行新的《電動車管理條例》,均對電動自行車拼裝、改裝等違法行為做了明確的處罰規定,據各地的市場監管部門檢查,已有多個商家被查處,但是被舉報,還尚屬首例,這也給眾多經銷商提了醒,遵守規章,守法經營才是賺錢的正規途徑。
不過,收到群眾舉報,也讓經銷商們細思極恐,這其中是否存在著惡性競爭,惡意舉報呢!
要知道,如今行業已經進入旺季,各品牌正加大力度在終端市場拼殺,然而,有些經銷商為了銷量增長,鋌而走險,「滿足消費者需求」,留住顧客,這種「需求」不值得提倡。一方面,深圳、海口等城市實行舉報有獎機制,鼓勵群眾舉報違法銷售電動自行車的行為;另一方面,競爭對手會趁機抓住「把柄」,惡意舉報。
不僅僅是電動自行車存在這種情況,電池圈也不例外,近日,天津一起廢鉛蓄電池環境污染案,就是收到舉報後查處的,據悉,該案舉報人將獲20萬元獎勵,是現行有獎舉報機制以來的最高獎勵。
不論是為了獎金,還是惡意競爭去舉報他人,都多少有些令人不齒,但主要原因還是被舉報人有了違法行為才導致的結果,也是咎由自取,因此,在全國範圍內整治電動自行車銷售亂象的大環境下,千萬別再走「捷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正規經營,就不怕突擊檢查,不怕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