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照顧一歲就癱瘓的女兒和病倒的公婆、娘家媽,威海的鄒愛芝撐起整個家庭的希望

2019-11-18     農村大眾

鄒愛芝與女兒在一起。

孩子對於母親而言,小時候是捧在手心裡的寶,長大後就是身上的小棉襖。但是對於威海市崮山鎮北虎口村民鄒愛芝來說,在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里,她卻無法像普通人那樣安享晚年,因為家裡還有個癱瘓不能自理的女兒需要母親的呵護。

51年以來,鄒愛芝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撐起了整個家庭的希望。在鄰居眼中,鄒愛芝是個不顧身體的「拚命三娘」;在家人眼中,她是孝老愛親、無私奉獻的好媳婦、好女兒、好媽媽。

不幸降臨 含淚承受

1966年,26歲的鄒愛芝滿心歡喜地迎來了小女兒鄒嫣芳。但不到一歲時,鄒嫣芳的一次高燒徹底改變了這個母親的命運。

高燒過後的鄒嫣芳,從活潑開朗變成不會坐不會爬,甚至連頭都抬不起來的癱瘓兒,尋訪各大醫院,醫生都束手無策。無數人勸她放棄,勸她逃離這個不幸的家庭。但看著年邁窮困的公婆,看著嗷嗷待哺的癱瘓女兒,鄒愛芝還是心軟了。她擦乾眼淚,一頭扎進照顧女兒的漫長歲月長河中。

無怨無悔 傾盡所有

女兒四肢無力無法獨自進食,每次做好飯,鄒愛芝就一勺一勺地把飯喂到女兒嘴裡,女兒吃飽了她才開始吃飯,51年來她從沒吃過一次熱乎飯;女兒特別怕冷,鄒愛芝晚上睡覺時一會兒就摸摸旁邊女兒冷不冷,半夜定時要幫女兒翻身,51年來她從來沒睡過一次囫圇覺;女兒生活不能自理,時不時會尿在床上,鄒愛芝無論寒冬酷暑,哪怕雙手腫脹疼痛難忍,她也從未抱怨、從不嫌棄,總能第一時間為女兒換好床單,51年來她從未好好歇息過一天。

不管自己有多累,不管身體多麼不舒服,只要女兒一喊媽媽,她立即爬起來照看女兒。女兒長大了,鄒愛芝也老了,現在的她再也抱不動女兒了,給女兒洗澡也只能是一點點的擦拭,原來十幾分鐘就能洗完,現在得忙活兩個多小時,女兒乾淨了,她的全身也濕透了。以前天氣好的時候,鄒愛芝都會把女兒抱到院子裡曬太陽。鄒嫣芳說:「有一次媽媽抱著我往院子走,結果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地上,腿上劃出了一道十幾厘米的口子,可還是緊緊地抱著我。」

不放心女兒一個人在家,半個世紀來鄒愛芝從沒出過一次遠門,甚至也很少走出自己家門口。她從不去鄰居家串門,從不去趕集,以至於10幾年前她第一次見到村裡的路燈時竟然不知道那是什麼!

絕地逢生 重燃希望

小時候,看見弟弟讀書寫字,鄒嫣芳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鄒愛芝發現後,就讓弟弟教她。她大部分時間只能躺著,媽媽就想了個辦法,把一塊木板掛在牆上,讓弟弟在上邊寫字教給鄒嫣芳。就這樣,鄒嫣芳認識了拼音,認識了越來越多的字。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她越來越喜歡看書。可家裡能閱讀的書籍少得可憐,一份報紙她愛不釋手,讀了一遍又一遍。鄒愛芝的日子過得清苦,四個孩子的巨大開銷加上雙方父母的贍養費用壓得她喘不過氣來。望著女兒渴望學習的眼神,鄒愛芝還是選擇了咬牙堅持。她省吃儉用,把省下來的錢為女兒買新的報紙雜誌。在媽媽的支持下,鄒嫣芳的閱讀量越來越大,漸漸地開始自己寫詩,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鄒嫣芳說:「能夠看書、寫詩,就像我有了第二次生命,這多虧了支持我的媽媽。」

鄒愛芝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中也影響著女兒價值觀的確立。2009年11月25日,鄒嫣芳與威海紅十字會簽訂了器官捐獻協議。她說:「我這一輩子浪費了社會太多的關愛,既然活著是大家的負擔,那麼死了以後總得為社會做點什麼,我想把器官捐給需要的人,又或者是捐給醫院用作研究,希望有一天醫生可以治好更多像我這樣的病人。」

撐起整個家庭的希望

鄒愛芝的丈夫是獨生子,結婚以後他們夫妻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為了維持一家八口人的生計,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鄒愛芝45歲時,公婆相繼病倒,照顧公婆和女兒的重擔全部落在了鄒愛芝的身上。面對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鄒愛芝絲毫沒有嫌棄,反而像照顧女兒一樣細心照顧婆婆起居,喂飯、洗澡、伺候大小便她身體力行。「那段時間真的挺難的,東邊炕上躺著女兒,西邊炕上躺著婆婆……」說著鄒愛芝悄悄地紅了眼眶。多年來,鄒愛芝把孝敬老人放在首位。每次做好飯,她習慣先喂飽婆婆,再喂女兒,至於自己,她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還沒來得及吃飯,就去給婆婆和女兒換洗床單了,這樣艱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半年多,直到婆婆去世。

鄒愛芝60歲時,母親得了腦血栓,她二話不說又把母親接到家裡。儘管她精心照顧,但一年半後母親還是不幸離世。在頂著巨大生活壓力的情況下,她相繼將兩個兒子的三個孩子撫養長大成人。現在,三個孩子一有時間就回來看望奶奶,因為他們知道奶奶是用命把他們拉扯大的。

鄒愛芝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照顧家人上,省吃儉用,幾十年來從沒去醫院檢查過身體。2017年8月,鄒愛芝突然摔倒,兒子們不顧母親反對強行把她送去醫院,檢查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腦瘤,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期,只能靠藥物控制。

就是這麼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51年來用辛勤的汗水和堅忍不拔的意志詮釋了「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的傳統美德!

農村大眾報通訊員 陶遵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ts7zgW4BMH2_cNUgLD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