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案例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由之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533篇原創文章
毫不誇張地說,你的職業化程度決定了你的晉升速度和上升空間。
有的人工作十年,還是原地踏步,被別人評價特別不「職業」。
而有的人,在職場上明顯比同齡人上升更快,你會發現,除了專業能力很強,這樣的人,都特別「職業」,跟他們打交道,會感覺非常舒服。
那麼,到底什麼是「職業」?
我職業生涯的第一課,叫做Professionalism(職業化),這門課讓我受益至今。
它讓我從踏入職場的第一天起,就養成了特別好的職業習慣。
今天,我也想把這些職業習慣分享給你,希望能幫助你在職場晉升的道路上,如虎添翼。
職業化的反面是本能化。
本能化,是你本人和你職業中的角色是同一個人;而職業化,是你能用職業的需求去重塑自我。
職場和生活是兩個非常不同的環境,在不同的環境中,你要用不同的角色來要求自我。
職業化的本質是通過尊重別人,從而贏得尊重,降低信任成本。
在職場中因為工作受委屈、鬧情緒,都屬於不職業化的行為。
職業化,是你在商業世界的教養。具體體現在當別人和你打交道的時候,感覺到非常舒服。
職業化問題背後的思維方式,是要永遠站在對方舒不舒服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所以,當別人覺得舒服的方式變了,你的行為方式也必須改變。
職場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計劃、任務、優先級,甚至自己的困惑。
如果別人正好有空幫到你,你可以選擇感激。
但如果別人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沒能幫你,也不要覺得這個世界傷害了你。
交流是職業化的重要部分,不同特性的溝通工具,溝通方式也不同。
電話和微信在工作中的使用頻率很高,但使用它們的職業化表現會有所不同:
電話交流,應該不斷說「對」、「是」,這是為了讓對方了解,你一直在與他同步;。
微信,則應該在說完「你好」後,直接以有事說事的心態,簡短地說清楚你想說的事情。
給對方足夠的自由時間,來選擇要不要回覆你,或者如何回覆你。
職場中,你和很多人可能只會通過郵件溝通,見字如面,一定得把自己收拾乾淨了。
郵件禮儀的第一步,是用正式的名字和總結性的標題。
其次,格式要簡單大方,統一字的顏色、大小、字體,學會善用分段標示閱讀邏輯,縮進體現層次關係,加粗來突出重點。
收到郵件應儘快回復,這代表著你的能力、效率以及對對方的重視程度。
認真對待職場中每次溝通,不管是向上級彙報還是組織更多人開會,提前做足準備工作,提高效率。
一個有效的高價值的溝通,要想辦法增加產出,得出更多的結論和共識,儘量減少大家的時間投入。
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在30秒內,清晰準確地向對方講明觀點的能力。
不僅因為對方時間有限,也能測試你是否真的理解自己在做的事。
想辦法講清楚自己的價值,在對方心裡種下一個大大的WHY(為什麼),讓對方主動願意給你更多時間進一步溝通。
職場遇到不同觀點時,職業化的表述應該是:有趣。
不要面紅耳赤、割席斷交。
因為職場中的很多分歧,其實不是事實問題。
事實是可以被證實或者證偽的東西;觀點則是無法被證明對錯的東西,它很可能只是不同的認知體系之爭,這種永遠難以說服對方。
時間顆粒度,是一個人管理時間的基本單位。
比如,比爾·蓋茨的行程表就以5分鐘作為一個基本的時間顆粒,王健林的行程則按照15分鐘來安排。
一個具備職業素養的商業人士,和別人打交道時,會懂得至少以30分鐘為單位安排時間,以1分鐘為單位信守時間。
千萬不能遲到,這是職業化的基本要求。
如果真的遲到,一定要非常誠懇地道歉,並且補償對方。
完全不把自己的承諾當回事,或者超出自己能力過分承諾,是職業化的大忌。
有些人喜歡說「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放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可是,第二天酒醒之後,自己說過什麼可能全忘了。
這種行為成性,只會損失別人對你的尊重和信任。
而信任,是你最大的資產。
職業化,就是商業世界的教養,這來自於對外的分寸感,和對內的克制力。
職業化的本質,是通過尊重別人,從而贏得尊重和信任。
長遠來看,你會得到更多人的幫助,最終獲得更大的個人成功。
願你擁有最好的商業教養,獲得最大的個人成功。
註:此清單內容由我創作,首發於羅輯思維,此處為轉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