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的「四問四答」: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江蘇的民生怎麼干?

2020-04-23     江蘇新聞

今天下午,江蘇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引起廣泛關注。

評新君(ID:jsbcpxel)注意到,這場主題為「遵循新發展理念,持續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的工作會,前所未有地開到了鄉鎮(街道)一級,是近年來江蘇召開的規模最大的視頻會議。

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各項事業加快推進,努力把疫情耽擱的時間搶回來的關鍵時刻,江蘇這個經濟大省一直強調「做好自己的事」。無疑,民生就是「自己重要的事」。

天下之大,黎元為先。民生幸福一直都是江蘇的工作重心和追求,而鄉鎮又是最基層的政權組織,在老百姓眼裡,就代表了黨的形象。把事關8000萬人民生福祉的重要會議開到了最基層,把老百姓關注的重點問題落實到最前沿,充分體現了江蘇對民生工作一以貫之的重視,也表明了全省當前要乘勢而上,在新的起點上共創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的堅定決心。

面向未來,江蘇如何站穩人民立場、辦好民生實事,在現代化新征程上奠定一個更高的起點、更紮實的基礎?婁勤儉圍繞「為什麼推進」「存在什麼問題」「如何做好」「怎樣解決」四個方面作出明確的回答,有溫度也有厚度,有謀劃也有舉措,可以說乾貨滿滿、直抵人心。

Q:

為什麼要推進這項工作?

A:

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部署,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大決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江蘇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中,多次就民生工作提出要求,飽含著深厚的人民情懷和對江蘇民生髮展寄予的殷切期望。這幾年,江蘇牢記總書記囑託,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生活高質量」作為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重要內容。

稍加梳理就會發現,省委全會多次把民生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每年的省兩會都會列出當下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十項民生實事"清單",一件一件對標辦。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多個場合強調要滿懷真情辦好民生實事,主要領導就教育、醫療、居住、交通、環境等老百姓關注的民生問題多次調研,足跡踏遍全省、事事牽掛於心。

包括評新君在內的每個江蘇人都有切身的體會:這幾年,老百姓的口袋變得更鼓,低收入群體得到精準幫扶,收入差距也越來越小;普通高中招生規模擴大了,縣一級的教育也更加優質均衡;醫院裡的床位數、醫生護士變得更多,醫保待遇穩步提高,生病了不僅能去家門口的社區醫院,還能跨省異地就醫,看病也更加方便。蘇北五市圓了高鐵夢,沿江通道正在建設,公交開到了村口,出行更加「順心」「省心」;30萬蘇北農民住上了夢寐以求的寬敞農房,新型農村社區遍地開花,大家就業賺錢的渠道也越來越多;江蘇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準提高到了每人每月721元、720元,位居全國各省區前列,特殊困難群體救助保障不斷加強……

在發展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時點,在「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之年,民生領域如何再出發?全面建成小康之後民生改善怎麼辦,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如何創造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主題教育雖然結束,如何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長效機制深化落實?

婁勤儉說,結合「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五周年回顧總結,江蘇已經在認真研究這些重大問題。在客觀分析現狀後,他指出,總的看,江蘇民生髮展整體水平較高,但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不足,少數領域問題還比較突出,必須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從江蘇經濟大省的地位、人們對江蘇的美好印象和嚮往、江蘇「為全國發展探路」和走在前列的責任使命出發,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

的確,解決民生問題從來都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這些年,江蘇的民生事業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不可避免這當中會有一些因為歷史背景、時代局限性而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會有一些因為發展理念偏差、客觀條件限制而形成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更多的是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會上,婁勤儉指出:民生髮展永遠在路上,決不能有一好百好、盲目樂觀的認識,必須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樹立強烈問題意識,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而不懈奮鬥!他強調:

堅持把持續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作為江蘇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大決策和重要抓手,面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任接著一任抓,扎紮實實往前推進,在新的起點上不斷開創江蘇民生髮展的新局面。

明確了目標,必須要解放思想,統一思想,才能團結一心,朝著既定目標努力邁進。婁勤儉就三個問題提醒全省上下:

首先要認識到,民生問題不僅僅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政治問題。越是發展遇到困難挑戰時,越要高度重視解決民生問題。

其次要認識到,排查解決民生問題不是畢其功於一役,更不是不顧財力實際地大幹快上,而是要抓住一到幾項最關鍵、最突出、牽一髮動全身的問題,優化投入結構、集中資源要素,撬動各方力量打好攻堅戰、持久戰。

第三要認識到,排查解決民生問題,不能僅僅看作投入問題,也是帶動內需、拓展空間、拉動增長、培育動能的經濟問題,是我們應對變化變局的重要準備。

Q:

到底存在哪些問題?

A:

要在圍繞「八個更」要求全面梳理的基礎上,切實找准找實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重要講話中,對民生工作強調了「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在其他場合又強調了「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婁勤儉表示:

這「八個更」,概括了新時期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是我們做好民生工作的方向指引。各地各部門要對照總書記「八個更」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入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的工作部署,進一步認真梳理查找各地區各領域民生問題,明確重點任務,拿出具體的專項工作方案。

這次會議題為「遵循新發展理念,持續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評新君注意到,實事求是、不迴避問題、著眼解決問題,正是會議的基調。

婁勤儉客觀分析了江蘇當前在民生領域存在的四個方面問題。

一是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這些年江蘇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生過一些重大突發事件,雖然應對科學、處置有力,但也有需要反思的問題;在這次疫情應對中,江蘇各個階段、各項工作都是走在前列的,但也要冷靜客觀地看到還存在的問題短板。婁勤儉告誡全省,未知風險遠遠大於已知。必須放眼長遠,時刻警惕,常態應對。

二是部分領域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隨著全省經濟較快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老百姓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要正視眼前的群眾需求,正視需求升級的趨勢,正視長遠的需求演進,特別是把握城鎮化以及人口流動的趨勢,做好長遠規劃、科學有序推進,為將來打好基礎、爭取主動。

三是不完全屬於公共服務但群眾反映較多的問題。在整個民生建設上台階的同時,部分領域、局部環節上存在不平衡的問題。對此,婁勤儉說,教育關乎未來希望,就業關乎生活保障,環保關乎生命健康,這些既屬於公共服務領域、又屬於發展領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些問題,用系統思維釐清其中的結構性失衡情況,在解決問題、保障民生中守住發展底線、提升發展上線。

四是改革發展中積累起來的一些難點性的問題。有些民生問題,看似存在這樣那樣的障礙,解決起來也比較棘手,但有的拖下去可能變成新的歷史遺留問題。要在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把握江蘇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該突破的要敢於突破,該探索的要積極探索,創造條件把這些難點問題妥善處理好。

Q:

如何做好這項工作?

A:

要通過改革破解難題、完善體制機制,加快構建民生領域的現代治理體系。

徹底解決這些民生短板弱項,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這就要求我們,哪裡有短板,改革舉措就要往哪裡聚焦發力;哪裡有民生關切,制度建設就要在哪裡回應強化。

去年召開的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對「八個更」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把改革貫穿始終,把問題解決和制度建設統籌起來考慮,在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的同時,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和高質量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

如何讓江蘇發展實績更有「溫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婁勤儉將其總結為四個「堅持」:

一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有些民生問題之所以遲遲得不到解決,不是解決不了,也不是沒有能力解決,而是思想不夠解放。

婁勤儉表示,地方要解放思想,部門也要解放思想,全省各地各級都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重在實事求是,落腳點是解決實際問題,要堅持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統一思想。在此次會議上,婁勤儉強調,民生事業千頭萬緒,資源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實事求是與各地發展實際特別是服務人口、服務半徑相適應,真正做到以我為主、按需建設。

二要堅持系統謀劃、分步實施。

對於民生問題,不能頭痛醫頭、就事論事,要學會通盤考慮,拿出系統解決的辦法。

以蘇北農村住房條件集中改善為例,婁勤儉表示,要按照「四化」同步要求,著眼重構城鄉關係,系統解決農民就業、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等問題。評新君注意到,在幾次調研中,婁勤儉都提出,有的新型社區居住的都是老年人,要充分考慮老齡化加速、鄉村旅遊蓬蓬勃發展的實際,在房型設計上提前規劃好,使之將來經過改造可以成為養老、旅遊、休閒的設施。

婁勤儉同時強調,我們這一次列出的清單不是面面俱到,主要是明確導向。解決民生問題,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工程化、項目化推進,從最緊迫的事先干起,一年辦成幾件實事,讓群眾看得見效果、真正有獲得感。對於那些短期無法解決、需要長期攻堅的,可以納入「十四五」規劃。

三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解決民生問題要算大帳不能算小帳,很多時候力有不足,本質上還是沒有盡力而為,把各方面的資源力量整合好。

婁勤儉指出,該政府投入的,不能簡單推向社會,而且辯證地看,把民生工作做好,群眾後顧之憂少了,反過來也有擴大消費、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他強調,盡力而為絕不意味著不顧實際地大幹蠻幹,既要努力辦成事,還要量力而行、注意發展的可持續。評新君注意到,這次排出的問題清單里,新建學校等事項,省里已經作了部署安排,包括投入都有相應的保障。

會上透露,今年江蘇在加大財政民生投入的同時,也更加注重民生領域的資金監管和跟蹤問效。會上,財政部門表示,針對資金使用管理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財政監督力度,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對預算執行進度和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實行「雙監控」。此外,還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四要堅持頂層設計、基層探索。

區域發展的差異性,決定了民生問題千差萬別,有共性的,有個性的。

會上,婁勤儉表示,共性的問題,要提到省級層面來研究,規劃好方向和目標,拿出整體政策方案、工作方案。個性的問題,鼓勵各地積極探索,為全省作出示範,結合實際務實高效推進。

基層的創造力是無窮的。來看會上分享的幾個民生樣本:

南通如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教育現代化建設綜合監測得分連續四年位居全省前列,先後榮獲「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等省級以上綜合榮譽9項,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不斷增強;

南京江寧區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構建全覆蓋的區域醫療聯合體,便民惠民推動血透資源下沉5個邊遠街道,為困難群體年均減負近2億元,構建全周期的智慧健康綜合體,獲評首批健康江蘇示範點;

鹽城鹽都區著力改善農房惠民生,2018年9月以來共改善農房5090戶,入選住建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區,佳富、千秋等4個村獲評省首批示範項目等等。這些基層的創新實踐值得借鑑推廣。

Q:

怎樣才能真正解決到位?

A:

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著情懷干、帶領群眾干,形成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的強大合力。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婁勤儉指出,解決突出民生問題,關鍵是站穩群眾立場。「以百姓心為心,很多事情要不要干、如何干,就會一目了然,解決起來就有辦法。」婁勤儉表示,一個合格的領導幹部,一定是有情懷的幹部,群眾所病、如患己身,食不香、寢不安。一個有辦法的領導幹部,不僅為了群眾,也會依靠群眾,能夠帶領群眾一起干、奮力干,共同成就美好的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生工作面廣、量大、頭緒多,一定要注重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婁勤儉說,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作為一個長期的、重大的、帶有根本性的任務,我們要力爭通過一年的攻堅突破,把那些「跳一跳就夠得到」的民生問題基本解決到位,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的獲得感;通過3-5年的持續攻堅,在解決深層次民生問題上有一個大的突破,民生水平有新的較大提升,走在全國前列;在此基礎上,再通過持續不斷地接力攻堅,努力共創江蘇人民群眾現代化的高品質生活,使之真正讓人自豪、令人嚮往。

評新君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3日全國視頻會上,專門對各級領導幹部提出「狠抓工作落實、增強憂患意識、提高工作本領」三點要求。婁勤儉也在多個場合就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總書記這三句話的要求,作了闡述和強調。這次會議上,婁勤儉進一步指出,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就是對各級幹部落實三點要求的檢驗。

檢驗的是我們抓落實有沒有一股子狠勁、韌勁,定下來就要做到,要做就要做好;

檢驗的是我們有沒有一顆真正的憂民之心,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了解民生關切,做到「一枝一葉總關情」;

檢驗的是我們有沒有做好群眾工作、解決複雜問題的本領,從規律上、本質上來認識和把握民生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解決突出民生問題,方向政策確定以後,最終還要靠基層來落實,在講話的最後,婁勤儉還特別叮囑廣大鄉鎮基層幹部:

一要知冷暖、講實際情況。民生問題的枝枝葉葉,就在大家身邊,要帶著深厚的群眾感情,增強敏銳性,善於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反映問題。

二要懂政策、講明白話語。與老百姓坐在一張板凳,用群眾愛聽、聽得懂的話,把黨的政策講明白,帶著大家一塊干。

三要有思路、講科學方法各地情況不同,要增強貫徹落實的創造性,因地制宜把事情辦好,真正讓好的政策收到好的效果。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正如婁勤儉所說,只要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緊緊依靠群眾,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相信,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沿著新發展理念的指引,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江蘇一定能不負重望,創造出更豐碩的成果,書寫出更壯美的畫卷!

江蘇公共·新聞頻道

來源丨評新而論(ID:jsbcpxel)

撰稿丨高彥 高涵

圖片丨江蘇新聞 視覺中國

編輯丨高涵 王鵬 圓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tqZvpHEBnkjnB-0zFj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