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夕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不要看牙醫,我要回家,我怕疼!」
「就給醫生看一下,待會你晚上又牙疼了,媽媽好不容易請到假帶你看醫生。」
在牙診所裡面,有個孩子一直不肯讓醫生進行牙齒治療,一直嚎啕大哭著,甚至在地上打著滾。孩子的媽媽在一旁既尷尬,又氣急敗壞的。
看到其他孩子都在安靜地排隊等候,而自己的孩子卻像膽小懦弱的逃兵,孩子媽媽便忍不住在眾目睽睽之下教訓起了孩子。最終,孩子牙醫是沒看成了,在診所內鬧騰了將近一個鍾後,孩子媽媽才一臉無奈地帶著孩子離開。
其實孩子因為害怕看牙,所表現出的恐懼、反抗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人的情緒總是不會出錯,該出現的時候就應該出現。就如同上述故事中,孩子當時因為害怕看牙會給自己帶來疼痛感,便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恐懼、反抗情緒。
當孩子們上學時與家長分開的那一刻,孩子會因為要與媽媽離開而感到難過,這時候孩子們也會對應表現出難過、哭鬧的情緒。
孩子們的情緒總是會說來就來,有可能是針對某個人,也有可能是針對某件事,有時候家長們都來不及防備,經常被孩子搞得焦頭爛額的。在面對孩子突然有情緒的時候,很多家長通常會用責備或者打罵的形式,讓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孩子隨意性地排解自己的情緒。
在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樂樂經過小區樓下的滑梯,便對媽媽嚷嚷著要去玩會。可樂樂的媽媽著急著回家做晚飯,但又不放心丟下孩子一個人在樓下玩,於是拒絕了樂樂的要求。樂樂被媽媽拒絕後,開始在原地站著哭了起來,還不停地跺腳。
周圍的街坊鄰居們在經過的時候都不停地看著樂樂,媽媽感到無比尷尬,硬是拽著樂樂往家裡走,並一路大聲的訓斥著孩子:「不許哭,等下回到家信不信我打你。」跟隨在媽媽後面的樂樂,雖然漸漸停止了哭聲,但仍哽咽著,臉上也是一副委屈的樣子。
樂樂媽媽的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內心產生陰影,讓樂樂以後不敢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嚴重地甚至會讓孩子性格變得孤僻起來。
琪琪在幼兒園獲得手工比賽一等獎,回到家後興奮地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自己的爸爸跟媽媽,還特意打電話告訴了在老家的爺爺跟奶奶。
正當琪琪掛完電話後,還沒按耐住自己內心的喜悅之情,突然遭到了爸爸的一頓譴責:「得了一次一等獎就這麼開心到忘我,做人得低調,懂得謙虛。這麼點小事,你有必要通知全世界嗎?」
琪琪樂開花的小臉蛋頓時變得通紅,眼淚也悄悄在眼眶裡直打轉。自從那次後,琪琪對幼兒園布置的作業便不再上心,經常也是應付了事,即使在幼兒園內發生了什麼趣事,回到家也不願意跟爸媽一起分享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情緒都是正常的。家長們應該要學會冷靜對待,千萬不要隨意控制孩子的情緒。也許家長們會好奇,當孩子們出現情緒的時候,應該用什麼方法予以應對?家長們不妨可以採用情感重述的方法,讓孩子順利排解自己的情緒。
「情感重述」指的是孩子在產生情緒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產生共情方式,告訴孩子自己是理解孩子處境與情緒的,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受到家長關注的。
家長可以用言語排解孩子的情緒
如同開篇故事中,當孩子害怕看牙醫而產生哭鬧情緒時,家長採取的方式是責備或者怒罵的形式,只會更加激化孩子的不良情緒,使得家長與孩子處於敵對的局面。
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不妨可以這麼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害怕治療牙齒會弄疼你,媽媽待會跟叔叔說一下,讓他給你打打麻藥好不?這樣就不會疼了,寶貝勇敢點。"
在媽媽這樣溫柔的言語中,讓孩子知道媽媽是體諒自己、關注自己的,孩子的情緒也會逐漸平緩下來。
通過肢體接觸,與孩子共情零距離
當孩子放學回家後,也許會向家長抱怨著今天另自己很生氣的事情,這時候如果家長單純忽略了孩子的情緒,而只是一味對孩子進行說教,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始終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
其實孩子在出現憤怒的情緒時,家長可以通過給予孩子愛的抱抱,或是摸摸孩子的腦袋,用這類零距離的共情方式,讓孩子打開心扉,讓孩子願意主動同家長多交流,從而也可以讓家長更快找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家長可以適當對孩子採用理性思維的教育模式
孩子因為年紀幼小,經常會用感性思維去處理自己面臨的事情。當樂樂經過滑滑梯時,在受到媽媽的阻止後就會感性地想到,為什麼自己只是想玩會再回家媽媽都不同意,便會感到委屈而哭鬧起來。
樂樂的媽媽其實可以停下匆忙的腳步,並耐心地引導孩子:「樂樂,待會就是晚餐時間啦!一會爸爸就下班回來,你的肚子待會也會餓,媽媽得先回家做晚飯先。
等會我們吃完飯,媽媽再帶你下來玩好嗎?」樂樂媽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往理性方面思考,從而放棄當時的執念。
孩子的世界總是天真無邪的,但孩子們並非是永遠的天使,偶爾也會出現情緒波動的一面。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家長們也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幫助孩子排解情緒,通過情感重述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注與理解,使其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
今日互動:你有不許孩子哭的時候麼?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我是南夕媽媽,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經驗;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