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社長本色】VX公號(ID:wxgs-sz),歡迎搜索關注!
白石洲就像一個「渣男」。
無數年輕的肉體來了又走,ta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第一次來白石洲看房的時候,我差點哭了。
空氣里瀰漫著潮濕的霉味,面前是導航都找不到方向的各種小巷子,地面到處是積水。
頭頂是密密麻麻的電線,有的上面還晾著衣服,水不停往下滴。
白石洲的電線是用來晾衣服的 攝/社長
中介帶我上到6樓,暗無天日,兩室一廳可以住下8個人,一間房放了兩個上下鋪。
窗戶是老式的百葉窗、上下翻動的,屋內是水泥地。浴室的牆角長著青苔,水龍頭剛打開流出來的都是鐵鏽。
當時真的有點崩潰:深圳竟然還有這種地方?
白石洲握手樓 攝/社長
可是別的地方根本租不起。
當時剛來深圳,工作還沒著落。
全部身家只有3000塊錢,而這個床位一晚只需要15塊錢。
那時我就立下flag,找到工作後一定要搬出白石洲。
然而,在過去的6年零27天裡,我從15塊錢一晚的床位,搬到月租800塊的單間,再到3000塊錢一個月的合租房。
雖然房租在漲,但我再也沒離開過這個充滿現實魔幻主義的地方。
從白石洲農民房的縫隙里看世界之窗艾菲爾鐵塔 攝/社長
直到半個月前房東的一紙通知:
因城市更新要清租,9月15日之前必須搬出去。
這一次,是真的要搬走了。
從某種意義來說,白石洲就是包括我在內的,百萬深漂的「第二故鄉」 。
白石洲 攝/余俊亮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區,還有這麼廉價的棲身之地,充滿著人情冷暖,在別的城市幾乎找不到。
下一批來深圳的年輕人,也沒機會再遇到這樣的地方了。
從此深圳再無白石洲,我們終將走向城市邊緣。
「雞立鶴群」的白石洲
給了我面對深圳的勇氣
去過白石洲的人都知道,那裡是個獨立的小王國。
站高了看,就是「雞立鶴群」。
這座城市的兼容並蓄,在白石洲體現得淋漓盡致。
白石洲周圍都是高樓大廈 攝/社長
它氣質獨特,外面看像貧民窟,裡面卻五臟俱全:
理髮的、修水管的、修傘的、補衣服的、擦鞋的;
還有各種小吃、KTV、美甲、二手買賣應有盡有。
白石洲商業街 攝/社長
本地村民與外來人口,以和氣生財的姿態相互依存。
白石洲隨處可見的麻將館 攝/社長
這裡的人身份有高低,背景有不同,但住在同一線握手樓夾縫的天空下,卻也看不出什麼分別。
跟我住在同一棟樓里的租客,可能是送外賣的小哥,是樓下髮廊的洗頭妹,也可能是5A級寫字樓里的碼農,或者是正在艱難創業的CEO。
白石洲晚上在外面乘涼的租客
幾百塊錢的房租,給了每一個背井離鄉的人最大限度的寬容。
一碗不到十塊錢的粉,就可以溫暖一個空蕩蕩的腸胃,和一顆孤獨的心。
如果不是這麼低的生活成本,我在深圳的第一年可能根本撐不過去。
羅寶線白石洲地鐵站 攝/社長
第一次站在白石洲路口,看到上班的人群黑壓壓一大片,就像螞蟻出洞,我窒息了;
第一次看到老鼠大搖大擺過街,蟑螂飛過頭頂,我站在原地一動不敢動,當時的震撼到現在還記得;
第一個月工資沒發,為了省搬家費,自己扛著行李從一棟樓的7樓,爬到另一棟樓的6樓,來回不下五趟;
第一次看到凌晨四點的白石洲,晚歸的醉漢、吵架的情侶、收攤的大排檔,以及掃街的清潔工……
再後來,我成了這黑壓壓人群中的一員,已經完全習慣了這裡的生活。
白石洲一角
在別人眼裡,白石洲的生活可能窘迫得不像話。
但它給了很多人一個不那麼體面,卻仍然能賴以生存的家。
這就是白石洲,身在其中的我,明明很難去歌頌它,卻又不得不誇獎它的偉大。
白石洲塗鴉 攝/社長
它是我來的第一天就巴不得離開的地方,卻又是在人情冷漠的大城市,第一個收留我的地方。
它是我有能力離開的時候,又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它也是大城市的第一場考驗,住得了髒亂差的白石洲,才有資格談將來。
這裡有世界之窗的煙花,有市中心的配套,轉身就能擁抱CBD的繁華……
深圳還有比白石洲更舒服的地方嗎?
對我來說,沒有了!
現在去網上隨便一搜,市中心想租到3000塊的兩房幾乎是做夢。
不知道在哪個犄角旮旯的破房子,都得要5000+。
白石洲隨處可見的招租信息欄 攝/社長
白石洲的這種友好,讓我有一種混深圳的底氣:
即便只能住15塊錢的床位,面對15萬/平米的豪宅,也絲毫沒在怕的。
粗略算下,從90年代到現在,白石洲至少容納過300萬人次。
如果沒有白石洲,可能很多人早就離開了深圳。
白石洲比這座城市裡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更有人情味。
白石洲街邊
白石洲的人情冷暖
就是深圳的煙火氣
人情味這個東西聽起來很虛,可一旦遇到,分分鐘能戳中你的小心心。
比如,被人記住就是一件很舒心的事情。
可在流動性這麼大的城市,你要不是美若天仙,誰又能在誰心裡深深地紮下根呢?
可早點攤老闆就不一樣了,他們可都是比iPhone X人臉識別準確率高100倍的生物。
白石洲某早餐店 攝/社長
只要你光顧過那麼一兩次路邊的早點攤,就請放心,老闆絕對不會允許臉盲症患者最害怕的事情發生。
隔著800米遠,他們就能準確發射熱情信號。
在匆忙的早高峰人群中,唯獨向你前行的方向招招手:來了啊!今天要吃什麼?跟昨天一樣嗎?
更厲害的技能是,他們不僅會人臉識別,還能在識別後準確地說出你的喜好。
三秒鐘內就能根據臉,判斷出你要的是河粉還是桂林米粉,腸粉加不加蔥,豆漿加不加糖。
白石洲早餐店 攝/社長
如果你對深圳的人情冷漠感到失望,一定要來一次白石洲。
在這裡,不僅你每一樣東西都買得起,所有攤主都會熱情地招呼你。
那時候,你就會覺得人間煙火撲面而來,再多的堅強偽裝都會碎一地。
白石洲某租客一家在吃飯 攝/余俊亮
住在白石洲的第一年,我去樓下的早餐店吃過一次河粉後,第二次開始就不用再費口舌點餐,打個招呼進去坐等就好了。
搬家後不太順路,有近兩年沒去光顧了,有一天突然很想吃,去之前我篤定了老闆肯定不記得我。
結果剛走到店門口,還沒來得及開口,老闆夫婦就熱情招呼上來了:
哇,你是搬家了嗎?有一年多沒來了吧?
還是吃河粉嗎?加辣不要香菜?
我當場愣在那裡。
白石洲每天人來人往,而我和早餐店老闆也只是萍水相逢的關係,這麼久沒出現,竟然還清楚記得我的喜好。
老闆也習慣了給熟客多加兩勺料,直到被告知「少給點,我吃不完」的時候,他還會流露出失望的眼神。
這種人情味,在白石洲很多角落都能感受到。
有一次我在一家新開的重慶麵館吃面,12塊錢超大一碗,最後沒吃完。
結帳的時候老闆娘小心翼翼地問:
是我們的面不好吃嗎?你剩下這麼多…
白石洲12元一碗的重慶小面 攝/社長
我解釋因為分量太大吃不完,臨走她還叮囑:
年輕人在外面要好好吃飯啊!
那一刻,我在深圳感受到了在家裡才會有的溫暖。
即使偶爾下樓買東西忘記帶手機和錢,便利店老闆也會擺擺手說沒關係,下次路過再補上。
以前斷網了要趕稿子的時候,也會跑來借用老闆的電腦。
這種無條件的信任,在這麼大的城市裡,又有多少人會給你呢?
白石洲街邊裁縫鋪 攝/社長
在白石洲,這些店主讓我感受到的,不是一個通過消費換來的虛情假意,而且那種發自內心的親近感。
在這種親近感里,又保持著恰如其分的距離,一切都剛剛好。
喜歡的早餐店只要三天不開攤,一周吃不到最愛的鍋盔,我就會十分慌張,急切關心著老闆的動向:
——那邊不讓擺攤了,就跑這來了。
——這邊掙得挺多吧?
——還好吧,一樣要東躲西藏……來,餅拿好。
我曾經生怕這份早已習慣了的陪伴會消失,但被迫分別的那一天還是來了。
白石洲某店鋪即將清租 攝/社長
街邊的店鋪陸續開始清倉大甩賣,門口貼著房東給的清租通知。
他們不得不另找出路,找一個和白石洲差不多,同樣低生活成本的地方再開店。
但這樣的地方,只可能存在於城市邊緣了。
白石洲有一家小超市,我常去光顧。
老闆1991年來到深圳,2002年他在白石洲用5000塊錢租下90平的店面,前面賣東西,後面住家。
一住就是17年,他的孫子在這裡出生和長大。
他跟我說:
這輩子都在白石洲了,拆掉怎麼會捨得。
而對於這個小孩來說,白石洲就是他從小到大的家。
白石洲拆了,就是家沒了。
白石洲超市老闆的孫子 攝/社長
雖然我們各自搬出白石洲之後,很可能再也遇不到,但老闆臉上卻總是帶著滿懷希望的笑容。
是啊,這座城市多的是年入百萬的人。
但更多的,還是像我每天遇到的攤主這樣,顛沛流離的流浪者。
他們活得戰戰兢兢,還是對生活充滿了熱愛,為你端上一碗熱騰騰的溫暖。
或許,這就是大都市的煙火吧。
離開白石洲
我們都是城市「邊緣人」
對於世界來說,深圳幾乎是一夜間建成的。
這種幾十年間爆炸式的城市化進程,即使放到這個國家數千年的歷史中,也是一枝獨秀。
2015年拆遷中的白石洲鶴塘小區 攝/社長
電光石火之間,珠三角的荒野和農田,已經變成了每年向全球經濟注入萬億元的經濟重鎮。
深圳
昔日的農民和漁夫,如今身處在一個擁有2000萬人口的超級城市,一次拆遷就能搖身變成億萬富翁。
勞工、商人、設計師、企業家……
擁有夢想的人們從五湖四海紛至沓來,在深圳追逐未來。
但住在白石洲的15萬租戶,在這個城市都是「看不見的深圳人」。
白石洲某送水小哥
如果他們可以在這裡安居樂業,那麼第二代也可以獲得教育,紮下根來。
如果他們連在這個城市穩定居住的預期也沒有,被趕來趕去,那他被驅趕一次,利益就被剝奪一次。
白石洲正在搬家的租客
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陳舊的東西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我知道,這是城市發展該走的道路。
但有多少人選擇深圳,不止因為這裡是一線城市,更因為這裡是還有城中村的深圳。
白石洲某美甲店
如果你住不起北京朝陽區3000塊錢的群租房,又不願意從望京擠2個小時的地鐵去上班,那你可以選擇來深圳。
因為身在中心區的白石洲四通八達,房租還便宜。
如果你吃不起上海30塊一碗的大排面,而5塊錢一碗的小雲吞又難以果腹,那你可以選擇來深圳。
因為白石洲最大份的牛腩河粉,一碗只要10塊錢。
如果你懷揣夢想卻因為生活所迫,甚至無法起步,那深圳無疑是你最好的選擇。
深圳白石洲鶴塘小區拆遷現場 攝/社長
今天的深圳,不只因為高樓大廈而繁華,還因為有城中村而不凡,因為有城中村的包容而偉大。
沒有城中村,就沒有今天的深圳。
白石洲塘頭村老屋 攝/社長
作為深圳中心區現存最大的城中村,如果沒有白石洲,後海總部基地的BAT公司要去哪找這麼多IT從業者?
如果沒有白石洲,大學青年脫離校園後怎樣才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科技園碼農下班晚高峰 攝/社長
但是從今往後,白石洲真的要消失了。
開發商對這塊地虎視眈眈,市政建設視白石洲的髒亂差為眼中釘。
最終,我們還是不屬於白石洲,也不屬於深圳。
離開這裡,大家只能離城市中心越來越遠,變成城市「邊緣人」。
白石洲舊改宣傳欄 攝/社長
最近白石洲的店鋪老闆們見面打招呼的內容都是:
——你什麼時候搬走?
——搬到哪裡去?
——哎,我這拖家帶口的不知道去哪裡
——我家孩子讀書也沒著落…
——那**地方租金太貴了,開店都賺不回成本。
即便住在相隔幾個街區的陌生人,只要聊到拆遷的事情,都會自動熟絡起來。
白石洲租客開始搬家了 攝/社長
租客們也開始陸續搬家了,上周末走在沙河街上,看到100米以內停了4輛搬家的車,我也終於有點慌了。
身在其中的人,整天喊著要離開這個暗無天日的鬼地方。
而到了真正要離開的時候,卻又都忍不住感激它。
感激它在我們人生中最無助失意的一段時光里,提供了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白石洲部分拆遷區域已被圍擋 攝/社長
白石洲見證著我們最初的奮鬥,夢想最開始的樣子,是我們在大城市聞到的第一縷煙火氣,第一份歸屬感。
它可能是我們在這座城市所能遇到的最差的生活,但只要有耐心,日子也會一天天明朗起來。
一切當下的窘迫,都是日後回憶里千姿百態的人生故事。
既然我們無可避免地要離開白石洲,那就去努力過更好的生活吧。
如果你也曾經或正住在白石洲/城中村
麻煩在右下角點個「在看」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你和白石洲/城中村的故事
歡迎移步到【社長本色】VX公號(ID:wxgs-sz)評論留言,公號精彩留言有紅包獎!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