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凌晨1點,當看到醫院發出的「選派參加援助湖北醫療隊徵集報名的信息」時,王文峰主任醫師沒有絲毫的猶豫,他堅定地在手機里回復了這樣幾個字——我報名參加!
王文峰,汕頭市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副隊長,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2003年「非典」期間,王文峰醫生就奮戰在抗擊非典的最前線。17年後,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時,是似曾相似的經歷給了他鎮定的勇氣,醫者的仁心讓他義無反顧,報名參加汕頭市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逆向前行,馳援湖北。
近日,王文峰主任醫師給我們發回他們拼搏在一線上的戰「疫」日記。這些日記記錄著在方艙里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
今天,廣東醫療隊正式進駐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武漢客廳是首批方艙醫院之一,跟收治重症肺炎患者的金銀潭醫院僅有一條街的距離,目前收治1400多個患者,以普通型肺炎居多,聚集性發病居多,病程比較長,一般都超過兩周。我們醫療隊負責的C廳B區,收治了兩百個病人,我們醫生的任務是保持「零死亡」,以及負責患者病情的評估、病歷的書寫、醫囑的開具以及所有病人的安撫和特殊病情的處理。
我的第一個班是下半夜,層層防護下,觸覺和嗅覺失靈,聽和說也變得困難,大部分病人都在休息,查房時可以聽到病區里傳來的咳嗽,可以聽到輕症患者在臨時改建的病房裡給家人打視頻電話,聲音很輕。方艙醫院配備給患者的物資保障很充分,國家投入了很多,方艙醫院給每一個患者都配備一套全新的被褥、電熱毯、全新的保暖軍大衣和一大箱生活用品等等,食物、零食免費按需隨取。
因為害怕眼鏡起霧沒帶進去,視力很差,特別是寫病歷看電腦時很困難。下半夜巡房的時候,幾個還沒睡的患者聚在一起輕聲的聊天,聽到了這樣一段對話:
病友 A:你不要哭嘍,你屋裡頭什麼情況啊?我屋裡頭 5 個(新冠肺炎患者),78床她屋裡 3 個人。
病友 B:我跟老公都感染了,父母在外地,屋裡頭還有個10 歲的小孩一個人在家,沒人照顧。
病友 C:不要哭了,這是社區必須要管的,你打電話給社區,或者打市長熱線,要不然我幫你打。再不行,你趕緊在網上求助。
病友 A:你要堅強一點,不能崩潰,我們多幫你打,明早起來多打幾次,肯定會有辦法的。
在方艙,時常會很看到幾個人聚在一起,戴著口罩,保持著一定距離,傾訴著各自的人生故事。入住方艙醫院的人都有著相似的經歷,因為這次瘟疫,一家幾口四散隔離在不同的地方,方艙里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很近,真的是[同病相憐]。
一天的工作結束了,回到酒店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衛生間,然後洗漱、吃飯,再給家人和領隊報個平安。
第二個夜班回來,鼻樑被口罩壓的有點破皮,下次還是要用點防護。
艙里大部分病人抱著感恩的態度,之前大家居家隔離,有很多都是一家人全部發病,這裡有很多是夫妻,還有一家三口,還有父子,有母女。
有些病人情緒非常焦慮,他們會抓住一切空檔,迫不及待地和醫生說話,傾訴他們不安的想法,病人們都追著醫生問檢測時間,能否出院。患者們的心情,我們完全理解,但以現階段的條件,核酸檢測每個艙都有指標,無法完全滿足幾百人同時檢查。
在治療的同時,患者們需要更多的心理疏導和陪伴。為了更好的管理患者,傾聽他們的想法,我們廣東醫療隊每個醫生負責管理一部分病人,及時解決患者的需求。今天建了一個病友群,叫「醫患同心」,對於這個群的組建,病友們非常開心,有醫生專門負責,有什麼問題也能隨時溝通,我第一時間會回答他們的問題,及時把核酸檢測和CT結果告訴他們,讓他們有了安全感和歸屬感。
下班前跟同事剛交班,一個女孩突然在方艙醫院出口處嚎啕大哭,不顧保安的勸阻,執意要出去。原來這位女孩和父親都是新冠肺炎患者,她父親有基礎病,病情較重,剛被轉到了火神山醫院。女孩很擔心父親,情緒崩潰,大哭著要出去照顧。我們幾個醫護人員勸說安撫許久,女孩的情緒終於穩定下來。
今天還是有一個好消息,前天聽說那個無照看的孩子已經被社區志願者接去照顧了,現在每天都跟他媽媽視頻通話。
雖然這個時期很艱難,但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都在努力讓她快點好起來,武漢在慢慢的復甦。
經歷了一個相當困難的日班,連著收治了幾個名新確診患者,還有太多的患者需要快速處理,太多的醫囑和檢查要錄入,眼鏡看著電腦屏都發花了。
病人的急切不安心情可以理解,同時也希望他們能理解醫生緊張繁忙的工作環境,同組的醫生都擔心病人情緒失控,完全沒有時間去完成醫療文件,100個病人查一圈下來最快也要2個小時。
今天有4—5個患者病情加重,需要轉去定點醫院治療。中午,護士告訴我,1443床的患者說胸悶、氣喘,我馬上快步走過去詢問了病人,血氧只有85%(93%以下就算是重症),趕緊給患者吸氧,填寫評估單,上報指揮部,儘快安排轉到定點醫院。在這個患者收拾東西準備的時候,我辦好轉院手續,跟患者交代好一些細節。
這個患者47歲,隔著水霧的護目鏡,我看不太清楚她的長相,卷髮,微胖,臉上蓋不住的歲月滄桑。
我輕聲安慰她「別緊張,你目前的狀況是比之前稍微嚴重了一點,到定點醫院會得到更好的治療」。
她苦笑了一下,問我,「醫生,是不是我變重症了?」然後她就和我講起自己的故事了。
大姐的母親春節前意外摔斷股骨頭,在三甲醫院動了手術,大姐因為一直跑醫院照顧老人,感染了肺炎病毒,因為一開始病情較輕,居家隔離,21歲的女兒前天也確診感染,現在被收治於另外一家方艙醫院,老公雖然監測是陰性也要被隔離,一家三口就這樣困在了不同的地方。
突然她好像接到她老母親的電話,對話像是不斷安慰老母親安心養病,她沒啥問題,一切都好。
等到待轉院的車輛還需要一段時間,我再次走過去看看她的情況,她已經收拾好東西,把軍大衣蓋在了臉上,偷偷哭。
我想盡力多說點什麼,緩解一點大姐的恐懼和不安,靜靜的陪伴估計是此刻最好的安慰方式吧,「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之間是有輕重症患者互相轉診的,你現在的病情需要在定點醫院得到更全面的治療,等過幾天好轉了,還可以轉回方艙醫院調養的。放心吧,定點醫院那邊有全國的最精銳醫療團隊駐守。」
如果你不在抗疫一線,疫情的發展,你可能只是看到一堆數字的變化,今天新增疑似了多少,確診了多少,重症多少還有死亡多少。
但在方艙醫院,那些數據背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就是眼前這些或樂觀或悲傷的人們,今天他們是確診數字中一個,明天會去到哪一欄數據里,重症亦或是治癒,甚至是死亡。
為了不讓方艙醫院的患者成為「重症」,我們醫療隊必須密切關注他們病情的進程,用藥後的情況,以及認真比對多次檢查結果的變化,我們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讓在艙里每一個人都能轉到「治癒」一欄。
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讓往前走的繼續走,讓幸福的人兒更幸福,讓大家平平安安回家。
陽光溫暖,歲月靜好。一天平靜的周三,學習了新發的方艙工作手冊第二版,肺炎的第六版治療方案。
昨天終於看到廣場舞了!
客廳方艙醫院,現在可算網紅方艙醫院了,現在全國唯一可以聚眾跳舞的地方。上午10點的時候,方艙最中間的大喇叭開始放音樂,患者們大都圍了過去,一開始是由護士帶領著大家跳的呼吸操。
今天舞群中的 C 位是一位穿著紅色珊瑚絨睡衣的大媽,特別自信地教大家怎麼跳。伴隨著音樂,越來越多的患者加入舞群,隔著口罩,我能看到她們的微笑,雖然整個經歷也許是痛苦的,但在那一刻,她們的心應該是暖的。
在方艙醫院,我們醫生害怕的就是群體性的情緒大爆發,等待檢查的焦躁、至親因新冠肺炎離世的痛苦,病情好轉的興奮,這裡的情緒就像波浪一樣,時高時低,一浪打過來,讓人痛不欲生,下一個瞬間,也許她就站在廣場舞的隊伍里,奮力地舞動著。
1358床,張姐,是個三甲醫院退休後到社區醫院返聘內科醫生,她對我們醫療隊非常信任,非常配合我們的治療,張姐的身體也恢復得很快。她經常幫忙給身邊的病友們科普新冠肺炎的治療手段和如何調理身心的辦法。
「從封城開始,就沒休息過,每天上班。這次抗擊疫情,社區衛生院成了第一線,一開始醫療防護物資嚴重不足,但社區衛生院的醫務人員都比較年輕,很多是大學剛畢業的學生,經驗不足,還是我們老同志頂上。」 張姐樂呵呵提起自己的工作,在連續工作兩周後,她也「不幸中招」,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其實你要說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那也是騙人的。畢竟每天接觸那麼多疑似病人,但不幸中的萬幸是輕症,進了方艙我就安心了,方艙的醫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醫療隊,我就更放心了。」
昨天到今天早上C廳B區一共有10多位患者出院,這樣推算,方艙內每天估計有40-50個病人出院。這些天,患者們臉上的笑容多了,情緒慢慢安定下來。患者康復『出艙』,對其他人是一個巨大鼓舞。更多患者也能理解啟用方艙醫院的意圖,更能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
1405床的患者雙檢陰性,CT結果也不錯,第二天可以出院了,昨晚她專門來醫生辦公室給我們拍照,她說要永遠記住在這裡的經歷,感謝各地的醫療隊,還說她不打算退出患者微信群,之後要當群里的志願者,協助醫生疏導其他患者的心理問題和情緒問題,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其他患者配合醫生,好好治療。
有了全國各地的支持,武漢的疫情正在朝拐點邁進。患者經過治療已經出院,痊癒者的臉上笑容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誰那裡有酒精?」,「誰那裡有練習用的防護服?想借用一套」,「我有,到**房間來拿」,「我這裡有,你住哪個房間,我給你送過去」……每當有求助信息,廣東省援鄂醫療隊交流群的大家都會積極回應,及時幫助解決,這是大家庭的溫暖。
今天值班的時候,看見新疆醫療隊的護士們鞋套緊缺,用醫用垃圾袋暫時頂著,非常心疼他們。下班後,我們醫療隊商議了一下,決定醫療物資大家想辦法再省著點用,給兄弟醫療隊送一些防護服、鞋套和口罩過去,幫他們暫時度過目前的難關。
不管廣東的、新疆的、甘肅的、北京的、江蘇的……還是湖北本地的同行,在疫情面前,我們只有一個身份——中國醫務人員。我們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熱愛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全國的醫療同行們大家攜手,共渡此次難關。
結語
17年前,王文峰主任沖在醫院抗擊「非典」一線;17年後,當新冠肺炎來襲時,他再次奮勇向前,投入到武漢抗「疫」一線,用實際行動兌現了醫者救死扶傷的莊重承諾。
截止到今天,王文峰主任還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線,方艙里的故事還在繼續,方艙醫院這艘生命的巨輪定會在醫務人員的護航下駛向勝利的彼岸。
通訊員:鄭瑞年
來源: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
編輯:方洪秀、謝韻寧
責編:陳廣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