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舉國奮起,齊心抗疫,社會各界千里馳援湖北。在跨省區的異地援助中,會遇到不少困難,醫患臨床溝通的方言障礙即是其一。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援鄂醫療隊在進駐武漢48小時內,組織編寫《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實用手冊》《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音頻材料》及《護患溝通本》,即是語言應急之策。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必須重視語言應急服務。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央視《新聞1+1》現場連線奔赴一線的記者和工作人員,他們一致反映,困難之一就是與藏族同胞存在「語言障礙」,救援隊經常找不到合適的翻譯人員。年僅10歲的藏族小學生才仁旦周,因普通話說得流利而成為年紀最小也是最為活躍的翻譯人員。
齊魯醫院援鄂醫療隊編寫方言手冊,類似於當年才仁旦周的翻譯。疫情面前,語言學人不能再缺席!不能讓醫療人員分心於此。
2月10日,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武漢大學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十幾家科研院所和企業迅速組建「戰疫語言服務團」,在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導下,研製出包括76個診療常用語句和156個診療常用詞彙,涵蓋武漢、襄陽、宜昌、黃石、荊州、鄂州、孝感、黃岡、咸寧等多地方言的《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支援赴鄂醫療隊。「戰疫語言服務團」各成員身宅異地,但配合默契,爭獻己長,晝夜工作,從倡議發出到微信版、網絡版、融媒體版、迷你視頻版、抖音版、在線服務系統、即時翻譯軟體等7種產品陸續發布,僅用了三天三夜。《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對一線幫助很大,既適合不同人群、不同情境使用,也給醫務人員以底氣,廣得好評。國內與語言學相關的近30個微信公號也持續推送,創微信公號抗疫先例。目前,方言通微信版系統訪問人數近3萬次,錄音播放次數近34萬次;網絡版訪問量10萬多次;特別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融媒體口袋書,免費發放近6千冊,直送援鄂醫療隊手中。
湖北方言通、語言學界同仁挑燈錄音
隨著疫情的有效防控和復工復產,留學生等外國人士也開始陸續回華來華,為幫助他們了解中國抗疫情況,保護他們的在華安全,2月27日,作為戰疫語言服務團骨幹成員的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緊急研發《疫情防控外語通》。《外語通》內容包括日常注意事項、入境注意事項、就診常用句;語種包括日語、韓語/朝鮮語、波斯語、義大利語、阿拉伯語、英語;產品類型包括視頻版、多媒體卡片版、軟體系統版等。《外語通》推出後,得到了教育部、國家語委、國家疾控中心、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駐外使領館等的關注與支持,得到留學生群體的好評。
《疫情防控外語通》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入境注意事項——日語版截圖
疫情也在國外的一些地區蔓延,《外語通》通過網絡自然傳至國外,獲得了一些中國駐外使團的正面反饋。其實這也是把中國抗疫的狀況和經驗傳至國外,為國際社會的防控行動提供人道主義幫助。《外語通》將根據國內外疫情發展的最新形勢,不斷豐富內容,增添語種。近日,專供留學生和其他外國人了解疫情的「簡明漢語」也研發成功,正用於測試。「簡明漢語」也可以用於普通話說得不太好的中國人。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及結束後,總需要對特殊群體乃至整個社會進行心理撫慰。這種心理撫慰多是通過語言文字進行的,因此也是「語言功課」。希望心理學家與語言學家聯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語言撫慰」。
抗疫尤酣,現在還不到總結的時候,但從戰疫語言服務團20多天的工作看,我們也有些體會:
第一,學者不只是寫論文教知識,更要有社會責任感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與能力。近十幾年,中國一批語言學者提倡關注語言生活,提倡解決社會發展中的語言問題,形成了「語言生活派」。戰疫語言服務團可以一呼而起,志願服務,正是平時「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理念在起作用。科學界和教育界負有科研、教育使命,更負有社會使命,在抗疫中不能只有自身防護,還要出降魔招數。
第二,疫情防控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此次疫情的特點是人不能動,物不便動,信息流動。若不是信息技術,抗疫還會面臨更多困難。戰疫語言服務團各成員至今尚未晤面,工作靠的是微信群。這些產品開發與推送,也是利用了此前語言資源建設的語料庫,利用了語言資源建設中產生的現代語言技術和成長起來的復合型人才。由此凸顯了我國網際網路和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意義。
第三,突發公共事件的防控應有「語言應急」預案。突發公共事件的有效應對,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考驗。這些年,我國突發公共事件的防控取得了明顯進步,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多項法條預案,還建立了一些公共應急管理與支援的專業。但是,在這些法條、預案、專業中,都缺乏「語言應急」的內容,通過這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認識到及時補上這一短板的重要性。我想,突發公共事件防控的「語言應急」預案,起碼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制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語言應急機制和預案」,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相關法律、條例、預案中,加入語言應急內容。內容有哪些尚需研究,信息發布的渠道,信息發布應使用的語言,可能出現的交際障礙及其掃除障礙的具體措施,各種現代語言技術的應用,不同事件等級的語言應急響應機制及預案,事件發生前的預防與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等各環節中的語言內容也許值得考慮。二是設立「突發公共事件語言志願服務團」。服務團平時只有少數工作人員或研究人員,多數人都在各自崗位上,需要時通過招募緊急集結,開展各種應急的語言服務。三是加強突發公共事件語言應急研究。「語言應急」是一種特殊領域、特殊用途的語言應用問題,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生活。利用國內外「語言應急」的實踐經驗,利用應用語言學的發展成果,積極開展「語言應急」問題研究,建設「應急語言學」,從而為公共應急事件做支撐。根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類型,設立應急語言研究基地,或與已有的公共應急管理與支援專業結合,培養相關的專業人才。
記得2月14日凌晨,戰疫語言服務團研製的7個品種的「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成功發出,我夜不能寐,即興賦詩一首:
五絕·七星劍
踏遍三山地,
爐熔五彩岩。
七星神劍舞,
江漢斬新冠!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中國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李宇明
編輯:魏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