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對付瘟疫的N種方法:擊鼓驅鬼、掛像避邪,讓駱駝帶走病魔

2020-02-12     健康plus

古時候人們面對瘟疫流行、死者相籍的情形束手無策,深為恐懼。莫名其妙的死亡使人們相信,疾病來自某種未知力量,是上天的懲罰或是鬼神作惡。所以古時迷信法術、巫醫盛行,人們為了消病除疫,通常採取各種手段安撫鬼魂,或以祭祀討好,或以虔悔來消除鬼魂的不滿,或表示屈服以取悅鬼魂,或用某種儀式驅趕疫鬼。

因此,大多數民族的習俗和信仰,都有與瘟疫相關。雖然文化不同,對於侵襲他們的疾病都有相似的基本假定:把瘟疫理解為神對於他們個人或社會犯罪的一種譴責或報復。

中國古代有一種驅除疫病鬼魅的舞蹈形式——儺。這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巫舞。《禮記》說:「儺,人所以逐疫鬼也」。《呂氏春秋·季冬紀》說: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民間一年有三次定期的驅鬼活動,日期在春、秋、冬三個季節。春天的儺稱為國儺,在春夏之交進行,要殺牲在各交通道口的入口處祭祀,以禳禍患。因為春氣將完結之時,厲鬼會出行四方,疫病流行,就會發生死喪之事,因而要驅鬼行儺。第二次是在秋季,國君實行儺祭,因為秋天是刑殺的季節,天子實行儺祭名為「除過時之陽」,實為防止厲鬼報復。第三次在冬末臘月,在四方交通道口殺牲驅鬼。因為四方司鬼之長都在此時出現,墳墓之氣會成為厲鬼為災,所以要大儺祭。在歷代史書中,大儺驅疫都是作為一種正式的禮儀來記載。

​在日本,有日本三大祭之稱的祗園祭也是與瘟疫有關的一種祭祀活動。京都舉行祗園祭的八阪神社是一座神佛混合的神社,被當地人稱為祗園社或祗園感神院,至幕府末年,都是作為消災除厄、生意興隆之神,備受尊崇。據說在日本的平安時代,公元869年7月,日本全國流傳瘟疫,八阪神社特別豎立了66把劍鎮壓,趕跑瘟疫。從此,每年7月1日至29日,熱鬧的祗園祭就在吹打的樂聲中展開。長達約一個月的祭典中,最好看的是17日的神轎遊行,裝飾豪華的神轎在眾人拖拉下巡遊四條河原町等地,場面壯觀令人難忘。祗園祭又叫做「鱧祭」,因為在這個季節,京都各地的料理店都會準備鱧魚料理,有的還有香魚料理、圓胖紫黑色的茄子等菜色,十足京都風味。

​在古巴比倫,家家戶戶門窗上都鑲嵌著粘土或金屬製作的怪鷹像,傳說這是引起疾病的瘟神「西南風」的形象。瘟神最害怕看見自已的怪丑的形象。所以巴比倫人將它鑲嵌在門窗上,可使真的「西南風」驚懼而走。

在阿拉伯,遇到瘟疫盛行的時候,人們有的牽一隻駱駝,走遍城裡的各個地方,使駱駝把瘟疫馱到自己身上。然後,他們在一個聖地把它勒死,認為他們殺死了駱駝,也就去掉了瘟疫。

​在印度,如某村發生霍亂,一到日落之後,人們都會到自己家裡。祭司走上街頭,在各家屋頂上取一根草,來到村東的某個神龕前把這些草燒掉,並獻祭大米、酥油。同時把染紅羽毛的雞照著煙飄的方向趕走,以為這些雞把疾病也帶走了。如果這樣沒能把病治好,接著又試用山羊,一直到最後用豬來把疾病帶走。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於瘟疫的本質有了比較科學的認識和控制手段,不再依靠這些巫術或儀式來抗災,這些儀式也失去了它們原始的意義,但卻作為一種民俗現象、一種民間文化或民間習俗保存下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tIxXPnABjYh_GJGVITv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