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實話實說,高層住宅正在被「拋棄」,未來很難推倒重建

2019-10-02     探房杜咔咔

隨著城鎮化不斷進行,大量農村人口入城,導致城市人口增多,而城市供應住宅土地卻有限情況下,開發商只能從原本的蓋多層住宅變為蓋高層住宅,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和賺取更多的利潤。20層、30層、40層比比皆是。但這種的做法無疑犧牲了住戶的居住環境,同時也透支了房產未來的價值增長。

而且沒想通的是,為什麼犧牲我們的權益情況下,房價還日益上漲呢?並且越高的樓層,價格越貴。開發商建3樓和建30樓,都是使用同一塊地。而房子中,最貴的一直就是說土地的價格。那麼在土地價格一樣的情況下,房子蓋的越高,意味著成本越低,利潤就越大。而對購房者來說,房子越高,所公攤的土地面積越多,居住舒適性就會大打折扣。

並且開發商還一直鼓吹高層住宅是財富的象徵,住的越高越好。但他們卻沒有說出高層住宅最大的弊端。今天,筆者通過一位良心開發商的對話獲悉,未來高層住宅很難"推倒重建",基本不現實,難度非常之大。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高層住宅樓齡久了之後,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導致未來很難轉手。

首先,維修基金使用完畢,不願意花錢去維護高層住宅

房子在最開始的時候,出現問題還能有開發商維修。但住久之後,小區公共設施一定會有所損壞。這時候維修基金用完之後,物業公司基本不會搭理,像地板的打磨、外牆玻璃、牆面等都是需要大量維護成本的。只能由每家每戶出錢維保。

比如香港早期建成的高層住宅,目前就遇到了物業公司不願意接手這些高齡住宅,導致樓道衛生髒亂、設備老化、外牆脫落、住高一點的水供不上、小偷關顧、電梯經常停導致要爬10幾20樓等現象。

其次,拆遷成本太高,開發商不願做賠錢生意。

過去我們的房子大都是多層住宅或是平房,拆起來簡單,成本不用太高。而現在的房子,動不動就30層以上,先不說這樣的房子拆起來得動用多少人工物力。就說賠付,按照現行的住宅"拆1賠1.5"來賠付也就賠掉10層房子左右,剩下的20層房子,開發商足以回本並盈利。

但未來拆的話,按照1賠1.5的話,光拆遷安置賠付也達到45層樓,開發商起碼要蓋100層樓的房子才可能回本。而且建100層樓的話,開發商的成本將大大增加,不僅需要挖深基、建防火層等更高的技術要求,而且對建築材料和質量的要求將大大增加。

所以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我相信沒多少人願意去做。那麼他們不做,靠我們出錢補貼?還是依靠政府龐大的補貼資金拆建嗎?這兩種方法,我相信都不實際。

最後,住房需求得到飽和。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開發商不斷的建造房子,國內的住房需求逐漸得到飽和,大部分的家庭都不需要購買房子。那麼未來,高層住宅老了之後,沒有新的購房者來接手,而小區又破舊,又無法拆遷的情況下。未來高層住宅將成為"貧民窟"這一說法,看來並不是空穴來風。

當然,現在想這些問題,未免有些庸人自擾。未來的事情沒人能夠預測,或許會是我們多慮了,但如果沒有想好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多做一些前瞻性的設想總是好的,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那麼關於高層住宅問題有什麼好的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


我是探房杜咔咔,專注房產研究,為讀者把握地產漲跌周期,不唯多,不唯空,只唯實。

公眾號:探房杜咔咔——關注我,了解更多不為人知的樓市秘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tEVCpW0BMH2_cNUgT-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