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夕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同事劉姐最近一直在學習「斷舍離」的理念,看著自己「肚滿腸肥」的家覺得分外不舒服,打算給家庭來一次徹底的「斷舍離」大清理!
「老人不捨得扔東西,我打算趁著他們回老家的空做這件事兒,你猜怎麼著,沒想到我斷舍離的最大阻礙,竟然是我5歲的閨女!這孩子就跟個守財奴似的,什麼東西都是寶貝,不讓仍也不讓給,就連吃剩的糖紙皮都要留著,說這是什麼公主衣服,再過一陣家裡就該變成垃圾站啦!」
劉姐的話讓我回想到了兒時的故事:
當時我有一個玩了很久的娃娃,起名叫花花,它的頭髮禿了一半,眼珠也掉了一個,但我卻視若珍寶。
有一天,我找不到花花了,原來是我媽把它扔了,說要給我買個新的娃娃,為此我傷心了好幾天,新娃娃到手也並沒有很開心,直到成人長大,我依舊想要我的夥伴花花。
孩子眼中的世界跟大人是不同的,對物品的定義及價值認定也不盡相同,就比如一張糖紙,或者一個破爛的娃娃,於孩子和大人,就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所以,孩子不願意扔掉自己的某些物品,肯定有很深的緣由在其中。
有一次,我的侄子特別傷心,問其原因,是因為媽媽把他衣服上的防蚊貼撕掉扔了,我的嫂子不好意思地說道:「我只想到那個防蚊貼已經沒有效用了,所以洗衣服時隨手就扔掉了,後來才知道,那個是孩子最喜歡的幼兒園老師給貼的,說他貼上這個像一位戴了徽章的勇士,唉,沒想到孩子這麼看重那個,我眼中的垃圾,竟然是孩子心中的勇士徽章。」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理念里,有一個幫助我們進行雜物取捨的方法,就是「怦然心動」法,即保留下最能讓你為之心動、喜愛的物品。
對於成年人,能讓其為之心動的物品,很多情況下會有兩種條件:
一是有金錢價值,如一款LV包包;
二是有特殊意義,比如初戀的一封情書。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能夠讓他怦然心動的物品,很可能只有特殊意義而無實際價值。
家長看到的可能是一個能賣2毛錢的廢紙箱,孩子看到的沒準就是一座度假別墅,孩子眼中的物品或者玩具,往往是有多重作用的。
讓我們做一個小遊戲:
分別拿一個空罐子,一塊破布,和一個礦泉水瓶問孩子「這是什麼?你能用它做什麼呢?」
我相信,你會等到讓你驚奇的回答。比如太空船、公主的披風、潛水艇、城堡……這些隨手而來的簡單物品都會在孩子心中產生千變萬化的意義。
那麼,隨隨便便把孩子珍視的「垃圾」丟掉,你可能就會丟掉兒子的「精神宇宙」或者女兒的「童話世界」。而這些,往往只因為家長的自大和對孩子的理解缺失。
很多時候,家長會用成年人的價值觀念衡量孩子的物品價值,並且以居高臨下,或者「我為你好」的態度,為孩子做決策、做選擇。
童年的得不到或者失去都會在內心留下深深地印記,回想一下,你的童年肯定或多或少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就像我那個被媽媽扔掉的花花,想必包括現在的一些父母,也會不經孩子同意,就扔掉一些他們眼中的「廢物」。
我們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在工作中,如果有人不經你同意就扔掉了你的東西,那會是什麼心情呢?偷偷扔掉孩子的物品,就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不要打著「我為你好」或者「你還小,啥也不懂」的幌子,忽略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在一些親戚見面或朋友做客的場合,有些家長為了「面子」、未經孩子允許就把其物品轉贈他人,那些「留著也沒用」或者「小弟弟喜歡就拿著玩去吧我再給哥哥買新的」之類的話語,會深深刺痛孩子的心。
並且,更深層次的講,這種行為也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和占有感,嚴重的會導致兩個極端:
不管哪種,都是家長不想面對的情況。
那些被家長偷偷扔掉的、或者強制轉贈他人的「心頭好」,會如同一個「歲月神偷」,在成年的每一次求而不得或悵然若失時,都會在你心頭竊竊私語,告訴你家長曾經偷走了你的多少「寶物」。
家長們,收起所謂的「霸權主義」和「無用論」,請不要讓這個影子,以同樣的方式復刻在孩子的心頭。讓我們懷著尊重的態度,理解孩子的世界,同時協助孩子進行適當合理的「斷舍離」。
紛亂的物品,堆砌的雜物,擁擠的房間,這些確實會影響人的心情和注意力的集中,如果想給家庭做「斷舍離」或者幫助孩子理解「斷舍離」,你可以這樣做:
01.理解彼此的差異,尊重孩子的訴求
家長的心態首先要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在整理孩子的物品時,徵求孩子的意見,傾聽他的訴求,比如說:
此方式不但能夠讓孩子感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還能鍛鍊孩子的決策力。
02.讓孩子有參與感
家長在對自己的物品進行斷舍離時,可以邀請孩子幫忙,家長在決策時可以說出捨棄的所以然,比如說:
這樣不但是有意思的親子活動,並且會潛移默化地幫孩子形成財務意識。
03.做完整的告別體
有時孩子下定決心捨棄一些玩具時,可能心裡並不好受,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感知自己的內心情緒,並且指導孩子對物品做一個可愛的「告別」,比如說:
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幫助孩子塑造「同理心」,還能在另一方面鍛鍊孩子的「受挫力」,增強其調節情緒的能力。
父母為孩子上好「斷舍離」這堂課,不僅是告訴孩子怎麼對自己物品的選擇取捨,更是幫助孩子樹立自我觀念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孩子的決斷力和選擇力。
但是,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避免用大人的視角影響孩子的價值觀,請高高的你蹲下來,用孩子的角度,審視外物和內心,與孩子一起,用斷舍離的方法,體會心情的「新陳代謝」吧!
互動小窗口:家長們是怎麼處理孩子的舊物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我是南夕媽媽,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經驗;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