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永遠都不要忽視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永遠都不要忽視語言的力量。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媽媽起到最關鍵的作用,永遠都不要在憤怒之下用惡毒的語言去傷害孩子。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春節我們沒有走親訪友,而是居家隔離,孩子們則在手機上、電腦上上網課,疫情之下,有個小男孩兒跳樓了,起因竟是因為媽媽的不斷嘮叨,很難想像,在小男孩兒跳樓前經歷了什麼。
很多人都認為,既然是母親和孩子,那就是世界上最親密的人,有什麼話不能說,有什麼事不能原諒呢?其實關係再親密的人也要有界限感,也要懂得去維護感情,尤其是媽媽是孩子最親密的人,是孩子最信賴的人,如果媽媽總是惡語中傷,孩子則會變得自卑敏感。
媽媽就算再生氣,這三句話也不能說,這是底線,否則孩子會很受傷。
01、如果不是你,我會過成這樣嗎?
在媽媽情緒失控時,會抱怨孩子,會對孩子說:如果不是你,媽媽不會過成這樣。
這也是很多媽媽都會跟孩子說的話,比如在夫妻爭吵之後,想離婚又捨不得孩子,大抵總會對孩子這樣抱怨。
殊不知這樣的抱怨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一次戶外徒步,遇到一個丁克,他說,從他記事起,爸媽就在不斷爭吵,每次都是因為他的教育問題,爸爸摔門而出時,媽媽就會一邊抱著他哭,一邊說:如果不是因為你,我就不會過得這麼狼狽!
所以在他的記憶深處永遠有個印象:我是媽媽的不快樂的根源,他一直覺得自己的罪孽。
媽媽們,就算再生氣,再失望,也別輕易說出這句話,對媽媽來說這不算什麼,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他會認為自己是媽媽的拖累,他甚至會怨恨自己。
02、你真是太笨了!
你真是太笨了!
我怎麼會生下你?
有時候媽媽會控制不住說一些很難聽的話,諸如孩子太笨了,不要臉,等等。
其實大多數媽媽說這些話的原因都是想要讓孩子學乖一些,變得懂事一些,然而這些話一旦說出口就算是給孩子貼了標籤了。
見過一個小女孩兒,她學習成績一般,她媽媽送她來輔導班的時候,就告訴我說:我家孩子腦子笨,邏輯思維不行,數學差,你們多費點心吧!
然後經過接觸,我發現孩子其實並不像她媽媽說的那樣「笨」,反而記憶力很好,理解能力也比較強。
如果媽媽總是罵孩子笨,罵孩子不行,一方面媽媽會很生氣,總覺得孩子不行,另一方面,孩子也覺得自己很笨,也會不相信自己。
媽媽們,別再隨意罵孩子了,如果你想讓孩子變差,你就盡情罵孩子,如果你想讓孩子變得優秀,那麼你就多鼓勵孩子。
03、我不要你了!
生氣的時候,永遠不知道自己會說出來什麼話,也有很多媽媽會故意這樣「威脅」孩子,以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
有一次逛街看到這樣一幕,生氣的媽媽在前面走,小女孩兒在後面追,一邊追一邊喊:媽媽,不要丟下我,我再也不敢了!
其實很多時候這個方法很有效果,孩子畢竟膽子小,更何況,如果媽媽不要他,他還能去哪裡呢?
對於媽媽說這樣很有效果,可是對孩子來說卻是一輩子的陰影,在他記憶深處會有這樣一幕,是那種被人拋棄的感覺。
有的寶媽說,其實小時候自己都聽過這些話,所以深知道這些話對自己的傷害,當自己做了媽媽,就會變得小心一些。
改變就從我們開始吧!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裡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