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疫情監測中,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是廣州首次在外環境中發現,提示市民應更注意手衛生。
首次在外環境中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圖為疾控人員的演示過程
在確診病例家中防盜門把手上測出病毒核酸
「隨著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不斷深入,現在知道病毒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也有接觸傳播。」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周斌表示,接觸傳播包括直接接觸傳播和間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即直接接觸到感染病例,會對作為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
而對於普通社區居民,風險更多來自於間接接觸,「如果病毒附著在物體表面,自己的手觸摸到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後進食、揉眼睛等動作,可能會造成自己感染。」
圖為疾控人員的演示過程
張周斌介紹,「在我們近日監測中,對一個病例的防盜門的門把手採樣中也檢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
上下樓鄰居被感染或因同乘電梯!
同乘2小時大巴後被感染!
真實病例透露這些細節
2月2日晚,廣東省疾控通過一些真實案例,揭曉公眾如何在搭乘交通工具、電梯時做好防護。
案例1:與患者同乘大巴2小時被感染
最近住在珠海一26歲的年輕小伙兒,於上周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專家開展調查,順藤摸瓜,竟然發現他在發病一周前與病例孫某同乘一輛大巴車,大巴車是從廣州南站到珠海,車程2小時。
案例2:上下樓鄰居感染可能是因為同乘電梯
一名男士最近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他並沒有明顯的外出接觸史,也沒有到往過農貿市場,他也很疑惑自己為什麼會感染。隨後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他與另外一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是樓上樓下的鄰居,很有可能因為同乘電梯感染。
解答:其實據不同的交通工具,密切接觸者定義也不同。
首先,飛機。
一般情況下,民用航空器艙內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後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區域內提供客艙服務的乘務人員作為密切接觸者。其他同航班乘客作為一般接觸者。
其次,鐵路旅客列車。
如果乘坐的是全封閉空調列車,病例所在硬座、硬臥車廂或軟臥同包廂的全部乘客和乘務人員。
如果乘坐的是非全封閉的普通列車,病例同間軟臥包廂內,或同節硬座(硬臥)車廂內同格及前後鄰格的旅客,以及為該區域服務的乘務人員。
第三,汽車。
如果乘坐的是全密封空調客車時,與病例同乘一輛汽車的所有人員。
如果乘坐通風的普通客車時,與病例同車前後3排座位的乘客和駕乘人員。
解答: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因此電梯中如果病例打噴嚏或咳嗽,就可能污染電梯按鈕等地方,健康的人如果觸摸之後沒有及時洗手就接觸眼睛或嘴巴,就有感染的風險。
家居環境中這些清潔盲點 易導致傳播風險
餐前便後、接觸食物前、外出回家第一時間都應該用流動的水和洗手液洗手。
家居清潔方面,張周斌介紹,新型冠狀病毒病毒對含氯消毒劑敏感、對熱敏感,但是在不同家居環境和衛生習慣,病毒的存活情況不一樣。
在日常家居環境中,手機、電話、滑鼠鍵盤、電燈開關、水龍頭、門把手等,都是經常觸碰的地方,但衛生情況又經常被忽略,造成潛在的間接傳播風險,需要高度重視。
手機:「我們家消耗最大的兩種清潔用品,一個是84消毒液,一個是消毒濕巾。」張周斌介紹,自己的家裡一向以來都有兩個習慣:「回到家洗手後用消毒濕巾擦拭清潔手機,晚上用84消毒液兌水拖地板。現在來看,這兩個習慣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要了。」鍵盤、滑鼠、電燈開關等,也可以參照手機的清潔方式,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注意是消毒濕巾,不是普通濕巾。」張周斌說。
水龍頭:「有自動感應水龍頭的家庭不多,大部分人洗手都是打開水龍頭,洗完後又關上水龍頭。假如有手上有病毒,洗手後關水龍頭又會沾染上。」張周斌指出,水龍頭也是一個清潔盲點,應在洗手中也注意水龍頭清潔。
馬桶:上完廁所後,為了防止馬桶內的水噴濺出來,應該蓋上蓋子再按沖廁鍵。上廁所、沖廁所後要及時用洗手液和流動的水洗手。並且最好定時對馬桶蓋進行沖洗。
針對家居日常用品的消毒問題,浙江省疾控中心傳防所副所長凌峰提到:人群正常皮膚表面接觸並不會引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要通過呼吸道粘膜進入人體才能引起感染,也存在通過手部污染揉眼睛,眼結膜感染的報道,因此更建議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就能很好的防護了。電梯間、電梯按鍵、門把手等消毒,用符合國家安全性評價要求的普通醫用消毒劑就可以,比如我們常用的醫用含氯消毒劑,建議可以半天一次擦拭消毒,或電梯間內空間噴洒消毒都可以。
來源:杭州日報綜合廣州日報
編輯 左腳
杭州日報 誠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