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到手的皇位居然被母親栗姬拱手讓人

2020-03-20     黃猛銅仁報道

栗姬,據載能歌善舞、明艷照人,漢景帝年少時最寵愛的妃子,太子劉榮的生母,地位尊崇,一時風頭無兩,但最後卻落得全族被殺、太子被廢、自己憂憤而死的下場。

當時的栗姬可以說是寵冠後宮,劉啟非常遷就,寵溺她,導致了栗姬囂張橫行的性格。但是就算是如此,漢景帝還是立了栗姬的兒子為太子。但是因為栗姬和館陶公主交惡,這個姐姐就經常在自己的皇帝弟弟面前說栗姬的壞話,時間一久,漢景帝也開始懷疑栗姬是不是值得託付的人。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也一定有原因。那麼,栗姬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呢?

漢景帝有十四個兒子,其中前三個都是栗姬所生,其中長子劉榮更被立為太子,可見其受寵程度。與當時無寵無子的薄皇后相比,栗姬的境遇要好很多。但栗姬空有一副好皮囊,智商不高,情感更讓人著急。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栗姬卻不明白這個道理,身在後宮中,既不知己,也不知人,更不知時。


一、不知己。栗姬作為一位普通的嬪妃,年少時雖備受恩寵,但漸漸的年老色衰,被景帝召見的機會越來越少。色衰而愛弛,這是封建帝制下的後宮女子,大抵都難逃的命運。但栗姬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她一味要求皇帝感情專一、聖心獨攬,一旦發現景帝寵幸其他女子,便妒火中燒、大發雷霆。在朝堂中,沒有人會指責皇帝薄情寡恩,但會指責栗姬作為一個妒忌的婦人,犯了「七出」之罪。沒有了景帝的寵愛,沒有了朝中勢力的支持,太子劉榮便是她最大的政治資本。但栗姬意氣用事,斷然拒絕和長公主的聯姻,處處見罪於景帝,絲毫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兒子,直至親手斷送了兒子的太子之位,失去了最後一座靠山。


二、不知人。這裡的「人」,主要指兩個人,一個是漢景帝,一個是長公主劉嫖。

首先,我們說栗姬不知漢景帝。漢景帝作為「文景之治」的繼承者,雄才大略自不必說,在立儲、立後這樣的事情上,景帝才是最終的決定者。在感情中,喜新厭舊更是常事,皇帝是最難做到感情專一的人。守得住寂寞,不得罪皇帝,是封建帝制下所有后妃應習得的基本生存技能。很可惜,這二者栗姬都沒有學會。


第二,栗姬不知長公主劉嫖。劉嫖作為竇太后唯一的女兒、漢景帝的親姐姐,身份特殊,此外她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作為漢景帝的「選美大使」,負責從各地選拔年輕美麗的女子,源源不斷地送到景帝身邊。有了新人之後,栗姬的恩寵一日不如一日,她就把這些積怨統統算在長公主頭上。所以,當長公主主動提出要把女兒嫁給太子時,栗姬想都沒想,一口回絕。按照栗姬的行事風格,免不了還會對長公主冷嘲熱諷一番,想著總算給自己出了口惡氣。但栗姬遠遠低估了長公主的影響力和破壞力。

劉嫖做事一向果敢迅速、說一不二,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女兒阿嬌能成為未來的皇后,為此,她可以不擇手段。這次求親被拒,長公主顏面掃地,立即把目標轉向了王美人的兒子劉徹,在和王美人一拍即合後,就開始策劃廢掉時為太子的劉榮。此外,劉嫖還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時常在景帝身邊說栗姬的壞話,盛讚王夫人母子,時間久了,景帝自然對栗姬也沒了好感。


三、不知時。

這裡的「時」,指的是時遇,對栗姬來說,如果能把握好,她的命運也許是另外一種樣子。

有一次漢景帝病重,以為自己撐不過去,便召來栗姬,問詢她說:「朕百年之後,你能替我照顧好其他妃子和她們的兒子嗎?」按照常理思考,皇帝這樣說,是在託孤啊,栗姬該滿心歡喜並滿口應允下來才是。栗姬一聽此言,頓時火冒三丈,爭風吃醋的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她不僅立即回絕了景帝的要求,還罵罵咧咧、出言不遜,對此,景帝非常生氣,但礙於身患重疾,沒有發作。


在親自領教了栗姬的蠻橫不講理之後,景帝終於相信了長公主所說的話,栗姬不是皇后的最佳人選,有這樣的母親,她的兒子劉榮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儲君。在王美人的推波助瀾下,漢景帝最終廢掉了太子劉榮,誅殺了栗氏全族,而栗姬再也沒有機會和景帝見上一面,這位愛情至上、嫉妒成性的后妃,終於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d1wAHEBfwtFQPkdb4GS.html












朱 熹 教 子

2020-04-19






唐朝十大名相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