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下了死命令,美國五年後重返月球

2019-07-24     微觀系列

​2019年7月16日,夜,美國華盛頓

位於美國首都的華盛頓方尖碑,化身為土星5號火箭



由美國政府一手策劃的《向月球出發——阿波羅50周年》大型投影表演,重現了當年那令全世界都感到震撼的壯舉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載著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科林斯,三名太空人發射升空

沒人知道這場人類首次的登月任務命運如何

死或生,命懸一線



當時的美國總統甘迺迪說

在1969年,這樣一個充滿希望也充滿恐懼的十年里

我們處於知識與無知的時代

我們知道的越多,就越感到無知



沒人能預計我們到達月球的速度,和我們能走多遠

但總是有強烈的意志,在支撐著我們

在這個有著五萬年曆史的人類文明長河之中

假設我們僅用半個世紀的時間來創造歷史

即便我們對前40年知之甚少

但在最近的10年里

人類穿上了動物皮毛,走出了陰暗洞穴

僅僅五年前,人類發明了文字,學會了寫作

不到兩年前,印刷機來到我們身邊



而就在兩個月前

在人類50年的歷史中,新的能源誕生了

蒸汽機提供了新的動力源



一顆蘋果落下,牛頓探索了地心引力的奧秘



就在上個月,電燈,電話,汽車和飛機來到了我們身邊



而在上周人類擁有了青黴素,電視與核能



而在今天,在此時此刻

如果美國的新宇宙飛船取得成功

我們將在今晚午夜前到達月球彼端



但是總有人問為什麼是月球

為什麼我們要登月

這些人同樣會問

為什麼要去攀登最高的山峰?

為什麼要去飛越大西洋?

為什麼要做環球航行?

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我們選擇去登月

不是因為它很簡單

而是因為它非常難

因為那是月球

那是世界上最難最難的任務



我們祈求萬能的神賜福於這最艱難、最危險,也最偉大的冒險之旅

我們開始登月

人類開始登月



這場在眾目睽睽之下開始的偉大的登月任務,在1969年的時候,美國國家航天局預估它的成功率只有50%

因為沒人敢肯定,那比85座超級水壩發電量更強大的爆發力

真能讓土星五號從地面飛入太空,脫離地球軌道

並在經過100小時的太空飛行後,最終到達38萬公里外的荒涼星球

月球






1969年7月20號,阿姆斯特朗走出登陸艙的那一幕,通過直播,全球放送,並且留下這句舉世皆知的經典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這是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這個美國歷史上最璀璨的亮點

同時也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璀璨的亮點

但在這璀璨亮點的背後,卻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陰暗



當年是東西冷戰最嚴重對立的年代,美蘇在各個領域明爭暗鬥

尤其是在代表國家最高科技的航太領域

蘇聯率先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人造衛星,又把第一個太空人加加林送入太空

美國面臨著強大的壓力,逼著當時的總統甘迺迪公開發表演講

美國,將傾全國之力,打造一個人類登月的美夢



但是美夢,從來不像當時的人看起來那麼美

登月,不僅是一個嚴峻的科技冷戰任務

更是一個嚴峻的政治任務

我們說的登月夢,不如說是一場「穩定國內政治局勢的」,政治夢

因為那不是一個什麼單純美好,人人都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年代

那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美國充斥著暴力,對立,仇恨的政治氛圍



那個年代,美國深陷「越戰」泥淖,在戰場上美軍久攻不下,處于越戰潰敗前的動盪

在美國國內,反戰遊行一浪高過一浪,全美民心,全都一致反戰,痛恨戰爭

人民對於政府的錯誤決策,深惡痛絕



而且六七十年代,更是美國「黑人平權運動」,最風起雲湧的年代

白人與黑人高度對立,各州經常發生黑人被殺,或者白人被仇殺的案件

那是美國最分裂,也最對立的時刻,貧富不均所帶來的憤怒更推升了這種衝突

越戰抗議,黑人運動分裂,使得美國處於動盪的社會氛圍之中

而這種動盪的社會氛圍,是非常不利於治理的

所以,為了凝聚人心,凝聚分裂的國家和社會氛圍

設立一個遠大的共同目標,就成了最關鍵的政治任務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造夢

給一群內心惶惶不安的人,編織一個遠大的夢想,讓這群躁動的人團結起來,維護國家穩定

既然需要造夢,那還有比登月,更遠大而美好的目標了嗎?

所以美國登月,它不光是被蘇聯的科技冷戰給逼的,更是它國內的政治任務需要



而且根據最近幾年,解密的資料顯示

當年甘迺迪當著全世界的直播,發出豪語,美國要在十年內登月

要為全人類實現一個遠大夢想

可演講一結束,回到白宮

他就再次對登月這件事,表現出了嚴重質疑

甘迺迪很好的做到了政客所必須的,人前一套,人後一套

但甘迺迪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那天白宮的預算顧問清楚告訴甘迺迪

美國太空總署,馬上要破產了

而執行阿波羅登月計劃,經費預算從一開始就是個讓人難以置信的天文數字

200億美元

而最後完成計劃時,大約一共花費了254億美元

但那時1969年的254億,大約相當於今天的2000億美元



這是當年的聯邦預算撥款比例,可以看到在登月那幾年,美國政府預算是如何高度傾向於太空任務的

花了2000億美元,去登月,去畫一個人類的登月夢,可登月能帶回來什麼呢?

甘迺迪就是為了這筆高的離譜的預算,而嚴重質疑阿波羅登月計劃

他非常清楚1800億美元意味著什麼?

在後來流出來的一段白宮電話錄音里,甘迺迪質問預算官

我們至少應該搞清楚它的意義,否則我們就不應該花這筆錢

因為我對太空毫無興趣

我們應該知道相關的所有一切

但我們討論的,都是破壞我們預算的東西



而且還不光是錢的問題,當時的技術,尤其是最重要的電腦科技,也很落後

登月任務時期,美國太空總署指揮中心的所有電腦加起來,處理程序的速度,都沒有我們今天一部蘋果手機快

而且登月時,全球有超過6億人緊盯著電視觀看,它是個花很多錢,風險很大,成功率又不高的任務

試想如果登月失敗,全世界6億人看到宇宙飛船爆炸的那一刻,是不是也意味著,美國不如蘇聯了呢?

是不是意味著,美國,在冷戰中失敗了呢?



到了1963年,美國國內對於阿波羅計劃的嚴厲批評越來越多

甘迺迪作為一個民選的政治人物,不可能不去關注這些嚴厲批評,因為這將威脅到他的連任

此時的甘迺迪一度想退縮,到後來他甚至提出了一個我們今天看起來匪夷所思的提案

為什麼不叫蘇聯一起來做呢?

是的,甘迺迪曾計劃叫蘇聯來和美國一起,完成登月計劃

這樣一來既能大幅減少經費,也能取長補短,提高登月成功率

但這種想法,在冷戰時期,就是天方夜譚



最後,在重重困難下,美國只能自己登月

並且在1969年取得成功

而講起登月的好處,包括引領了最尖端科技的進步

在通訊設備,集成電路,晶片等領域,由於巨額的投入而獲得快速進步

甚至直接推動人類邁入信息時代

所謂的「登月科技紅利」,也被我們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對於生活在當年的人們來說,登月最大的意義

是在於它創造了巨大的「群體樂觀情緒」

一種我們可以克服任何困難的感覺

一種明天會比今天更好的感覺



即便是在那些極力反對登月的人心裡,當他們看到真的登月成功後,也會洋溢出這種「群體樂觀情緒」

而這,對於當年那些人來說,才是登月的最大意義

因為上面提到,登月前的美國,正處於多麼暴力,對立與混亂的社會氛圍中

而登月任務從開始到成功,有效的改變了美國的整體社會氛圍,簡單講就是

用一個夢,來維持社會穩定

再往更大的方向講,於冷戰時期,東西大分裂的背景下,登月也創造出了一種全球團結與共享的人性

我們稱之為「共情」



1969年,人類登月成功,大家都開始展望一個新的夢想

移居月球

既然你都可以登月了,那移居的夢也不會太遙遠吧

但沒人想到的是,自從1972年,最後一次阿波羅任務結束後,人類的腳步就再沒踏足月球

究其原因,其實就兩個字

太貴

一直到50年後

2019年3月,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太空總署宣布

特朗普總統已經下令,在2024年,美國重返月球



彭斯的這一宣布,讓很多人回憶起了阿波羅11號的時刻,因為它所畫出的一個夢,展現了人性最美麗的一面

當人類面臨著再次分裂的懸崖邊緣,國際上各種貿易衝突頻發,美國國內種族矛盾與分裂再次嚴重

難道我們要靠著再一次的登月,為全人類的團結和共情,憧憬一幅美好的未來嗎?

然而現實卻是悲觀的

特朗普也不是甘迺迪



特朗普要比甘迺迪現實得多的多,而且全世界的貿易爭端,和美國國內的種族主義,也全是他挑起來的

特朗普宣布美國要重返月球,其背後有著不一般的政治盤算

首先他任命了「吉姆·布里登斯廷」當美國太空總署總裁



這個布里登斯廷,他不是個科學家,他是個政客

求學期間攻讀的是經濟學和心理學,後來從政,是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三屆眾議員

外界對他的評價是

布萊登斯坦,深深懂得科技技術必須服務政治之道

所以很明顯的,特朗普讓他來掌管美國太空總署

不是來為美國完成太空任務的,而是來為特朗普完成政治任務的

那特朗普的什麼政治任務呢?

關鍵點是五年

從2019年算起,特朗普下令,美國必須在2024年之前重返月球

那為什麼是五年?不是八年,十年?

要知道美國航天專家都說,美國五年內重返月球,時間太倉促

但特朗普執意要在五年內完成

因為2024年,正好是他總統第二任期的結束



假設特朗普2020年連任成功,那他下一個任期的結束點,正好是2024年

而這2024年,又正好與美國登月計劃時間表,高度契合

所以外界評論,特朗普這份登月計劃時間表,同時也是他的政治計劃時間表

特朗普,正夢想著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因為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規定,任何人,不管你是誰,擔任總統職務不得超過兩屆

所以特朗普想連任三屆的夢,是鐵定沒戲了

但他可以做到,當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留下自己在歷史上的政績

而登月就是一個再絢爛不過的政績

所以登月必須在5年內完成,也就是在我特朗普下台前完成

如果登月在2025年完成了,那我都下台了,誰還會記得和歌頌我特朗普的豐功偉業呢?

所以2024年,特朗普帶領美國重返月球

這濃墨重彩的一筆,必須給我記在歷史上

只不過美國人民的態度,似乎是希望火箭把特朗普一起送上月球算了

別來禍害美國了



特朗普有他的登月夢,其他國家也有

隨著亞洲和歐盟國家的航太科技突飛猛進,過去十幾年來美國的航太優勢正日益縮小

尤其是中國快速追趕的腳步,更讓美國覺得芒刺在背

中國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並計劃於2035年左右,實現太空人登月

可美國有多防著中國人的太空計劃呢?

有一個實例證明



三個月前,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辦了一場世界太空研討會

這場會議由NASA主辦,邀請了世界上所有的太空大國代表參會,唯獨缺少了中國

難道中國不是太空大國?

目前中國的太空實力,僅次於美國

美國這麼做是很明顯的老大拉著其他人,來對付老二

對於唯獨將中國排除在外的舉動,NASA如此解釋道

因為美國法律禁止美國和中國在太空事務上,有任何的雙邊合作

美國對中國充滿敵意

50年前甘迺迪還邀請蘇聯一起搞登月計劃

50年後,美國就害怕中國的登月計劃會超過自己

然而中國有自己的步調,即便面對美國的打壓和圍堵,自己的步調不會亂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

目前最核心的難題是在攻克480噸火箭發動機,這項技術估計5到10年後能成熟

當載人重型火箭技術完全成熟後,還需再配備相配套的飛船

粗估中國人最後登月的時間,應該是在2035年左右

也就是16年後



登月,是一個人類的夢想,同時也是一個凝聚民族的夢想

其背後的科技意義自不必說,登月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比其他任何任務都要大

2035年,當國旗插上月球的那一刻

我們拭目以待

微觀系列,關注我,獲取更多好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_qjKmwBmyVoG_1ZBc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