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800多米,楓坪鄉山乍口村的一座山頭上,4G網絡全覆蓋之下密布的攝像頭,把400多畝古樸靜謐的老茶林呈現在網友面前。
這裡是浙江悠谷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高端茶葉基地,這片茶林中最年長的茶樹已有近40歲「高齡」,網絡攝像頭實時直播讓這裡的茶葉走進了「茶友」們的世界。
悠谷春公司的辦公室,則設在距基地70多公里之外的縣城,這兩天不斷有人前來應聘,受聘的新職員最重要的角色是「網紅直播員」,目前公司的20多個職工中,幾乎人人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帶貨人」,他們要把今年基地出產加工的新茶,依託各大網絡直播平台進行銷售,在保證直營店銷售訂單平穩的基礎上,擴大網絡市場上的經營規模。
從生產到銷售全程可視化,這得益於悠谷春公司總經理孔曉澄的創新。他是個「老茶人」,曾長期在深圳經營茶葉包裝公司,2013年茶葉銷售門店型的市場逐步飽和,加上對經營成本的控制,他轉戰「茶產業鏈完備」的松陽。
隨著智慧型手機日益貼近普通百姓的生活,2017年,他決定通過直播等短視頻的方式「引流」,把遠距離的茶葉客商通過網絡帶到松陽。早期他只是「步步緊逼」學習網絡紅人的直播模式,幾年的摸索中他逐步意識到,松陽就是他最大的直播平台,能夠如實地呈現茶葉生產的全過程。
「直播不過是一種『引流』方式,最關鍵的東西還在於生產出好而不貴的產品。」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悠谷春公司堅持科技創新,單單茶葉精取環節就發明了五項專利,讓茶葉色香味更好、條形更均勻,保存技術的創新也讓「茶友」可以全年嘗「鮮」。科技創新之下保證的品牌,被孔曉澄視作企業發展的「護城河」。通過線上線下兩端發力,新冠疫情對公司的產品銷售不僅沒有產生負面影響,今年以來通過擴張,公司的發貨量較去年同期反而實現了「逆增長」。
事實上,這不是他第一次的「反向操作」。從2003年開始到2013年他接連有過三次,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他還一舉在深圳開了三家新店。他將之歸功於一種「感覺」,但他也承認,這種感覺源自創業者反覆核算基礎之上的「胸有成竹的謹慎」。
這種感覺還源自於他對細節近乎完美的掌握。2013年中秋節前後,孔曉澄發現在深圳等候電梯的時間較往年短了很多,而那時候正是茶葉銷售的旺季,直覺告訴他這是客流量減少的跡象,隨後的走訪更是印證了他的直覺,也幫助他進一步調整了自己的經營策略。
網絡直播同樣是他緊跟潮流所做的銷售策略調整,近段時間的銷售記錄表明,這一步棋他也走對了。前兩天,山東泰安、上海松江兩位普通的微信好友也受他朋友圈中短視頻的影響,和他簽訂了長期合作的合同,在「按需定產」原則的影響下,先後已有兩批貨發往了當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