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小麥土傳病害這些危害特點,這樣防治土傳病害輕鬆又乾淨

2019-09-06     睢陽農科

小麥是河南、河北、山東、安徽、陝西、山西等黃淮地區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也是許多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由於多年的秸稈還田,土傳病害逐年增多,危害也越來越重。由於土傳病害比較隱蔽,農民對病害的預防認識還不夠,每年都會造成嚴重危害,個別地塊甚至絕收,已經成為限制小麥面積擴大的重要限制因素。今天,小編告訴大家一個防治小麥土傳病害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可將幾乎所有土傳病害輕輕鬆鬆一次防治乾淨。

小麥主要土傳病害和危害特點

小麥土傳病害有很多,目前,發生面積最廣,危害最嚴重的病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莖基腐病等,這些病害主要危害小麥的幼苗的根莖部,根系發病後,停止生長,根系少,植株生長緩慢,分櫱少,形成弱苗,嚴重時在苗期即可造成幼苗死亡;莖基部被害,初期只危害基部葉鞘,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擴展到莖上,在莖上出現褐色病斑,地上部水分和養分供應減少,麥苗生長緩慢,田間麥苗發黃。後期,當病斑環繞莖一周後,由於病部以上得不到水分和養分,造成植株枯死。此時發現再進行防治已經晚了。

發病規律

掌握這些病害的發病規律,才能找到最有效防治防治方法。這些病害的病原菌主要以菌絲、分生孢子等附著在病殘體上或種子上,當秸稈還田的時候,這些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下茬小麥的主要初侵染源。秋季小麥播種後,種子上和土壤中的病原菌開始萌發,產生分生孢子,開始侵染小麥的種牙、根系等部位,病菌在寄主上進行大量繁殖,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其它植株,造成病害危害越來越重,發病範圍越來越大。

發病原因

造成這些土傳病害發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品種不抗病:品種抗病性差生導致病害發生和蔓延的最重要的原因,由於全蝕病、莖基腐病和根腐病最近幾年,危害才明顯嚴重,選育品種時,這些土傳病害不是選育目標,造成目前生產上還沒有有抗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和莖基腐病的品種,一旦環境條件適宜,就會很快在田間蔓延,危害嚴重。

(2)適宜的環境條件:病菌在土壤中能否萌發,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土壤濕度,當溫濕度適宜時,土壤中附著在秸稈上的病菌才能萌發,並在田間快速蔓延。冬季溫度較高,降雨頻繁有利於病菌的發生,因此,發病嚴重,反之,發病就輕。

(3)土壤條件:上年度發生嚴重,秸稈大量還田,土壤中病菌基數高,當環境條件適宜時,就會發病早,而且嚴重;土壤年重低洼,經常積水地塊,為病菌萌發創造了適宜的環境條件,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

這些土傳病害由於主要危害地下根莖,一旦發生,防治十分困難,必須提前預防,才是有效防治這些病害最有效的方法,常用方法有:

(1)選用抗病品種: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這些病害最簡單、最省事、最有效的方法。前幾年,全蝕病、紋枯病發生比較嚴重,最近幾年選用的小麥許多品種都抗紋枯病、全蝕病,比較好的品種有山農29、山農30、鄭麥136、鄭麥1860、煙農999、煙農1212、皖墾麥0622、百農4199等品種。

(2)藥劑拌種:選用優質的拌種劑是防治這些土傳病害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可在小麥播種後前,選用以下拌種劑進行拌種:

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按照藥種比690-1380毫升/100千克種子比例進行拌種,

用30%吡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按照藥種比90-120克/100千克種子拌種,

用27%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按照藥種比470-700克/100千克種子比例拌種,

用52%吡蟲·咯·苯甲懸浮種衣劑按照藥種比700-800毫升/100千克種子拌種;

任選一種,按照要求將種衣劑均勻包裹在種子表面,均可達到較好的防治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莖基腐病等土傳病害的目的,持效期可達80天以上,省工省時,持效期長,效果好。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問題,歡迎加入「睢陽農科服務圈」進行諮詢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4U3Cm0BJleJMoPMIUW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