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節快樂!晉城市醫院「十佳醫師」評出來了

2019-08-19     魅力晉城

在我們的身邊

總有這麼一群忙碌的身影

他們

或許默默無聞,或許平凡普通

但正是他們

用仁心仁術的付出

一次次重新點燃生命的火焰!

今天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

小編在此

祝全市所有醫師們節日快樂

為慶祝第二屆「中國醫師節」

充分體現

「弘揚崇高精神

聚力健康中國」

的主題思想

切實踐行

「敬佑生命、救死扶傷

甘於奉獻、大愛無疆」

的崇高精神

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根據國家衛健委

關於開展第二屆「中國醫師節」

系列活動

的通知精神

晉城市人民醫院

認真組織開展了各項評選活動

通過各個環節的評選

選出「十佳醫師」名單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他們吧

1

我是金建雲,是晉城市人民醫院普外科一病區的一名主治醫師,我熱愛我的職業,始終用滿腔工作熱情詮釋著醫者的奉獻精神;用實際行動兌現著醫者的錚錚誓言。

參加工作以來,我始終牢記「尚德精業、崇實創新」的院訓,秉承醫者仁心的高尚品質,堅守醫者仁術的道德情操,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鑽研,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業務,以更好地服務於患者。

每當完成一例手術時,每當看到一個個患者康復後開心的笑容時,我的內心油然升起一種常人無法體會的欣慰與自豪,覺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第二屆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有幸榮獲我院「十佳醫師」的光榮稱號,我感到非常的開心,這離不開醫院及科室領導的培養,也離不開同事及家人的支持,這既是對我工作的一種肯定,更是一種鞭策。

今後我會一如既往地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態度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為醫院的發展和老百姓的健康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

我叫王瑛,現為晉城市人民醫院產科的一名主治醫師,2004年從事婦產科工作至今,15年來,一直工作在臨床一線。

俗話說「金眼科,銀外科,累死累活婦產科」,作為一名女醫生,作為一名女婦產科醫生,需要付出的也許是常人無法想像的,我哭過、累過、痛過...可每當在危重孕產婦的救治中,我們就像戰場上的戰士,衝鋒在一線戰場,一場場的勝仗,讓我們露出了疲憊的笑容;未曾計算過一年年經我們手出生的「小天使」有多少,看著他們平安的降臨,我們從內心裡透出欣慰和喜悅;還有許許多多被我們救治的患者轉危為安後,送給我們的鮮花,為我們寫的感謝信,奉上一面面鮮紅的錦旗,和那一聲聲發自內心的「謝謝」,想到這些,所有的累與痛就化為烏有!

未來的路很長,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我將繼續秉承「用愛心傳遞生命,以奉獻守護平安」的座右銘,無怨無悔的走在這條路上。

3

張芸華,普外三科一名普通醫師,參加工作已近20年。二十年,7000多個日日夜夜,他始終堅持視病人為親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全身心為病人服務,他曾言既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

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張芸華醫生默默堅守著這一標準、踐行著這一責任。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張醫生接診過的這樣一位患者:那是幾年前,有位便秘30多年的高平老大爺,他長期依賴瀉藥、開塞露、灌腸等方式緩解便秘,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便秘卻愈演愈烈,而且以往依靠各種瀉藥、開塞露、灌腸等一向無往不利緩解便秘的方式、統統不再管用,必須用手摳大便以幫助排便。家屬、患者都很焦慮,當病人來我院門診就診時,已經大便坎頓一周,張芸華醫生趕緊帶手套幫老大爺摳大便,之後,幫助老大爺在我院做了便秘的相關檢查,通過檢查,當告知大爺他的便秘是有希望能治療的時候,大爺聽完這句話,馬上就跪下了,含淚說「謝天謝地,我的病終於能治了」,張醫生趕緊攙扶起老大爺,後經過多科室協作,老大爺通過吃藥,功能康復,基本恢復了正常排便。

這僅僅是張醫生接診的眾多盆底疾病患者中的一個縮影,東流逝水,葉落紛紛,荏苒的時光就這樣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二十年不輟,他始終堅持「寧靜致遠,精益求精」,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為更多的患者朋友提供更優質的診療服務!最大限度的減輕病人痛苦!

4

我是孫曉艷,一名眼科醫生,2006年參加工作,參加工作13年來,我時刻以「微笑暖人心,真情待病人」作為我的座右銘。

作為一名眼科醫生,不僅要心靈手巧,還要對患者有一顆同情心,有了同情心,才會對患者更有耐心,才會自覺地用更多的方法關心和幫助我們的患者。因為我心明白,醫生對患者的態度,決定了我們在職業路上能走多遠。

「給患者解除病痛、用愛心點亮患者光明」是眼科醫生的天職。無論患者貧富貴賤,我都會儘自己所能幫助患者解除病痛,恢復健康。得到患者信賴和同行認可是最快樂和自豪的事情。

很累很累的時候,我在想,這就是我們作為醫者不斷前進的動力吧!累並快樂著,我喜歡這份職業!今後,我會一如既往的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5

我是董勇勇,是一名普通的骨科醫生,2006年參加工作,在工作的13年間,和單位里每個同事一樣,沒有固定的節假日、星期天,過著「007」的生活。

有時很累的時候也會彷徨,到底這麼忙、這麼累是為了什麼?可是轉眼又接到一個病人、要準備一台手術時,那份彷徨就被拋之腦後,身心馬上又進入到了高速運轉的節奏。

每次看到病人痊癒開心的笑容,聽到病人康復後溫馨的話語,心裡總是有很大的成就感。沒有什麼工作比能挽救病人的生命,解除病人的痛苦能獲得更大的成就感了!這份成就感、這份責任推動著我堅持前進。

乘這次第二屆中國醫師節的機會,也想和我的同事們以及廣大醫務工作者說:平時工作忙壓力大,希望大家也多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

6

我叫李駒波,是晉城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一名普通的主治醫師。自2006年參加工作以來,我在急診科已經工作了13個年頭了。

這13年來,我從最初的實習醫生,到現今的主治醫師,白天黑夜時刻待命,上不完的夜班,寫不完的病歷,生物鐘紊亂,經常忙的忘記吃飯,總之就是一個字,累!但是我每當見到患者頑強的求生慾望和患者家屬那期盼的眼神時,我不禁被生命所感動,讓我拼了命的想為他們做點什麼。

我會牢記我的座右銘:急在分秒之間,救在生死邊緣,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也沒有什麼比挽救生命更崇高!我喜歡這份成就感!我熱愛我的工作!我將忠於我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性命所系,健康所託,我是醫生,此生無悔!

祝全體醫生們醫師節快樂!

7

我是呼吸與危重症科主治醫師樊利萍,我高中時起就一直對醫生抱有極大的執著。所以高考志願上只填了兩所醫學院校,其餘均是空白。在學醫的過程中更加被前輩卓越的妙手仁心所折服,所以報考研究生時,即便非典剛剛肆虐過,我仍是義無反顧的報考了呼吸專業。

畢業後來到醫院的十餘年間,我始終秉承醫學永遠要把奉獻放到第一位,所以不管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什麼情況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是救死扶傷。一腔熱愛,初心不改,我今後也會沿著這條無數前輩用赤誠鋪寫的路走下去!

8

我叫王鵬帥,是晉城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一名主治醫師,在工作10餘年中,始終堅持「生命重於一切,患者利益高於一切」的理念,在臨床工作中恪盡職守,勇於奉獻。

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工作是很辛苦的,身上時刻背負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但是,當與死神的拔河終於獲得勝利;當痛苦的表情被放鬆的微笑所代替,作為醫務工作者,那一份滿足和喜悅,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那是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體會到平凡中的快樂。在今後工作中,我將用我微薄力量,守護生命之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9

我叫李前進,自從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我在晉城市人民醫院影像已工作了近19個年頭,現在我是CT室的一名主治醫師。

這19年來有一件事讓我終身難忘。那是我剛參加工作不久,在一次早交班會上,老主任指著一份片子對我們說「這個XXX的充盈缺損伴狹窄,如果不仔細看,很可能認為是腫瘤,但是動態的來看這個充盈缺損實只是蠕動形成的假象,不是真正的腫瘤」剛說到這兒,我就聽見門外有人跳著喊「我沒得癌症、我沒得癌症……」那個高興勁真是沒法形容。後來我才了解到這名患者在別的醫院診斷為腫瘤來我們醫院做手術來了,當時病人得知病情後人都垮了,檢查的時候兩個人都扶不住,腿軟得不會走,由於不放心,一早就自己搖著輪椅偷偷來聽我們的交班會。一直以來這件事給我的震動很大,我們影像科大夫很少有機會面對病人,更體會不到一個正確的診斷對病人意味著有可能是生離死別。

通過這件事使我對醫生的這個職業有了無比的自豪感,面對工作時時懷著敬畏之心,無論什麼時候對工作都要嚴謹認真,遇到有疑問多問幾個為什麼,前不久我在審核一份片子的時候多問了幾個為什麼,成功的診斷了一例罕見的腹腔干動脈瘤病例,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受得了患者及家屬的讚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當我步入神聖醫學學府的時刻,……」

二十多年了我剛步入醫學院時的醫學生誓言我仍記憶猶新,我願努力踐行「醫學生誓言」,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和業務技術水平,努力做一名德藝雙馨的好醫生。

10

我叫申劍波,是神經外科的一名主治醫師。我是2000年參加工作,從開始參加臨床實習的那一刻起,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學誓言時刻在提醒著我,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使命。在這種信念的引導下,我在日常的醫療工作中,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儘可能的應用現有的醫學知識和醫療技術去減除患者的病痛。

一、醫生首先要有同情心,要有熱情。

培根曾經說過: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鍾南山院士曾經說過「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對待它」。記得有一對年老的夫婦,家庭貧困,唯一的兒子因車禍昏迷不醒,因年老體弱,照顧病人時明顯感覺到體力的不支,加上唯一的兒子病重,對方又不墊付醫療費用,精神上受了很大的打擊,對患者的照顧遠遠達不到要求。看到這種情況,我在每次查房的時候,都要幫助老人給患者翻身,拍背,教老人如何觀察患者的小便顏色及如何放尿袋中的尿液。有一次,患者渾身顫抖,找不到原因,老夫婦很著急。我看到後,仔細的查體和詢問最近的情況,老夫婦說最近一周患者沒有大便,剛才灌腸後也沒有大便排出。了解情況後判斷患者是排便無力,灌腸後大便膨脹致排便更加困難。看到老人無助的神情,我毫不猶豫的帶上手套給患者從肛門內掏大便,由於長時間沒有排便,大便的惡臭味道瀰漫在整個病房中,而當時由於時間倉促,來不及帶口罩,幾次的噁心都忍住了。邊為患者揉肚子,邊掏糞便,將近半小時,終於給患者掏完了大便。看到老人臉上欣慰和感激的神色,頓時沒有了掏糞便時的嘔吐感和疲憊感,也充滿了對自己職業的自豪感。

二、工作中應時刻有一種責任感。要敬畏生命,這是醫生的第一品格。

對工作應該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這是一種面對病人最寶貴的生命而產生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不但是時刻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還有對待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這個本來就是咱們的治療原則,但在目前的醫療環境和醫患之間這種極不信任的大環境下,尤其是對待特殊的患者,這種原則有時候就變得實施起來是那麼的艱難。

記得值班是來了一批車禍,一家三口不同程度的外傷,我們神經外科接診的是一個小女孩,眉弓上、額部可見長約10厘米的皮膚裂傷,深可顱骨凹陷性骨折,經過詳細的檢查及薄層頭顱CT掃描,判斷雖然為顱骨凹陷性骨折,沒有腦脊液外漏,是閉合性顱腦損傷,只需要縫合傷口就行了。看似手術簡單了,但患者是一個7歲的小女孩,又剛受了傷,父母親都因外傷不在身邊,情緒不穩定,這個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全麻手術。但面對一個7歲的孩子,全麻風險大,麻醉的後遺症較大,患兒的父母又都在搶救,僅有的家屬就是婦女和老人,面對這種情況,我當時也在想,全麻肯定是能將我們的醫療風險降到最低,但回頭又一想,如果這是我自己的孩子,親人的孩子,願意不願意全麻,願意不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選擇局麻清創縫合,看到孩子爺爺、姥姥那焦急又無助的眼神,我決定,不能再讓家屬面對更糟糕的選擇了,決定局部麻醉手術。

但小孩子,局麻手術需要家屬陪同,手術室是肯定不行,但因為顱骨有骨折,清創及縫合要求高,急診科的人員流動大,不適合。就想到了耳鼻喉科的清創手術室,聯繫好後,在家屬的幫助下,一邊清創、一邊和小孩子聊天,安慰、鼓勵,讓家屬時不時的和小女孩說話,讓小孩子知道爺爺、奶奶在身旁,減少孩子的恐懼心理。就這樣,完成了局部麻醉、清創,探查,縫合等,最後近2個小時的手術結束時小女孩居然睡著了。看到家屬欣慰的面容,心內油然而生出了一種自豪感和成功的喜悅,知道自己這次選擇對了。也又一次明白了,「在一個成功的手術中,決策比刀法更重要這句話的意義」。在最近的一個腦膿腫手術中,患者也是一個小男孩,在手術室已經準備好了全麻的情況下,我們和麻醉師反覆溝通後,在麻醉師,手術室護士的配合下,我們也是邊和小孩子聊天,邊手術,又成功的在局麻下完成了一例腦膿腫穿刺引流手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3u-rWwBvvf6VcSZDU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