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一句話,比亞迪、北汽新能源通通都拉漲停板

2020-01-14     功夫AUTO

「大家放心,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再進一步退坡。」

1月11日,在2020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苗圩的一句話猶如「平地一聲驚雷」。

這句話剛一說出,便在微信朋友圈瘋狂刷屏,甚至在微博的閱讀量也迅速躥升至千萬級。

來到今日,這個消息也順勢激起了資本市場的強烈反應。

截止至周一,A股最大的兩家新能源整車企業——比亞迪和北汽藍谷均以漲停收盤,而新能源板塊的多支個股也悉數大漲。

資本終歸是逐利的,而其背後的「眼睛」比普通大眾更雪亮。

於此,要想獲得資本的支持,這起「口誤事件」背後勢必也存在著一定的「政策風向」。

而在這其中,功夫汽車認為,「補貼不退坡」的政策可能性或許就更大一些。

補貼不「退坡」,意在「追平」海外政策?

在汽車工業轉型升級之際,中國政府通過頂層設計,推出一系列產業政策,完善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實現了戰略領先。

由此,歐美等國也開始紛紛效仿中國的早期成功經驗,推出一系列補貼政策。

目前,海外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趨於積極:德國政府計劃將2020-2025年的單車補貼提高50%至最高6000歐元;法國政府為購置電動汽車提供6000歐元的補貼,同時還為以燃油車換電動汽車的買家提供置換獎金…

而在中國第三季度,由於補貼金額已經降到較低的位置,銷量情況大眾皆知。

事實上,歐洲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利好補貼政策,也進一步拉升了銷量,在今年第三季度成功反超中國成為全球當季第一。

功夫汽車認為,如若補貼進一步大幅退坡,或許很容易造成產業中心「外遷」,不利於中國新能源市場接下來的穩定發展。

有此「先例」作為參考,國內市場勢必會優先考慮如何繼續維持此前的「先發優勢」。

因而,若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保持相對穩定,不僅有助於「平衡」海內外政策預期,更能維持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穩定發展。

由此,功夫汽車個人認為,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機率將延續至年底,補貼標準與2019年政策相近。

政策角色從「推動者」到「保障者」轉變失敗?

不可否認,早年「粗暴」的補貼政策快速培育了國內的市場和生態。

隨著時間的遷移,這種補貼政策已然不適合當下複雜的市場環境。

但如果繼續實行單純補貼本國企業的政策,不但會讓企業產生惰性,更會失去創新能力。

然而,從補貼退坡銷量的驟降式下滑可以看出,政策角色似乎也無法快速從「推動者」到「保障者」轉變。

同時,在電動車性價比仍低於燃油車,加上歐美多國的政府企業合作發力的情況下,中國也不能貿然撤掉所有補貼政策,而是應該「順勢而變」。

不然,就如前文所說,或許會將好不容易培育起來的市場「拱手相送」。

因此,針對成長期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政府仍應給予符合當下發展的政策支持。

譬如,同樣是投入資金支持企業,政府可以將「補貼」變為「事後獎勵」。

諸如政策可以考慮把補貼變成獎勵給予研發某一項目成功的企業,既減少了企業的壓力,又推動了產業創新。

另外政府採購其實也是一種好的產業政策。比如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政府要求公共部門只能採購本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

與此同時,中國可以效仿歐美等國家,幫消費者減負。例如繼續保留減免購置稅的政策,從而使得新能源汽車在短期內具有一定性價比,推動消費者去購買。

此外,在停車、充電、路權等方面是否給予新能源汽車一定優惠,是否有足夠的充電基礎設施也至關重要。只有搭建方便的使用場景,才能促使個人消費者買車。

因此,無論什麼體制,什麼國情,符合產業實情的產業政策才是最可取的。

寫在最後

從補貼退坡的銷量表現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遠沒有達到由「市場力量」來驅動其持續快速發展的階段。

如若要實現新能源汽車滲透率2025年達到25%的目標,未來幾年內,或許還需要有足夠力度的產業補貼政策。

從目前的政策環境來看,即使補貼「減緩消退」,但伴隨著雙積分政策等輔助政策,新能源市場仍舊還是從「政策推動開發新能源車」到「政策引導市場消費」轉變。

待度過了這一政策「動盪期」,新能源汽車市場或許將穩步向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vk9pW8BUQOea5Owr6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