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說法,每個人1天至少要喝8杯水,這個說法,其實不是挺靠譜的,喝水要結合自己的需要,慢慢喝,小口喝,不強迫喝,才能養人。
中醫認為喝水應該不渴不飲,意思是,完全不渴的時候喝水,對身心都有負擔。很多人在不想喝水的時候喝水會感到噁心,腹脹,食慾下降等等。
有個詞語叫做【君子不器】,在喝水這件事情上,我們也不應該把身體當做一個固定容量的容器,並不是到一定的時候就需要添加水和食物,要看身體當下的運行情況,來判斷是否需要添置水和食物。
不渴不飲里的渴字,其實有一點歧義,因為渴這個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種拚命找水的狀態。因為古人對身體的觀察極為細微,所以古人說的渴,其實是一種微微的渴,也就是一種「喝水的時候,身體不抗拒的感覺」。
若是到了極渴的時候,那已經是津液缺的太過了,那時候再喝水就有點晚。
中醫又說到,飲必溫,以及,小口慢之。
有一次我連續運動了兩個小時,口舌燥熱到幾乎要鑽進水缸里,於是端起一大杯溫水一飲而下。接著我去到外面辦事,仍舊覺得很渴,沒有帶水,一直忍到回家,又端起一杯水一飲而下。
之後,我感到胸口憋著一口氣,幾個小時里都明顯感到心肺的壓力,頭暈,沒有力氣說話,想必是水飲堵在了心肺,下不去。後來就馬上弄了一些花椒醬含在嘴裡,溫熱了中焦後氣開始流動,打了一個嗝,非常大,吐出來十幾口痰,這才舒服。
對於剛剛大量運動過的人,牛飲,不僅容易傷到肺,而且,並不那麼解渴。
因為我是一個脾虛也心虛的人,所以比較容易能夠感受到水的陰的屬性。在夏天,氣血在外,中焦很虛的時候,喝涼的水,冰鎮的水,我的胸膛會第一時間感到涼,對於我來說,是不舒服的。反過來說,如果在夏天在我口渴的時候,喝熱水,我的胸腔第一時間會感到暖流,同時,我會感到這樣的暖是舒服的,而且是我需要的。
所以像我這樣虛寒體質的人,在口渴的時候,在津液匱乏的時候,喝熱水,或者喝姜棗茶,有一定的必要。
更重要的是,因為熱水一定程度的降低了水的陰的性質,所以更容轉為津液,也就是,更容解渴,不需要喝太多,就足夠了。
江浙人在方言里,對於不同用途的水叫法是不同的。喝的水叫茶,洗臉的水叫湯,不管有沒有茶葉,是熱還是涼,只要是喝的,就是茶。其實喝水就應該像喝茶那樣喝,小口喝,慢慢品,咽下去。
有一次我身體很疲勞,我知道津液處於虧損的狀態,需要喝水了。當我想到楊爸喝水的畫面的時候,我也嘗試著學著他的樣子這樣喝水,一小杯水,分10口喝,每次喝一口,在嘴巴里略含一口,只是浸潤到整個口腔,然後濡濡咽下,停頓一會再喝下一口。
喝了一小杯之後,我感覺到,身體的疲憊感消失了,口中不燥了,情緒也不煩躁了。我感嘆到:原來這就是「小口慢之。」
我們在侷促的時候容易用喝水來掩飾自己的尷尬和緊張。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約了看電影,距離開場還有兩個小時,我們就找了一個地方等待,叫了一壺茶,因為沒有話題,為了避免尷尬,我們兩個人就一直在倒茶,喝茶,倒茶,喝茶,上廁所。兩壺茶喝完,我們的身體並不舒服,現在想起來很好笑。
如果下次我們再這樣,那我會告訴她:
【喂,既然咱們沒什麼好聊的,那咱們就各自看書,或者看看馬路上的車,不說話。也不要勉強傻笑。】
我們的身體每天都需要津液,來滋養身體的運轉。這些津液來自於我們所吃的食物,湯,水,充足的睡眠,這是物質的層面,還需要的是我們如何使用這些食物,湯,水的技巧,如何去睡一個安穩的覺的技巧。
此外,更需要的是,我們應該儘可能的保持一種安心的,坦誠的,不造作的,鬆弛的狀態,因為這樣,我們才會第一時間知道,身體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時候不需要。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用,記得點贊~轉發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哦!關注羊爸爸,教你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你健康養娃,用中醫的方式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