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安徽省會,人們第一反應就合肥。
實際上,合肥正式成為安徽省會才60年歷史。但之前240多年間,安徽有過9個省會,其中有一個還是南京。
明朝初期,南京曾是明朝首都。在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南京成了一個陪都、副都。
因此,明朝政府在南京設立了南直隸,管理如今的安徽和江蘇地區。
清軍入關後,覺得南直隸範圍太大,於是將南直隸改成了江南省。1661年江南省又被拆分成立江南右布政使司(江蘇)、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
1967年,定下江蘇省和安徽省,其中安徽省會被定在了南京。
實際上,當時選擇安徽省會時,有4個候選城市:太平府(馬鞍山當塗縣)、合肥、安慶、徽州。
儘管太平府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卻拒絕南京太遠。
合肥和安慶太小,不適宜做省會。
徽州經濟繁華,規模大,十分適合做省會。但由於徽州位於安徽南部,不利於管理。
因此,最後選定了南京。南京的省會,一坐就是93年。
1760年後,安慶發展十分繁華。
而南京雖好,但畢竟是外省,不利於對安徽省的管理。於是,清政府再三考慮下,決意將省會遷往安慶。
因此,安慶成了安徽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一個省會。
作為省會,安慶很快迎來了高速發展。尤其是近代工業十分發達。
1861年安慶內軍械所成立,中國的第一台蒸汽機、機動輪船都是在這裡誕生的。
安慶、武漢和武昌成了最富有的城市。
可惜,好景不長。太平天國起義後,安慶市受到了很大的影響。1853年2月17日,太平軍進入安慶,定都南京。
安慶作為淪陷區,被剝奪了省會資格。4月,安徽省會變成了廬州府(今合肥)。
這是一次權宜之計。待清軍收復安慶後,省會的寶座又還給了安慶。
到了民國時期,由於孫中山先生對安慶的重視,安慶再次迎來了黃金期,被稱為「小上海」。
1938年,日軍沿長江攻入南京,省會再度變更,變成了六安市。
後來,金寨、葉集、霍邱、金寨從六安搬走,安徽省會變成了金寨的金家寨(時稱立煌縣)。
抗戰勝利前,省會雖有過變動。例如:1943年1月3日,省會搬到了葉集,1月5日又搬到了霍邱的李家圩,1月19日,省會又搬回了金寨。
一直等到抗戰勝利後,省會的寶座再次被合肥拿下。
合肥這一坐就是三年,到1948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安徽省會被還給了安慶。不到半年,省會搬到了蕪湖。等到渡江戰役開始後,省會再次搬到了徽州(今黃山)。
安徽的徽第一次擔任了省會。
建國後,安徽被分成了皖南行署區和皖北行署區。皖南行署區的駐地就是蕪湖。
1952年8月25日,行署區撤銷後,安徽的省會變更成合肥。
1958年安徽的省會正式成為了合肥!
於是,合肥作為安徽省會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