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220億,太原地鐵1號線來了!還有,太原站片區大變樣

2019-07-31   山西新聞交通頻道



1

太原地鐵1號線

記得4月份

小編說的太原地鐵1號線項目的進展嗎?

880重磅 ▏太原地鐵1號線年內開建!

近日

關於太原地鐵1號線

又有重大進展!

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太原市發改委批覆


近日,太原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公示《關於報送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報告》。報告中顯示,經請太原市政府同意,並通過專家論證,對太原市地鐵1號線可行性研究報告作出批覆。此舉標誌著省城地鐵1號線距離開工,又邁出重要一步!

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

總投資約220.97億元

技術經濟指標為6.78億元/公里

建設周期預計為60個月

建設規模及主要建設內容

太原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建設地點

涉及太原市萬柏林、迎澤、小店3個行政區

西起西山礦務局

經西礦街、迎澤大街、東中環、馬練營路

至武宿機場

線路全長約28.6公里

設車站24座

車輛基地1座

停車場1座

及主變電站2座

主要技術標準

車輛擬採用A型車

直流1500V架空式接觸網供電

最高運行車速度為80Km/h

為雙線右側行車

正線軌距為1435mm

初期採用一個交路運營(西山礦務局-武宿機場)

近、遠期採用大小交路套跑的運營方式

大交路為西山礦務局-化章街東站

小交路為西山礦務局-龍城大街東

高峰小時發車對數分別為

初期13對、近期22對、遠期28對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

項目總投資220.97億元

技術經濟指標為6.78億元/公里

其中:

資本金40%

融資60%

資金來源為採用PPP模式

公私合營模式(PPP):以其政府參與全過程經營的特點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PPP模式將部分政府責任以特許經營權方式轉移給社會主體(企業),政府與社會主體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係,政府的財政負擔減輕,社會主體的投資風險減小。



隨著太原地鐵1號線

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太原市政府批覆

說明這一項目正在順利推進

2

太原站片區路網改造

7月29日

由中鐵十四局二公司負責施工的

迎澤大街下穿太原站通道建設工程

太原站東廣場及配套路網工程

雙塔北路改造工程

順利完成建設

太原站片區大變樣

據太原市住建局建管中心介紹,上述項目已基本完工,僅剩後續的綠化、交通設施完善以及遠期的地鐵1號線站台、太原站東站房、迎澤大街東延等施工。值得一提的是,迎澤大街下穿太原站通道,是國內首次採用管幕結構施工成功下穿特級火車站。



南北兩端「下穿」太原站

迎澤大街下穿火車站通道建設工程是迎澤大街東延的控制性工程,是太原市向東拓展的主通道之一。目前,迎澤大街在火車站的南北兩端「下穿」,已經形成南北各一條單向行駛的下穿通道。下穿工程主要包括下穿太原站兩條463米的通道,其中管幕段南北長分別為102.5米、107.6米。施工中,採用的是管幕結構法施工工藝,這是我國新興的暗挖工藝。採用這種工藝下穿火車站在全國尚屬首次,沒有任何現成經驗可以借鑑。採用這種新工藝,降低了施工風險,又不影響火車站的正常運營。

施工中,首先要完成南北通道40根鋼管的盾構施工,再將這些鋼管小通道分別切割、焊接,彼此進行「穿針引線」,連成兩個環環相扣的整體通道。之後,施工人員還要在狹小的通道內綁紮鋼筋,再整體澆灌混凝土,最終形成永久的堅固「外殼」,也就是管幕結構。這個新管幕將永久成為下穿通道主體結構。最後,便可開挖管幕結構中間的土體,進行路面施工,最終形成下穿隧道。

東廣場可「即停即走」

太原站具有110年的歷史,屬於特等火車站,旅客到發量日均13.3萬人次,每天有140多輛列車發往全國各地。可以說,現有的西廣場以及站房難以滿足這麼大的客流量。新建的東廣場、東站房及周邊路網配套工程,使太原站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目前東廣場已經完成建設,配套綠化也將很快完成。今後,除了現有的西廣場及站房外,太原站還將配建一個東站房,將成為部分列車的候車、檢票、乘車通道。

據中鐵十四局太原站東廣場及配套路網工程常務副經理於世飛介紹,太原站東廣場現已全面完工,配建的高架落客平台,橋面寬度為33米,單向六車道,由242塊鋼箱梁組成,將來啟用後可像機場接送站一樣實現「即走即停」。於世飛表示,太原站東廣場採用高架平台進站為主、地面進站為輔、地下負一層出站的基本接送模式。

廣場範圍內自下往上依次為地鐵站、設備層、地庫及出站集散大廳、地面廣場、高架送客平台。其中,地面層總面積為2.61萬平方米,包括1.2萬平方米的中央廣場區域、7400平方米的公交車接送旅客區域、6700平方米的計程車接客及停車區域。負一層總面積為3.2萬平方米,其中車庫面積2.3萬餘平方米,出站集散大廳面積8500平方米。地鐵預留工程為地鐵1號線預留車站,位於地下車庫中央,為地下二、三、四層空間。

另外,新建的太原站東廣場北側是全省最大調蓄池——五六號調蓄池,該調蓄池是將五號、六號緩洪池功能合併的一處「升級版」調蓄池,命名為「五六號調蓄池」。該調蓄池採用全地下的布置形式,長149.1米、寬68.9米、深19.5米,設計容量11萬立方米。主要用於解決東起太行路,西至鐵路線,北起迎春街、馬道坡街,南至朝陽街、雙塔二馬路範圍內的雨水排水問題,有效緩解城市內澇。目前,這個調蓄池的建設也全面完工。

交通路網更趨完善

雙塔北路道路改造工程也已完工,與迎澤大街下穿太原站的南北通道共同構成一個完整路網,形成一個交通循環系統。

據雙塔北路道路改造工程項目常務副經理杜廷柄介紹,該工程位於太原站以東,呈南北走向,工程起點是杏花嶺區的小溝街,終點是迎澤區的晨東街,全長1920米。工程分為地面道路和地下通道。其中,地下通道工程由4條地道組成:雙塔路為雙向四車道,西幅起點為五龍口街,終點為郝莊正街,總長1.37公里;東幅起點為五龍口南巷,終點為朝陽街,總長0.79公里。該工程主要包含管線遷改施工、地道及機電安裝工程、地面道路及安裝工程、電力管道工程、雨污水管道工程等。

目前雙塔北路道路改造工程地面道路和地下通道已全部竣工,有望於二青會開幕前全面投入使用。據中鐵十四局太原站片區項目經理韓仲慧介紹,太原站四周已形成環形路網,將來投入使用後周邊的迎澤大街、迎澤大街東延段(規劃中)、建設路、雙塔北路將實現互聯互通,對於改善城市交通路網、便利公眾出行和提速太原市經濟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待太原的交通越來越便捷!

來源:山西衛視、FM904山西綜合廣播

太原晚報、太原新聞網、現代軌道交通、騰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