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長會前寫「求饒信」當桌簽,好笑心酸背後是家長的專制

2020-12-26     貝貝豆育兒課堂

原標題:小學生家長會前寫「求饒信」當桌簽,好笑心酸背後是家長的專制

家長會對於學習成績好的孩子,無疑是一場嘉獎,父母也為臉上增添光彩,而對於達不到家長心中要求的孩子,對於他們來說,家長會就像是一場噩夢,成績可能已經讓家長在暴走的邊緣瘋狂遊走,此時若再有老師的添油加醋,回家之後必然免不了一場「毒打」。

大多數的孩子還是談家長會色變,充滿了恐懼,害怕受到父母的「雙打」。

小學生家長會前寫「求饒信」當作桌簽,好笑心酸背後是家長的專制

浙江杭州的一所小學舉行了家長會,有家長朋友圈透露,學校突然通知開家長會,到了學校以後發現很多孩子都給父母寫下了桌簽,大部分都是求生欲滿滿的 「諒解求饒信」。這行為可愛中又透露著一絲這些萌娃們小小年紀特有的心酸。

有的小朋友囑咐家長:請好好聽課,別有小動作,手機關掉,回家勿打勿罵,淡定!

還有的小朋友,還提前給媽媽打預防針,給媽媽做出友情提示:請一定做好心理準備,防止聽出心臟病。

有的小朋友則為了免於毒打,還進行「賄賂」,在信封里留下了兩個硬幣。

有的小朋友作出反思:爸,我不好,我檢討,我不對,我有罪,回家別揍我。

這種行為好笑之餘也有點心酸,其實也反映了當前家長教育的一些問題。

「有罪論」背後,孩子的「應激反應」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專制」

這些求饒信也許有的孩子是因為和父母關係好,所以開的一種小玩笑,當然也有的孩子可能是發自內心,通過這種方式勇敢地表達出自己內心不會說出口的話,而很多孩子覺得自己成績不好是有罪的心理,其實是父母施加給孩子的,這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

1)「應激反應」讓孩子本能地害怕

我們現有家庭教育的真實情況,還是以埋怨、批評、指責和打罵為主,這樣的方式會容易使孩子預判到可能會有來自父母的「緊急危險情況」時會有的反應,他們會出於本能的害怕。就會沒有安全感。

這種打罵的方式對於之前的孩子來說可能管用,但是現在的孩子,一味地打罵已經解決不了了,甚至會效果相反。孩子現在接觸網絡,會尋求更多的方式來作出反抗,如果孩子一直要靠反抗來表達自己,有時候就可能會做出很極端的行為。

2)」壓力助推劑「讓孩子無心學習

人的大腦對於壓力會更加敏感,所以在面對壓力的時候,大腦會更多地用來去應對壓力。當父母施加給孩子壓力的時候,孩子會為了「求生存」,大腦的精力大部分都在這方面了,孩子自然就無法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學習成績提不上去,孩子還要忍受百般煎熬,時刻處於戒備狀態,為了免於父母的打罵時刻都小心翼翼,高度地神經緊繃,讓孩子精神、心理都會受折磨。甚至把孩子逼到崩潰。

父母教育方式不要固化,同一步伐才能走得更快更遠

1)給孩子張口的機會

在家庭關係和睦的情況下,孩子越能夠表達自己的內心,他們越有說話的權力,如果是打壓式下的孩子,他們只會封閉自己的內心,從而免於第二波打罵,這些家長剝奪了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彼此不了解內心的想法,自然會讓矛盾加劇,影響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健康。給孩子張口的機會做好交流溝通。

2)給孩子一朵小紅花

孩子可能只有在學前班的時候受到過小紅花的獎勵,越長大可能接收到的更多是批評指責,父母要多對孩子進行鼓勵,及時進行肯定讓孩子感覺到被父母偏愛,更加有底氣和愛放心去做其他的事情,不用戰戰兢兢。父母多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吧。

3)接受不能改變的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對於每一位家長來說都很迫切,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得第一考名校,人與人之間就是有差距的,不能為了一己之私,拔苗助長式地讓孩子達到別人的水平,因材施教不僅對於老師重要對於家長來說也很重要。

父母家庭教育的專制在危及親子關係的同時也讓孩子心裡埋下了一個個的惡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Fm-0HYBur8RWXSAM1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