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要增加60天產假!喜提熱搜的背後,這個大省有著怎樣的焦慮?

2019-08-02     小四萬麻麻

#遼寧擬增加60天產假#,憑藉最新出爐的二胎政策,遼寧喜提熱搜,相關話題閱讀量1.3個億。



7月29日審議的《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修訂草案」)提出:

在婚假方面,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7日;符合該條例規定生育的夫妻,除享受國家規定的產假外,增加產假60日,配偶享有護理假15日。休假期間工資照發,福利待遇不變。參加生育保險的職工依法享受生育保險待遇。

除了婚假、產假大幅延長外,修訂草案還提出為減輕二孩家庭負擔:

結合本地實際,對生育二孩家庭予以支持,並對其入托、入學給予適當補貼。各級政府應當建立生育支持、幼兒養育等配套政策,合理規劃配置兒童照料、學前和中小學教育、社會保障等資源,滿足新增人口的公共服務需求。

這不是遼寧第一次發布此類政策,就在一年前,《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印發,著手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這是全國首個提出二孩家庭獎勵政策的省份。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然而一年過去,遼寧卻並未比去年輕鬆。2018年底的數據顯示,遼寧以6.39‰的常住人口出生率,全國排名墊底。出生人口中,其二孩比例也僅為3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

新政出爐,「遼寧著急了」的聲音重啟,透過現象看本質,遼寧的焦慮折射了什麼?

遼寧為什麼急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數據顯示,全面放開二孩後的2016、2017、2018三年,遼寧出生率分別為6.60‰、6.49‰、6.39‰。同期全國出生率分別為12.95‰、12.43‰、10.94‰。

出生率連年下滑,人口自然增長率也不樂觀。自2015年以來遼寧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為負,2015年至2018年分別為:

-0.42‰、-0.18‰、-0.44‰ 和 -1.00‰

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素和動力。新生力量越來越少,意味著勞動力萎縮,老齡化加速,人口紅利消失,遼寧怎能不急?

為此,遼寧在國家統一的鼓勵政策之外,還想了許多辦法。去年的《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中,遼寧提出要簡化生育的手續審批、推進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完善計劃生育獎勵假制度和配偶陪產假制度等。

而此次提請審議的《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此前已實施16年。過程中,遼寧對其做出過5次修正。幾次修改的細節,也折射出了遼寧的日益迫切。

一方面,修改間隔越來越短。2006年第二次修改後,在長達8年的時間中政策都無變動;此後的兩次修改,分別間隔兩年;但這次距離去年年底的第五次修改,僅隔了不到一年。

同時,政策力度越來越大。以入學入托的獎勵為例,此前,雖有相關政策,但僅限於取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農村居民,入學入托也只是享受「照顧」。而此次遼寧明確表示,為減輕二孩家庭負擔,擬對入托入學給予「補貼」。

鼓勵政策有用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

鼓勵生育政策來了,人們生二孩的意願會增加嗎?以此次被推上熱搜的60天產假為例,不只是遼寧,在國家規定的假期外,很多省份都自發增加了生育相關假期的類別和長度:

北京將國家規定98天產假,延長到128天,並增加配偶產假15天;江西也給予了男方陪護假15天,還將產假延長到158天;寧夏在延長產假到158天的同時,配偶護理假為25天。廣東更為「大方」,從2016年開始產假就已長達178天。

但網友對此卻並不買帳, 許多人擔心,類似延長產假婚假的政策,或許反而不利於保障女性就業權利。

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根據智聯招聘《2019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半數的「職場媽媽」都不想生二孩,41%則是「不敢生」。

按照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的說法,

「休假長度和生育水平相關性弱,其中原因,正是在於延長女性休假時間,與保障其就業權益存在一定矛盾。」

相較而言,女性就業權益保護與生育水平有一定相關,男女就業差距越小,生育水平越高。

如何「對症下藥」?此次的《修訂草案》中提到,婦女懷孕、生育和哺乳期間享受特殊勞動保護並可以獲得幫助。

具體而言,鼓勵企業為孕期和哺乳期婦女提供靈活工作時間及必要的便利條件。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應當主動創造便利條件,積極支持婦女生育後重返工作崗位。

留住出走的年輕人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事實上,從全世界情況來看,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出生率下降都是長期趨勢。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

我國2017年比2016年出生人口減少了63萬人,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下降了0.52‰,僅為12.43‰,2018年,新出生人口再次較前一年減少200萬。

這當中,「一孩」出生率明顯降低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017年,「一孩」出生人數724萬人,比2016年減少249萬人。同時,當年也是近20年來,「二孩」生育數量首次高於「一孩」——2018年,這一現象並未改善。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匡時表示,現在適齡結婚生育的女性在減少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我國的育齡婦女規模已見頂下滑。2030年20-35歲生育高峰期婦女,將比2018年減少41%;後續出生人口恐將大幅下滑,預計2030年將降至1100多萬、較2018年減少26%。

遼寧的情況又如何?用遼寧省計劃生育委員會原副主任曹景椿的話說,

1964年以前,遼寧人口結構尚為「年輕型」,1995年就過渡到「老年型」,比全國提前5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僅用30餘年,遼寧就「走過了相當於已開發國家一百多年的路」,是全國「老齡化」最快的省份之一。

隨著老年人比例的持續上升,年輕人逐漸成社會的一種「稀缺資源」。哪裡的年輕人數量多,哪裡的經濟就更有潛力,這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除了勞動力和經濟活力,年輕人還意味著更高的生育意願。

根據此前東三省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東北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了約100萬,其中遼寧人口減少了49.2萬。或許,對於遼寧來說,在出生率普遍下滑的今天,如何留住年輕人將是其做增量的另一重天花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AItWWwBUcHTFCnfJC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