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國的三高:稅高、費高、房價高,在中國出門就是費,收入就是稅,回家就是貴。想想一年辛苦賺的血汗錢結果有40%都需要上交給國家,雖然是必須的、強制性的,但是心裡也不是滋味。
前段時間看到了一個新聞,某服務型公司一年賺了1000萬,結果要400多萬納稅。也許你不知道為啥繳這麼多,給大家簡略算算:25%的企業所得稅:1000萬*25%=250萬;20%的股東分紅稅:(1000-250)*20%=150萬。一目了然,單是所得稅就得繳納400萬了。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生存就存在很大的困難了,為了企業的發展稅收籌劃不可少,稅:該交的必須交、不該交的我一分都不交。怎麼來做這個稅收籌劃呢?
1、 縮稅基,用足各類政策,讓計稅金額瘦身,(這種的話也能幫企業減少部分稅收,但是治標不治本)。
2、 降稅率,無論所得稅還是流轉稅,都有操作空間,一是做到核算清晰,分開高低稅率經濟事項;二是搞清楚特定行業、特定區域、特定產品、特定經濟事項的優惠政策。這種方法特別適合貿易類的,每個地方的稅率不一樣,可以用分公司來分開算)
3、 延稅款,稅收籌劃未必就能把應納稅額減下去,如若做到了延遲納稅也不錯。(這種對於大量需要資金的企業可以實用,但是稅還是得繳不是)。
4、 把企業入駐在稅收窪地,進行享受當地的稅收扶持(這種是最合法也是蕞方便的,當然效益也非常可觀)。
目前我國的西部大開發或者少數民族自治區都出台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將企業註冊到有稅收政策的稅收優惠區,不僅最節稅而且合理合法。這裡以把企業註冊到我工業園區為例【Tel:156-8317-4870】。
園區對註冊企業的增值稅以地方留存的30%~60%扶持獎勵;
企業所得稅以地方留存的30%~60%給予扶持獎勵;
財政扶持按月返還,當月繳稅,次月扶持;
個人獨資企業(小規模)的可以申請核定徵收,核定後綜合稅負5%以內;
註:1、2為有限公司的稅收優惠政策,75%以上納稅大戶可一事一議!企業註冊入駐園區可享受當地的政府扶持政策,只需要註冊式入駐,無需實地辦公,註冊地址由經濟開發區免費為企業提供。
如果上面的這個服務型公司在稅收園區成立了一個分公司,那我們來算一下企業所得稅能給他扶持多少:企業所得稅250萬,250*50%*70%=87.5萬,這87.5萬就是財政扶持給企業的。PS:不需要實體辦公,也不需要改變公司目前的經營模式,就能輕輕鬆鬆為自己省下近百萬,何樂而不為呢?
再者:在稅收園區成立兩個個人獨資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年營業額不能超過500萬),享受當地的個稅核定徵收0.5%-2.1%,增值稅3%,附加稅0.36%,綜合稅率5%左右。我們以一家500萬為例,500萬*2.1%+500萬*3%+500萬*0.36%=27.3萬。那麼成立兩個個人獨資企業只需繳納54.6萬即可。
當然合法,這是地方的政策,有地方公文的,這都是貧困縣、區為了招商引資而給的政策。我們都知道它不可能一直都有,畢竟誰也不能保證哪天國家就不允許地方招商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了。就像以前的霍爾果斯,剛開始多瘋狂,很多大型企業、公司、娛樂圈擠破頭的往裡進,不都是因為這個優惠政策麼。還有海外蓋曼群島,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型公司也是因為這個島的政策才去的。人家不也照樣合法麼,雖然內地的政策沒海外的好,但是比繳納400萬的稅輕鬆多了吧,合理合規的做個稅收籌劃,給企業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也是持續性的!
1.虛開的不招。
2.廢舊物品處理的企業不招。
3.現代服務業保證三流合一,商貿行業四流合一
很多企業的稅賦過重都是因為不懂稅,很多企業因為稅賦而倒閉的也是不懂稅,而真正懂稅的企業、法人或者財務,都已經在享受稅收窪地的優惠政策,絞盡腦汁稅收籌劃,還不如輕鬆享受地方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