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科創板半年報出爐!成長性非常驚人

2019-07-16     新浪理財師



備受關注的首批科創板公司2019年半年報業績預告已出爐。截至目前,除杭可科技以外,其餘24家公司已經預告了今年上半年業績。整體來看,大部分公司業績向好,21家公司業績「預喜」,占比高達87.5%。

一、募資370億,平均市盈率53.50倍

根據首批上市25家企業發行的募資額數據,25家企業募資總額為370.18億,平均募資額為14.81億,其中募資額最大的是中國通號達到105.30億,最小的是安集科技募資額為5.2億。

絕大多企業募資額在20億以下,只有中國通號和瀾起科技在20億以上,其中瀾起科技募資為28.02億。募資在10億到20億之間有11家,募資在5億到10億之間有12家。




這25家科創企業的發行市盈率平均達到了53.40倍,其中發行市盈率最高的是中微公司達到了170.75倍,最低的中國通號只有18.80倍。

相比於行業平均市盈率,只有航天宏圖(688066)、天宜上佳(688033)和中國通號(688009)3家企業的發行市盈率低於行業水平,其餘22家均高於行業估值。


在A股,傳統企業發行上市有一個發行市盈率23倍的紅線,而在科創板作為市場化發行的試驗田,25家平均市盈率為53.40倍,遠遠超出23倍。

僅有中國通號(688009)一家低於23倍,其餘的發行市盈率均超過30倍,由此可見,科創板在上市之後放量上漲的空間將會大打折扣。

由於科創板開板之初主要是受市場情緒和資金博弈所左右,但中長期而言,還要回歸到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那麼,這25家上市公司的質地到底如何呢?

二、首批企業成長性驚人

根據25家企業的中報預告數據,只有三家企業預計凈利潤出現虧損,占比為12%,其餘的88%的科創企業均為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以中微公司(688012)業績同比變化最為明顯,出現扭虧的良好局面,凈利潤同比增長288.66%

在25家企業中,凈利潤出現暴增的還有嘉元科技(688388),它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下限達到219.17%。

除了上述這兩家暴增的科創企業外,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50%的科創企業還有5家,它們分別是瀚川智能(688022)凈利潤增長90.15%、安集科技(688019)增長77.65%、睿創微納(688002)增長72.50%、交控科技(688015)增長69.95%及天准科技(688003)增長55.26%。


對25家科創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情況進行統計,可以發現六成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達到20%以上,其中以瀚川智能(688022)最為突出高達47.29%,其次的是光峰科技(688007)高達45%,心脈醫療(688016)也達到了44.85%。

而在首批科創企業中,凈資產收益率低於10%的只有三家,它們分別是容百科技(688005)為9.13%、中微公司(688012)為7.63%及西部超導(388122)為7.04%。


在7月22日,投資者更要關注科創板開板之後,科創板的投資者結構對於市場波動的影響。

三、開板首日超額收益可期

根據上交所統計,截止6月底,科創板合格投資者有效開戶數約為290萬戶,符合適當性要求的投資者戶數約為320萬戶。

由於科創板准入資格的投資者人數比較少,幾乎沒有資金量很小的投資者,它使得科創板的投資者結構「偏機構化」,這就決定了在傳統A股市場爆炒新股的現象,很難在科創板重演。

科創板作為註冊制的試驗田,在這次25家企業IPO定價過程中,通過市場進行定價,只要這25家企業IPO信息披露是真實有效的、是完整充分的,這時科創板的定價無論高低都將由市場決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科創板新股定價將大幅壓縮一、二級市場差價,甚至還可能出現少數新股定價過高的情況。

在7月22日開板的科創25家企業,預計募資348億元,其中60%--70%獲配股份可流通,即有209--244億元可以流通。

如果科創板開市首日與創業板開市首日的相同換手率,也就是說換手率在80%以上,開板首日的科創板交易額約占A股成交額約4%,約占創業板日成交額的23%。(漲幅越高,吸納的資金就越多)




對於科創板首日的表現取決於市場情緒和資金博弈情況,而對於中長期走勢則取決於股價與公司實際階值之間的差距及科創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

預計科創板上市首日有望取得較高的漲幅,但由於5個交易日不限制漲跌幅,5個交易日後價格走勢趨於下降走勢。因此,在首日大漲之後,要注意隨後一個月價格回歸的風險。

總之,科創板由於具有一些成長性驚人的優質企業,藉助資本市場的賦能,在這個市場中將有可能成長出中國的下一代的「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新浪理財師」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文中的信息均來源自市場公開消息,本平台對這些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立場,投資者需自行承擔據此操作可能導致的風險。交易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t6u-2sBmyVoG_1ZlJM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