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還能看到NBA,有多不容易?

2019-07-30     安可的五維口袋

​我們剛欣賞了一出NBA歷史自古至今最熱鬧的休賽季。丹尼格林、博揚、布羅格登、阿米奴這些剛在作為輔助剛在主隊打出優質賽季的股肱之臣紛紛改換門楣,凱里歐文和杜蘭特相繼遠走布魯克林,安東尼戴維斯終於被斯台普斯明媒正娶。然後是精彩的《倫納德去哪兒》和《喬治返鄉記實》,以及連鎖反應導致了威斯布魯克和哈登舊人重逢。[1]

[1] 根據我的猜測,那張躺在床上撫摸相框的動漫圖一定會在保羅-杜蘭特-威少-哈登四個人之間配出一個階乘的組合。

大牌巨擘們彼此交頭纏尾,像午夜裡被搓在一起碰撞的么雞和九筒亂成一團,再加上如同跳跳蛙一樣在牌桌上高速蹦躂的34億5541萬,我們看到了什麼?

三十個多個億萬級富翁和一堆千萬富翁們無論是比賽期間還是休賽季都像戲班子一樣湊在一起,養活了一套成熟的媒體產業、新聞工作者和幾十個訓練師。過高的球員權力、看起來像神盾局特工一樣的自由球員簽約、大合同、球鞋、商業廣告以及有點失控傾向的飯圈文化。但毫無疑問,無論你喜不喜歡,NBA正在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商業傳奇,留名現代人類史的成功體育聯盟範本,「球員」這個概念從1959年的苦力和受歧視的人,變成了貴族和荷爾蒙版的偶像男團。

如果你知道那個四十年之前因為保留條款[2]導致一位名叫里克巴里的全明星在奧克蘭電視台上浪費了長達一年時間的聯盟,如果你記得被魯恩-阿爾萊奇[3]瘋狂報復,沒有總決賽直播,沒有搶七錄像,收視率呈跳樓機墜落甚至比不上《人類最強body》這種二逼節目導致所有人都節衣縮食的聯盟。

你一定會覺得NBA還有球員們能變成如今的樣子是一場不真實的夢,以至於不得不想要探究一下這其中的過程就像你會不由自主的點開本-西蒙斯的訓練視頻。

[2] 保留條款:在球員合同期結束一年內,球員不能成為自由球員,主隊依然保留簽約他的權力。如果你不願意受到這個條款的約束,就得像里克巴里一樣在自己尚能飯的年紀去解說那些還沒自己強的球員們打球。奴隸主式的規矩,在NBA建立之初。

[3] ABC電視公司在體育方面的最高決策人。因為ABC在競標里輸給了CBS而感到了刻骨的屈辱,暴怒的他瘋狂推銷橄欖球、二逼體育綜藝甚至大學橄欖球以擠壓NBA的空間從而導致他們的收視率下降了25%,這性格和喬丹一樣牛逼。


田園時代:

無論在2019年的夏天商家們用了多少種無厘頭的方法試圖挑起人們在和平年代無處宣洩的精力,像隨處大小便的流浪狗一樣到處擠巴出「宿敵」、「世仇」、「巔峰對決」這種中二的稱呼並攛掇著所有人選擇一方支持然後購買球隊通和周邊,從而給這項運動賦予了更多的體育精神和英雄情懷。你都得承認在半個世紀之前,沒有任何人會覺得一項「搶住球然後抱著不動」或者「慢悠悠的走過半場把球吊給帶著厚眼鏡的中鋒」是一個值得讓人專門抽時間去熱愛的運動。

即使是在24秒時限來到救活這個聯盟之後,過度的種族歧視依然在刻骨的影響這個聯盟發展。比爾拉塞爾會被鄰居闖進家門拉屎;一座客場城市只有一半的餐館願意給埃爾金貝勒提供午餐;奧斯卡羅伯遜所在的高中球隊獲得全州冠軍後,教練把冠軍遊行的路線改到了貧民窟因為他認為反正黑人也只會給他們丟人。[4]

[4]來自安可的誠懇建議,在你嘲笑那個時代差勁的戰術水平和膨脹的節奏並試圖貶損史前巨獸時,也不要忘記他們的平底鞋、不敢讓人全力起跳的醫療水平還有被一幫沙雕環伺的事實。

沒有偶像,甚至這個聯盟中一半的人還要遭受鄙視;NBA更像是一出斗獸劇而非現在的追星場,因此沒有人願意為他們花太多的錢。球員沒有養老金、沒有餐補、沒有正兒八經的廣告代言、沒有醫療保險。只有讓所有球員都像私人財產一樣的保留制度,還有每個隊不許超過兩個黑人的默認規定。當然了,沒有成熟的周邊產業鏈(球衣、球鞋),沒有一套消化內部人員再就業的工作系統(退役球員不能去當教練、當解說),當然更沒有多牛逼的制服組,導致球員們賽前一小時才會在訓練場集中,嘴裡還要叼著紅塔山。

這個號稱「職業體育」的聯盟,在四五十年代直到六十年代初為止,看起來都不比你假期去寵物店兼職給貓洗澡高尚多少。埃爾金貝勒一邊服兵役一邊在周末坐著大巴車拐一個山路十八彎,然後上場砍下38+19;歷史第一人喬治麥肯在退役後拖著那個打過無數釘子的腿去做了和籃球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律師;韋恩堡新秀傑克-莫利納思在自己的球隊身上下注,導致NBA被罵了個狗血淋頭,然後總裁大人才想起來禁止賭球。

整個聯盟都瀰漫著粗製濫造和明天就要完蛋的氣息,每個明星都背負著「錢少、活多、不讓歇」的淒涼境地,不過依然有東西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張伯倫、拉塞爾和貝勒爺到底還是進入了聯盟,他們高絕的天賦讓籃球第一次和血脈賁張聯繫在一起,讓觀眾們知道除了鮑勃庫西精湛的技藝之外還有最原始的暴力美感。理所當然的,拉塞爾和張伯倫這對前後腳進入聯盟的超級中鋒被聯盟推到了宿敵的位置上,有了宿敵,就有了故事,有了故事,才有了傳說和偶像崇拜,然後才能讓資本家發掘這個聯盟里的商業價值。這個宿敵組合是如此的成功,深入人心到了帶一點哲學層面的地步。

托普斯公司在1958年推出了包含80多名球員的球星卡系列,並後續給張伯倫和奧斯卡這一代製作了新秀卡,就當時而言,稀爛的印刷工業和看起來和高中校服一樣死板的結構設計,並沒有讓這個系列大賣,但是這標誌這一項極其重要的進步——NBA正在明星化,懂得開始發掘超級巨星的價值,球星們不再是在廣告里當個逗哏,而是作為一種「品牌」產出周邊。

當然,也包括超級巨星的特權化。


鐵器時代:

勒布朗詹姆斯、科懷倫納德、保羅喬治、科比布萊恩特和麥可喬丹們,所有這些在極盛時期可以用一己之力影響球隊運作的天皇巨星們都應該在每年的1月14日靜坐齋戒,遙拜一下湯姆-海因索恩、比爾-拉塞爾和蘭尼威爾肯斯;或者讓詹姆斯哈登、史蒂芬庫里這樣的大腕兒在坐上他們的豪華超跑時都默念三聲「弗萊舍」。[5]

[5]感謝《比賽間隙》的忠實記錄,弗萊舍是當晚指導他們的律師。

這樣做絕逼是有理由的,因為我上述提到的名字是1964年全明星賽賽前,領導球員們完成罷工的英雄們,這件事有多牛逼呢?

——正確的時間點。ABC剛和NBA簽下電視轉播協議不久,還不確定這個破聯盟能多受觀眾們喜歡。而球員罷工風騷的選在了兩小時之前。

——正確的人物。全明星賽,這個聯盟里所有的頂級天賦和不比夢一弱多少的名人堂陣容冒著斷送自己生涯和這項運動的風險爭取自己的權益,外加一個水平高超的律師提供建議。(拉塞爾、張伯倫、韋斯特、貝勒,如果當時談崩了,世界將再無NBA)

——正確的要求。集體反抗「錢多、活少、不讓歇」的996制度,要求減少二逼巡演、完善醫療保障措施和養老金。如今,所有50歲以上且為聯盟工作至少三年的球員每年都能領取6萬-20萬美元不等的退休金,還有聯盟負責大半費用的健康體檢甚至是保障合同,都脫胎於那個激情的夜晚,這幫助了多少搞大無數女人肚子的球員不至於去街頭乞討?

最牛逼的是,這是球員們第一次有集體、有計劃的向資本家的權威發起挑戰並迫使他們做出妥協。如果說1958年球星卡是「球星名牌化」和「偶像帶動周邊產業」的第一次嘗試,1月14日波士頓之夜就是「球員自主意識覺醒」的象徵,萬里長城始於足下,球員賦權時代始於1964。

於是,改變悄然發生了。

當NBA的球星們第一次從資本家那裡贏來地位,並在媒體那裡贏得聲譽,在球迷那裡贏得粉絲,在交鋒中贏得故事和傳奇之後。球員的話語權和工資一道贏得了飛躍式的增長。奧哈巴赫曾經在球隊里推行的「季後賽獎金制度」曾經是凱爾特人動力的來源,但在工資飛漲之後,這點獎金已經無法成為你在場上跑到靈魂出竅的理由。

再加上飛漲的工資和ABA聯盟在1967年春季的適時出現,感到威脅的NBA老闆們推動了擴軍並且瞬間增加了五個球隊,從而導致天賦的進一步稀釋——已經有了一個競爭聯盟分流球員了,你們還要立刻擴軍?這樣的決定看起來就像「我在這裡撒泡尿這兒就是我的地盤了你就不能來了哦」式的狗狗想法。

卡奇-拉塞爾和尼克斯簽下了三年25萬美元的合同,聖迭達火箭用35萬美金在談判桌上戰勝了休斯頓然後贏下了埃爾文-海耶斯。NBA正在高速的從一個「兼職聯盟」變成「新晉的年輕富豪聯盟」,再加上電視轉播越來越多的資源傾斜,財富和權力的高速湧入當然會招致一定程度的畸形。

兩件事

——斯賓塞-海伍德成為了第一位沒有讀完大學就進入職業籃球(ABA)的球員,並自此開啟了「不讀完大學」的先例,在NBA膨脹速度最快但還沒有徹底形成體制的前夜,大量半大孩子湧入然後迅速成為數十萬美元在手的富翁,還要被媒體整天圍著並遭遇兩個聯盟相關老闆溫言軟語的哄搶。

這是一件好事嗎?這和七十年代NBA種種不職業的現象有關係嗎?這為這個年代更衣室盛行毒品的事實埋下了伏筆嗎?這會極大程度的影響年輕球員的成長,以至於並沒有在職業生涯最開始的時候養成「贏球」第一的好習慣嗎?

——大量球隊和這幫小伙子們接洽的時候使用了陰招。包括通過賄賂他們的經紀人,讓他同意簽下一份看上去油水肥沃,但實際上有一半都在你四五十歲後起效的坑爹合同。這最終導致了非良性的注水價格競爭,球員和老闆之間信任喪失,和一堆「這球隊能不能贏關我屁事」思想的擁護者。[6]

[6] 西蒙斯所著《the book of basketball》之中記述的海伍德合同。三年45萬美元,很美好——前三年一年5萬,40歲之後一年1500美元,持續20年,我承認我笑了。

再加上我在文章開頭所提及的ABC報復,NBA和他的球星們變成了一個虛榮的、膨脹的、混亂的、不穩定且驕傲自大外加毒癮橫行的聯盟——但確實很有錢,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高速現代化:

戰爭往往是促使人類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渠道(前提是不至於把地球直接毀了),很顯然,NBA變的越來越像現代NBA的過程也在碰撞和毀滅的邊緣進行。

——ABA和NBA開始合併,所有球員都被標好價格掛牌出售。球員工會最終推行了保留條款的廢除並推行了自由球員制度的誕生,從而永久的改變了這個聯盟市場的性質,並讓超級巨星擁有了無上的決定權。

——卡里姆賈巴爾作為當時聯盟的頭號球星,每天都掛著一幅「食屎啦你」的表情在13-15英尺完成千篇一律毫無快感的勾手,順便打碎肯特-本森的下巴,讓自己看起來像是一個仇視白人的種族主義者,從而為聯盟收視率下降持續做出貢獻;

道金斯和盧卡斯在總決賽激起了一場登上體育畫報封面的性感鬥毆,讓開拓者連扳四場拿下了77年總冠軍;湯姆賈諾維奇的腦漿濺了一地,幾乎命喪當場。因為過度的暴力,混亂,和因為天賦不足在聯盟中越來越少的白人,在60年代後期稍微沉寂下來的種族主義和「這是個野人運動」的聲音死灰復燃,並差點燒毀了NBA。

——與此相對的,籃球史上在「讓人尖叫」排行榜里穩居總統山的球員朱麗葉斯歐文用他和善的態度和溫文爾雅的品性博取著所有人的好感,並在埃爾金-貝勒之後,將飛翔和空中舞蹈推向了另一個境界,從而啟迪了喬丹、卡特、科比還有後來的飛禽走獸們。代言了在當時而言最多的,能和籃球扯上關係的廣告,夜以繼日的以扣籃/上籃姿勢登上雜誌封面,成為延時錄像轉播NBA的最大看點。NBA歷史上第一個「偶像」而非「球星」,只可惜他贏得不夠多。

——一方面延時錄播讓我們錯過了太多名垂青史的偉大時刻,例如1981年總決賽和魔術師打中鋒的42分15籃板,另一方面,電視台開始傾向於接納名宿球員完成電視解說,創立專門的座談節目甚至讓球員們去幫襯場邊記者。NBA衍生出的周邊產業開始吸納NBA自己的球員,如果你會打籃球並且只會打籃球,並且並沒有聰明到能做教練的地步,那這個聯盟體系依然能給你提供和「籃球」有關的飯碗,讓你老有所終。

在這遍地雞毛之下,自由球員制度正在漸漸完善,還逐漸延伸出了匹配權;NBA關於毒品的限制開始收緊;工資帽的概念登陸了聯盟從而喊停了價格注水;CBS和NBA續了一份超過5000萬美元的合同,並讓電視直播開始覆蓋NBA大多數比賽;讓你能在第一時間為鮑比瓊斯或者歐文們尖叫;以及,在種族主義蔓延到最高峰的70年代末,魔術師和伯德登陸了。

然後,就是大衛斯特恩,全明星周末扣籃大賽,還有麥可喬丹。



1984-現在:

魔術師用一份25年2500萬美元的合同刷新了籃球界的認知,並且在隔年的更衣室里逼走了韋斯特海德,成為了第一個用球員權力如此明目張胆影響管理層的球員;麥可喬丹和AJ同時登陸,用血和火的配色引發了聯盟的禁令,沒想到反而成為了一次「那個飛在天上的男人所穿的聯盟禁鞋」這種史詩級的營銷,讓商家重新審視NBA明星的品牌潛力。

最華貴、最有創造力、最有競爭意識的三個人同時出現在直播時代,還分別是從沒見過的最強分衛,最強控衛和最強前鋒,還處於湖人、凱爾特人和具備大球市潛力的公牛,並且搭上了網絡全球化浪潮的初代班車,這簡直讓人想高歌一曲「天佑NBA」。

張伯倫、貝勒、拉塞爾的時代背景不會允許人們把他們當作偶像,賈巴爾天生就沒有當偶像的氣質,沃頓曇花一現,湯普森自己毀了自己,J博士很完美但他贏的太少了——全球化+直播+三個超級適合當偶像還打球賊雞兒好看的歷史前十,球星正式從「打球牛逼的那個大高個」變成了「那個能充當我生命中是電是光唯一神話的偶像」。

偶像化的超級巨星+成產業體系的NBA周邊行業+超級巨星的品牌與商業效應+逐漸成熟的自由轉會和工資帽規則+趨於理性並且習慣於討價還價和發生球員工會=等於我們所知道現在NBA一切在最開始的骨架。

自那之後我們同樣經歷過了很多事情,比如90年代中期到二十一世紀初太多高中生和沒讀完大學球員大量進入造成的動盪、比如艾弗森為首帶動的街頭文化和叛逆情懷、比如公牛隊堪比披頭士一樣的影響力、比如億元先生那一批人的合同衝擊帶來的99年停擺、比如喬丹以退役相要挾迫使公牛放棄了他們的建隊計劃、比如科比在07年夏天的要求、比如德隆威廉士對斯隆的冷眼相向、比如勒布朗詹姆斯在10年夏天的決定,、11年的第二次停擺,戴維斯、倫納德、喬治等人指定下家.......

高速膨脹的球員權力,直接下手影響聯盟格局乃至交易的話語權,不斷更迭的規則和一個接一個的偶像們。

誰都無法確定高速動盪和改變的聯盟最終會把籃球帶到何處,但我們都是在那時定下的路線內一路狂奔,所有的故事和發展軌跡,早在80年代中葉就已經註定了。

當勒布朗詹姆斯、凱文杜蘭特和詹姆斯哈登們打開停滿豪車的車庫,當斯蒂夫庫里、安東尼戴維斯和倫納德走進莊園似的豪宅,他們應當能望見奧斯卡羅伯遜的虛影、喬治麥肯的斷膝、據理力爭的湯姆海因索恩,CBS和NBA簽訂合同的鋼筆,DR.J和麥可喬丹。

——如果丹尼-比亞索內沒有在1954年想出24秒限時?

——如果鮑勃-庫西沒有擔任第一屆球員工會的會長?

——如果1964年1月14日,麻薩諸塞州波士頓花園的更衣室里罷工的票數不是11:9而是9:11?

——如果沒有第一份球鞋合同和DR.J的扣籃,或者魔術師和伯德在矛盾和毒品激化五年後再進入聯盟?

——如果CBS沒有在1983年那份4年9300萬的合同上簽字?

——如果1984年沒有成立NBA娛樂部,如果麥可喬丹和倫拜亞斯一樣在選秀夜前夕跑去鬼混?

光是從維基、百度、哈爾波斯哈姆、比爾西蒙斯、TNT演播室、體育畫報等東西里洗出一篇6000字的長文就已經讓我精疲力竭沒力氣思考上述的問題了,我只想說

我們現在還能看NBA,可真不容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e_JRmwB8g2yegNDUb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