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羹剩飯越吃越香

2019-07-26   美象府

(編者按:此文讀來超級有意思,接到的地氣是蒸騰而起,呼嘯而至——縱觀我們自己的生活,有時確也曾在殘羹剩飯中體驗過美食的那股綿長滋味。)

我媽受外婆薰陶,很懂得因陋就簡無中生有。我外婆傳我媽的因陋就簡第一道,就是一種怪面,無錫話叫做「爛糊面」。比如午飯有好菜湯留下,就勢用湯下麵。麵條寬扁,麵湯熬得濃稠,青菜、毛豆、肉絲等半融化在其中,吃什麼都是粘糊糊的,但意外的香甜。秋天午後餓了,晚飯還沒好時,吃一碗擋一擋飢是有用的。我外婆還愛混搭,青菜肉絲毛豆雞蛋湯下了面,偶爾還加小麵糰、大年糕,疙里疙瘩一大碗。可是因為熬得爛,面香湯鮮雲集於此,而且清爽不膩,很是可口。

爛糊面

爛糊面系列,我外婆有許多詭怪創舉。南瓜面、藕絲面、黃豆面、雞骨面,凡不捨得扔掉者,面面俱到的熬之。賣相著實不好看,一派死纏賴曬,和《青蛇》里張曼玉剛出山相似的媚態,但總是好吃。秋冬下午,一片吸面的「呼嚕呼嚕」聲,蔚為壯觀。

咸泡飯系列是爛糊面系列的姐妹黨,我爸對此倒無異議,有時還親自下廚。江南菜館都有「菜泡飯」一味,意思類似:青菜切碎,香菇、鹹肉,吃來偏清澈。咸泡飯類似,但把菜泡飯比木婉清,咸泡飯就是康敏了。近水人家的咸泡飯向無定額,有什麼料下什麼,只要不是紅燒便罷。飯以隔夜冷飯居多——周星星在《食神》里教導「炒王」曰:「炒飯要用隔夜飯才行啊」,隔夜飯比剛出鍋白飯少點水分,更彈更韌,而且耐得久煮——所以咸泡飯的熬煮通常讓菜與料風雲變色面目全非紅顏熬成半老徐娘,可是飯卻沒爛,甚至還挺入味。南方以前家家貯點兒蝦仁干(當地話叫開洋),下一點兒提味之極。

菜泡飯

南方對好肉汁的愛,有時甚於對肉。比如,我媽做紅燒肉,吃飯時不沾肉,只顧拿肉汁澆蒸蛋吃;我爸則認為拿肉湯拌飯,天下一絕,所以每次飲宴吃到紅燒蹄膀之類,打飽嗝的諸位都敬謝不敏,只有我倆父子過去剖蹄取其中好瘦肉,外加濃稠湯汁拌飯吃。周朝有所謂淳熬,拿肉醬加點兒油往飯上澆。我們簡單點,只要油不要肉醬。無錫有名產曰油麵筋,素燒來配絲瓜、茭白、萵筍皆可,去其口感柔韌,葷燒則常用來裹大肉丸子,類似於獅子頭,叫做釀麵筋。釀麵筋必有好紅燒肉汁來配,如果單用醬油等調味,一沒有甘肥之潤香,二會有隱約酸味,不夠下飯。

好雞湯講究純凈如水,清而且鮮,但江南上一代熬雞湯,都要求油重。湯麵一層金黃,熱氣絲毫不冒,冷眼一看像極正宗的過橋米線。這樣一鍋雞湯,香潤厚重不提,雞肉撈完吃罷,可以下筍子、千張、貢丸、香菇,又是別一味菜——和以前八旗子弟涮鍋前先用滷雞凍鮮湯的法子是類似的。

剩肉汁倒入白飯中

肉汁拌飯

每冬過年,只要是自家做年夜飯的,總是留菜不少。過年前幾天到處拜訪,在家吃飯總是尚簡單。所以咸泡飯、爛糊面、粥配小菜,時常這麼過去了。那時各類華麗的因陋就簡菜也就很流行。有一年吃完一份紅燒栗子雞,還剩份雞汁和點栗子,我爸實在不想出門買菜,就雞汁下了兩個荷包蛋,栗子磨粉裹了年糕炸了一炸,其香撲鼻。年糕沒吃完,客人上門,小孩子懶洋洋,他們會每天下館子;如果我爸媽都急匆匆,大概他們會每天吃新鮮的。也就這樣的性格組合,才能產生爛糊面咸泡飯魚肉凍下粥肉汁雞湯青魚羹過年這類事兒,這類我外婆一生奉行的殘羹剩飯見啥做啥,做啥吃啥,吃啥香啥的勁兒,用我外婆的話說,這種態度就叫「過日腳(日子)」。

作者:張佳瑋;編輯:徐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