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被人打了!」父母告訴孩子4句話,能妥善解決問題

2020-04-10   曦曦媽說教育

​在很多家庭,當孩子回家告訴父母:「爸爸媽媽,我今天被別人打了。」一部分家長問了緣由之後,覺得是小事一樁就擱置在一旁了;一部分家長連問緣由的步驟都省略了,回懟孩子:「別人怎麼沒有來打我呀?一定是你先惹了別人,才會被打的。」更有家長抱怨聲不斷:「我拿錢讓你去上學,是讓你去打架的嗎?活該!」

孩子受了欺負,本來想獲得家長的安慰,同時也希望家長能夠站出來為自己抱不平,但得到的答案竟是如此不堪,孩子脆弱的內心往往再一次遭遇了挫敗。

那麼,當孩子回家告訴你,他被人欺負、被人打了之後,爸媽應該如何做,應該如何教導呢?曦曦媽希望每個家長都讓孩子明白這四個道理——

(1)告訴孩子「無論什麼原因,都不能忍氣吞氣,一定要告訴老師和爸媽。」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因為一些小摩擦,和其他孩子發生矛盾。這期間,只要別人動手打了自己,無論如何,不管什麼原因,我們都要教會孩子把事實真相和事情的經過告訴爸媽,告訴老師。因為你的不斷隱忍,往往換不來和平,而是別人變本加厲地毆打。

雖然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忍風平浪靜」,但這並不適用於別人對孩子的暴力毆打之上。很多孩子,被別人打了之後,告訴老師怕老師覺得自己懦弱,告訴父母怕父母責備自己到處惹事,一而再再而三的隱忍,結果卻是一次又一次被人欺負。

作為爸媽,我們一定要在平時的教育中告訴孩子,不管什麼原因,只要你被別人打了,通通不能忍氣吞聲,一定要告訴老師和爸媽,我們一定會為你妥善解決。

(2)告訴孩子「被打了,在氣勢上至少不能輸,不能讓別人覺得你很害怕。」

我上學那會兒,學校有一群校霸。班裡性格比較柔和的男生,往往就是他們的下飯菜。一會兒讓別人拿錢出來用,一會兒讓別人拿飯票出來請他們吃飯,如果有丁點不願意,就會被引到隱蔽的角落裡一頓毆打。一向內向的男生,往往是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樣子,每一次都把痛苦憋在心裡,不反抗更不告訴老師和父母,就這樣默默的忍受著。後果就是,越是忍讓,越是遭遇頻繁的毆打,有的後來甚至寧願轉學逃避,也不敢讓老師和父母知道真相。

關於孩子被欺負的問題,就像很多家暴一樣,第一次如果忍氣吞氣了,那麼後續就會面臨無數次的毆打。告訴孩子,你被打了,不是證明你就特別懦弱和弱小,因為你不可能打得贏所有人。但你一定不能在氣勢上輸了,要讓別人知道你並不害怕。

(3)告訴孩子「跟對方實力相當,要敢於還擊;實力懸殊太大,也不要硬拼。」

父母不可能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身邊,有可能孩子在學校就遭遇了同學的欺負,有可能在回家的路上就被人毆打了,有可能在小區玩耍的時候就被人群毆了。這個時候,告訴父母也好,告訴老師也罷,都是後話了。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如何在面臨危險的時候保護自己。

一定要告訴孩子,在自己被打之後,如果自己跟對方實力相當,那麼我們應該敢於還擊。因為你的忍讓,只會在對方的腦海里刻上你特別好欺負的印象。所以,必須要勇敢一點,進行反抗,讓對方知道你並不是那麼好惹的。而如果對方明顯比你強大,或者人多勢眾,那麼你就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能硬拼,不能逞強,要趕緊離開,逃離這個危險的地方。

(4)告訴孩子「如果對方繼續追趕,一定要利用好資源進行救助。」

勢單力薄的孩子,往往容易遭遇別人的「趕盡殺絕」,在奔跑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如何去合理的進行求助,已緩解自己的危險境地。

首先,我們可以大喊,吸引周圍人的注意。當對方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他們的行動,他們就會有所收斂。其次,讓別人幫忙報警。警察在任何人心中,往往都是具有震懾力的,尤其是年紀並不太大的孩子,更是害怕警察參與進來。第三,朝人多的方向跑去,因為人越多,關注自己保護自己的幾率也就更大,為了不把事情鬧得太大,對方往往也會灰溜溜的離開。

——————

孩子被別人毆打的新聞,我們時常可以刷到。曦曦媽希望以上四點,家長都能夠在潛移默化里告訴孩子,只有這樣當孩子面臨危險的時候,他才知道如何巧妙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