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全名為《升起的煙花,從下面看?還是從側面看?》。
它的製作陣容極其豪華,不但有「物語系列」、《魔法少女小圓》的執導新房昭之,還有參與過製作知名動畫電影《你的名字》的市川南等。
僅從製作方來看,這部動畫電影就已經打敗了大多數的動畫電影,可令大家意外的便是,《煙花》的口碑並沒有想像中那樣好,甚至在豆瓣的評分僅為5.5分。因此,《煙花》也被稱為是新房昭之最不合格的作品。
那麼,造成《煙花》口碑如此之差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問題的產生永遠不會的單一的,就像是化學反應一樣,需要原子碰撞達到反應條件,最終才會有一個變化的結果。
因此,這裡我將從以下這三個角度來為大家剖析原因。
主題不夠明確,對觀眾消耗過大
先來說說造成《煙花》口碑不好的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它的主題不夠明確。
《煙花》的故事主要為:男主典道對女主奈砂有著好感。為了保護想要離家出走的奈砂,他前後通過三次「如果球」來達成願望(實際上並不止三次),可最終還是以美好破碎分別的結果告終。
可動畫電影在敘述表達上,可以說是繞了又繞,對觀眾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
《煙花》這部作品因為主題不夠明確,甚至讓人有種「多個主題」的錯覺,這裡說說個人覺得比較貼切卻又有矛盾的主題。
- 無悔青春而過程最重要的主題
從故事簡單了解來看,《煙花》看似想要借一個青春時期的男孩子為了心中所愛,不斷努力,最終遺憾失敗的結果,來揭示一個「無悔青春而過程最重要」的主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
煙花是圓的嗎?還是扁的?
這是貫穿整個動畫電影的一個線索,表面上它看似沒有任何作用,但這在動畫中其實有很多細節可以體現的。
在典道第一次使用「如意球」來到自己的假象世界一後,由於聽了同學的介紹認為「煙花是扁的」,於是在假想世界一看到的煙花便是扁的;
可在假想世界一他又接受了「煙花是圓的」這個設定後,他在假想世界二看到的煙花便是圓的。
其實煙花是圓的還是扁的並不是很重要,而是在這個扁的變成圓的過程中,典道的心態已經發生了改變。
他由一開始明明對心儀女生有著好感卻羞於表白而後轉變成了為了心愛女生而不顧一切,甚至為了這份感情,勇於表達內心的感情,甘願活在假想世界三裡面。
如果那樣,你就會轉學了,我想和你在一起,我寧願待在這個奇怪的世界裡。
這種感情變化的過程,或許就是作品想要表達的一個「無悔青春而過程最重要」的主題。
對觀眾消耗過大
但事實上,這種感情變化的成長主題是十分需要肉眼可見的細節來讓引導觀眾的,可事實上,製作組在這方面是完全不合格的,甚至是不斷在分散或者誤導觀眾的注意。
比如說動畫一開始,故事並不是著手製造伏筆與線索讓觀眾關注,而是以身材極好的老師為賣點,通過幾個小哥對這位老師的看法來吸引觀眾。
這種吸引,對劇情的引導上並沒有太大的作用,這位身材極好的老師在後面幾乎就沒有了任何劇情恰恰也說明了這是無用的吸引。
除此之外,更重要是,類似這種無關的賣點,影響了初次觀影的觀眾,讓他們誤以為《煙花》是一部搞笑動畫電影,這是十分致命的。
這種行為就好像是你穿上了一身裝備準備上戰場了,結果長官叫你脫掉裝備然後給你一刀的感覺。
動畫前期迷一樣的劇情,勢必大多數觀眾「放下腦子」,看看《煙花》會有多有趣而不是會有多感人!
當觀眾已經放棄思考的同時,動畫本身表達不太流暢導致的引導出現問題,這自然會導致一種主題不夠明確的結果。
也正是如此,很多人在看完《煙花》後,第一感覺是「我不知道我看了什麼」。
小結:
- 因為製作組在前期放棄了伏筆設置而是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與思考能力,這導致了之後本身敘事問題被放大;
- 同時,觀眾還漸漸喪失了個人思考能力且《煙花》無法做到引導的作用,後期對設定回收顯得十分冗雜且混亂,對觀眾消耗太大,從而導致了一個主題不明確的一個結果。
人設與主題的搭配不夠恰當
那麼,在勉強確定主題為「無悔青春而過程最重要」後,即使是這樣,作品的人設也是不太出色的。
比如說動畫中的女主奈砂,由於家庭的影響她選擇逃避這個她並不願意接受的世界,懷著對生活美好的嚮往而選擇與典道離開,這是青春所帶來的煩惱。
但在逃避的過程中,其實完全看不到關於她與典道美好的一面,甚至在我看來她就是在誘導典道陪著她一起任性。
或許她在很早之前就對典道產生了感情,但在動畫中這些都沒有很明顯的體現,本身如之前所說動畫存在著一定的誤導性。
但這些感情美好的一面又沒有及時的體現,從而營造出一個「青春期少女為了逃避生活的痛苦不斷嘗試,即使在純情少年的幫助下,仍沒有好的結局」的一個錯覺。
說實話,在我看來,這種青春期少女逃避問題的人設並不能很好展現出作品的一個主題,這種感覺就好像是要用沙灘的沙在沙灘上建出一個牢固漂亮的城堡一樣,看似可行,但十分牽強。
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什麼?那便是主題本身就不夠明確的情況下,角色的人設還如此「掉價」,與本身主題不搭配,觀眾看不懂自然也是十分有道理的。
小結:
在本身作品的主題就不夠明確的表達的情況下,人物設定又不夠貼切主題,從而導致整部作品顯得雜亂,小題大做的感覺,自然讓觀眾看不懂。
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三點便是《煙花》製作團隊的問題,眾所周知,《你的名字》在放送後由於獨特的魅力被大家所吹捧,而《煙花》的宣傳人員想借著《你的名字》的人氣,對《煙花》進行一個宣傳。
去年一起《你的名字》,今年一起《煙花》。
為什麼宣傳組要這麼宣傳呢?其中還是因為《煙花》的製作團隊中有著參與負責製作《你的名字》的成員,借著這個噱頭,《煙花》的前期宣傳與人氣自然是不會差的,更何況,這裡還有著新房昭之等大神的相助。
可事實上,吹噓的結果就是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誠然,參與製作《煙火》的工作人員確實有《你的名字》相關製作成員,但數目並不多,一樣的成員也就僅僅是是川村元氣、市川南、古澤佳寬以及大田圭二。
其次,就算製作團隊成員有《你的名字》的影子,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就是合適的。
雖然《煙花》與《你的名字》都是表達著少年與少女之間的青春戀愛故事,但兩者核心想要表達的東西是不一樣的,《煙花》注重的是「虛幻的過程」,而《你的名字》側重的卻是「跨越時空的距離」,這就決定了內容的區別;
同時,《煙花》在表達手法上其實確實是有著《你的名字》的影子,表現了那種穿越時空的感覺,但實際上這只是典道幻想出來的時間線,結局已經發生且不可逆的。
這最終形成的一個效果就是所謂的「四不像」,想高深卻沒有那種格調,想超越《你的名字》卻陷入泥潭,想有新房昭之的特色卻又不夠明顯等。
小結:
- 《煙花》的製作團隊有著參與《你的名字》的製作團隊成員,看似是一大助力,甚至在宣傳上成為了一大助力,但融合多位大師風格的全都要做法,導致作品雜亂「四不像」;
- 與其使用拿自己與《你的名字》對比這種拿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做法,全都想要,結果全都做不好,這也是為什麼《煙花》看上去如此豪華,結果看上去如此雜亂的原因了;
- 同時,這種前期宣傳積累的期待與結果的反差,會導致觀眾不夠理性去評判這部動畫電影的好壞。
尾聲
總的來說,《煙花》縱使製作陣容豪華,在主題不明確、人設不夠搭主題、製作團隊強行宣傳與磨合三方面來看,它確實也逃不過口碑差的一個結果。
文章純個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pmNF_3IBiuFnsJQVvj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