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志願軍被稱為「輕步兵的巔峰」,他們用最簡陋的武器和一雙鐵腳板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把他們趕回到三八線以南。其實這都是逼出來的,美軍一個電話就能解決的火力點,我軍卻要付出數條寶貴的生命,這就是農業國家的悲哀。後來條件好了,我國根據長期以來的游擊戰模式開發了一款神器,不但在我軍中廣受歡迎,還暢銷全球各國。
這款武器就是大名鼎鼎的63式107毫米輕型牽引式火箭炮。這是一款非常簡陋的武器,外觀看起來就像幾根鋼管和鐵棍臨時焊接起來的,但它在50多年的服役歷程中卻屢創奇蹟。該型武器的設計理念來源於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火箭炮的火力密度是同等規模野炮或山炮的8-10倍,而且機動性、隱蔽性非常好,打完即走,令敵方空軍無所適從。
107火箭炮就是「喀秋莎」火箭炮的縮小版。該炮全重613千克,一輛皮卡就能拉動,有12個炮管,最大射程8.5千米,5人即可操作,但一次齊射卻相當於一個炮兵連的火力。另外,火箭炮依靠自身發動機飛行,沒有後坐力,所以不需要複雜的反后座裝置,不但重量大大減輕,操作和維修也十分容易,適合在叢林、山地、戈壁和沼澤等複雜地形作戰。
如果107火箭炮僅有這些優勢,那麼也不會贏得中東武裝的青睞。它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快速拆分和結合,拆解後單個部件重不過30公斤,而且上不過頸、下不過臀、貼身性好,一個炮兵班就能背負,這種功能是我國設計師結合游擊戰特點專門設計的。單管火箭炮設計更為貼心,全重只有23公斤,加上火箭彈也只有40公斤,單人即可背負,打完就跑,令敵人抓狂不已。
更絕的是,107火箭炮非常皮實耐用,這也是根據游擊戰後勤條件差、不易保養維護設計的。必要時,107火箭炮不需要發射裝置,放在土堆上,然後接上普通乾電池就能發射;如果沒有導線和乾電池,拆開後蓋點把火也能發射,可以說把游擊戰精髓發揮到了極致。很顯然,火箭炮是一種重武器,但107火箭炮把它變成了輕武器。試想一下,一支軍隊遭到了8公里的重火力打擊,當他們反應過來時襲擊者已逃之夭夭,只留下一地炮彈皮,該是有多麼抓狂。
美軍在中東地區就遇到了這種困境,頻頻遭到107火箭炮的襲擊,但又抓不到人。為此,美軍裝備了造價昂貴的反迫擊炮雷達,這種雷達能根據彈道判斷出敵人位置,然後迅速發起反擊。然而火箭炮的目標實在太小了,而雷達的探測距離在超過5公里後精準度就會大幅下降,因此始終無法杜絕107火箭炮的襲擊。就是這種簡陋的武器,把裝備精良的美軍打得找不著北,可以說是我國性比價比最高、最成功的出口武器了。如果游擊界有神器,那一定是107火箭炮,這種武器恐怕只有最精通游擊戰的國家才能創造出來。